---------------------------------------------------------------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小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校管理,规范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我校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现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和我乡小学教学实际,提出以下教学指导意见,各校结合教学实际贯彻执行。
一、教学管理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尤其要加强对科学、品德、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2、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制定工作计划。
要求符合教学实际,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措施具体,便于操作、管理和落实,有利于突出问题的解决。
3、加强教学管理者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者必须精通业务,用科学、民主、创新的管理方式服务于教师;能够科学的协调和安排各项工作;管理目标明确,分工具体,责任落实。
4、落实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制度。
学校领导代课量不得低于教师代课量的 1/2,每学期在校内听课量不得少于 36 节,听后必评。
二、教学常规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1 / 7
⑴各学校要科学制定富有操作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价值的教学指导意见或教学计划。
⑵学科专任教师要制定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必须包括教材内容简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评价与检测方式设想、教学时间分配和时段划分、教学进程安排等内容。
2、精心设计教学预案(1)备课内容做到五备:
即备教材、备学习目标、备教与学的过程、备教育资源的整合、备教与学的方法。
备写的教案做到有教学内容分析、有教学方法设计、有教师引导策略、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板书设计、有教后反思,内容翔实、格式规范、课时齐全,力戒形式主义,注重教案编写的实用性。
(2)教案编写提倡因人而异、突出特色、详略得当,力求做到过程清晰,重点突出。
(3)教师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误,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策略。
反思切忌空话、套话。
3、着力优化教学过程(1)夯实三维目标。
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夯实三维目标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化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积极营造对话的、生命的、生成的、情智共进的课堂氛围。
---------------------------------------------------------------最新资料推荐------------------------------------------------------ (2)科学安排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主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力求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按照低起点、重方法、实反馈的课堂要求,使绝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收获,努力实现高效课堂。
(3)教学形式要服务于教学内容。
各种教学形式的选用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⑷教学方法力求活。
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把启发思想作为教学方法选用的重要依据。
课堂提问做到难易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就感。
⑸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以肯定激励为主,切忌不分正误的肯定鼓励。
⑹强化课堂练习。
3 / 7
练习形式力求多样化,练习内容突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安排一些变式题型和拓展题型。
⑺重视作业的布置与批阅。
作业布置要及时适量,有层次性和选择性,能体现学生的学习差异。
作业批阅要做到精批细阅,全批全阅,提倡面批和眉批。
⑻适时适量安排教学检测。
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各学科都要安排单元(或章节)检测,通过对检测试卷的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调整教学方案。
并结合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活动。
4、切实加强课外辅导 (1) 课外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教学辅导必须符合学生实际,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帮助学困生的同时还要兼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其加深拓宽学习视野,让其有更宽阔的学习空间。
(2) 辅导要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落实转化学困生的各项措施,做到时间、地点、内容、师资、措施、检查六落实。
三、教育科研 1、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
各学校都要有合理的教育科研机构,制定具体可行的教育科研方
---------------------------------------------------------------最新资料推荐------------------------------------------------------ 案和活动计划,保证活动时间,完善各种教育科研档案、资料。
2、加强校本教研工作。
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加强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教研培训制度建设。
有条件的学校还要积极建立与市内外名校、名家的联系交流学习制度,实现高层次的专业引领。
3、课题研究符合实际。
提倡教学型课题研究,坚持研究课题来源于教学实际,着眼于解决本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实施青教工程。
对于教龄不足三年的教师,学校要安排导师帮带。
导师要帮助、指导新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调控教学过程、撰写教案等,定期听评、指导新教师的课。
新教师每月在教研组内上一次汇报课,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评价和指导,力争尽早在教学工作中做出成绩。
5、加强网上教研,利用网络平台搞好各种层次的信息交流与研讨。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敬业爱岗教育,提倡无私奉献精神。
2、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管理。
5 / 7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按照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3、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⑴在全体教师中大力开展学、讲、做、写、研活动,促进全体教师的观念转变。
⑵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
要把通用基本功训练和教学基本功训练结合起来,教学基本功按照学科特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分阶段,明确重点,分步实施训练和指导。
各项基本功训练要有安排、有指导、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学校要通过教研组长的再培训、教学骨干的引领、教学能手的帮扶、名师工作室的研讨等活动,发挥辐射作用,带出一流的教师队伍。
⑷重视教学反思工作,促使教师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总结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照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要求学校每月至少安排一次教学反思交流会,为教师互相学习、交流反思的方法和成果提供一个平台。
4、完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
⑴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
---------------------------------------------------------------最新资料推荐------------------------------------------------------ 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的内容,科学评价教师工作,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和奖惩教师。
⑵对教师的评价要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教学情意、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统一。
采取阶段式与终结式视导和平日随机视导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永恒的主题,是教育信誉的重要标志,教研部门和学校要从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抓起,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