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

【历史】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材料论述材料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

他们将唐朝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数学、建筑、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带回了自己的国家。

日本“百事皆仿唐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参照唐都城长安结构布局兴建了藤原京、平城京等都城;日本语中沿用的汉字是因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唐朝时期印度佛教、音乐、文学语言、制糖工艺、眼科医术等先后传人中国。

同样,中国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西游经历的国家地理、物产,习俗等资料,成为印度重构古代历史的基础。

(1)据材料,分别写出唐朝时期为中日、中印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体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答案】(1)中日交流:鉴真;中印交流:玄奘。

(2)【示例】观点: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发展进步。

论述:唐朝时期,日本派出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等传回日本,推进日本社会的发展;鉴真东渡,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汉朝时期开通丝绸之路,汉朝的先进技术向外传播;同时西方等地区的物产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

结论:总之,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各国与地区只有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各个国家与地区的进步与发展。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唐贞观时期,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印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2)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流,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和进步。

观点: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发展进步。

论述:唐朝时期,日本派出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等传回日本,推进日本社会的发展;鉴真东渡,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汉朝时期开通丝绸之路,汉朝的先进技术向外传播;同时西方等地区的物产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

结论:总之,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各国与地区只有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各个国家与地区的进步与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材料二红色的脸谱代表忠勇、正直的人物,黑色的脸谱代表刚烈、正直、勇猛、鲁莽的人物,黄色的脸谱代表凶狠、残暴的人物,蓝色或绿色的脸谱代表粗野、暴躁的人物,白色的脸谱一般代表奸臣、坏人。

京剧这一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虚实结合,它最大限度地摆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已经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京剧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暴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1)材料一出自19世纪初的《京都竹枝词》,《红楼梦》为什么会成为家喻户晓的话题?(2)《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什么价值?(3)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使京剧艺术发扬光大?【答案】(1)因为它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深受人们的喜爱,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到达高峰的标志,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3)特点:脸谱特色鲜明;虚实结合;表演精细细腻;声情并茂;武戏文唱。

对于“国粹”京剧,国家应该加以保护和大力提倡;京剧艺术的创作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解析】【分析】【详解】(1)材料一出自19世纪初的《京都竹枝词》,《红楼梦》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话题,是因为《红楼梦》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深受人们的喜爱,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到达高峰的标志,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红色的脸谱代表忠勇、正直的人物,黑色的脸谱代表刚烈、正直、勇猛、鲁莽的人物,黄色的脸谱代表凶狠、残暴的人物,蓝色或绿色的脸谱代表粗野、暴躁的人物,白色的脸谱一般代表奸臣、坏人。

”可以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是:脸谱特色鲜明。

根据材料二的“京剧这一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虚实结合,它最大限度地摆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是:虚实结合。

根据材料二的“京剧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暴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可以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是:表演精细细腻;声情并茂;武戏文唱。

第二小问,我认为对于“国粹”京剧,国家应该加以保护和大力提倡;京剧艺术的创作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这样才能使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诗(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并说出他西行取经的出发地点?(2)材料一中的他,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3)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并说出该事件的影响?【答案】(1)玄奘;长安.(2)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3)鉴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析】(1)依据材料“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可知,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求取佛法.(2)依据所学可知,玄奘到达天竺后,在那烂陀寺学习佛法,那烂陀寺是玄奘“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玄奘回国后,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3)依据材料“鉴真盲目航东海”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鉴真东渡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4.编报学史某校初一学生为编辑主题为“宋元科技成就”的历史小报,收集了下列图片资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编辑任务。

陶活字版《金刚经》(部分)罗盘针(模型)火炮司南(模型)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第一步:整理图片资料上述图片符合小报主题,可以作为素材编入小报的有:第二步:说明图片内容小报讲究图文并茂,请参照范例,任选一幅符合主题的图片,为其配上说明文字。

范例:赵州桥便利交通第三步:评说宋元科技在小报结尾部分,同学们引用了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的一段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结合所学,你认为陈先生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答案】第一步:整理图片资料陶活字版罗盘针火炮第二步:说明图片内容陶活字版(活字印刷术)促进文化传播火炮(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罗盘针(指南针)为远航创造条件(注:对不符合主题的图片进行说明,不得分。

)第三步:评说宋元科技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第一步:整理图片资料,小报的主题是宋元科技成就,故《金刚经》、司南(模型)和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不能选,因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战国时期人们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是清朝制造的。

故可以作为素材编入小报的有陶活字版、罗盘针、火炮。

第二步:说明图片内容选择一幅图片,写出其作用即可,如:图片:陶活字版;说明文字:促进文化传播。

图片:火炮(火药武器);说明文字: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

图片:罗盘针(指南针);说明文字:为远航创造条件。

第三步:评说宋元科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所以陈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5.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贞延四年,发诏修洛阳之乾元殿(隋场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

张玄素上书谏曰:“巨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殿毕工,隋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世?……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夹。

”……上(唐太宗)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唐太宗材料三诗人杜甫在《忆昔》一诗中这样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1)根据材料一在罢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听取张玄素建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唐蕃通婚的典型事例是什么?(3)唐太宗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4)材料三中唐诗描写了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5)纵观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朝进行概括性评价。

【答案】(1)共识:不修乾元殿。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幵明。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贞观之治。

(4)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盛世。

(5)唐朝繁荣、富强、开放、开明等。

(凡符合題意的其他表述均酌情给分)【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述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随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随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蔽,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和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以不息,亦同归于乱耳。

’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城有理,宜即为之罢役’”可知,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不修乾元殿,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根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