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有效的NLP思考模式的介绍

实用有效的NLP思考模式的介绍

實用有效的NLP思考模式
認識NLP(下)
TQA:練友梅小姐
NLP 來自modeling 的過程NLP NLP NLP NLP NLP NLP 任何一套方法都有它的起源與背景,從這些歷史背景可以掌握到這套方法的精神與重點。

在談實用有效的NLP(Neuro-Linquistic Programming)思考模式之前,想說明NLP 是怎麼來的。

NLP 的起源於1970 年代,參見圖1NLP發展過程示意圖,當時有兩位對心理治療很感興趣年輕人分別是語言學教授Dr. John Grinder,及電腦科學家Richard Bandler,請教他們兩人的老師-溝通大師Gregory Bateson,告知老師他們兩人的興趣,結果Bateson就介紹給他們找當時心理治療的幾位大師,包括催眠大師 Milton H. Erickson,家族治療大師Virginia及完型治療大師Fritz Pearls等。

Grinder & Bandler長時間觀察幾位大師們,包括Gregory Bateson,他們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即能夠成功有效地溝通或協助個案,達到所想要的改變。

Grinder & Bandler 將他們觀察到(看到、聽到、感覺到)的結果及歸納出來的思維及想法,有系統的整理下來,並將看到(V)、聽到(A)及感覺到(K)的順序排列出來,如同寫電腦程式(programming)一般,目的在可以重複大師們的方法與步驟。

其後兩人將歸納整理出來的方法步驟,試用(驗證)在身邊的人身上,結果顯示效果很好。

採用兩人觀察、解析出來的步驟及方法,在2~3月內,即可達到傳統心理分析可能要花上 2~3年才能達到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它是可以學習的。

而學習NLP的人,不少將之用於個人溝通能力的提昇,以及個人或對他人的心理狀態調整、諮商與治療,也的確發揮不錯的效果。

從NLP 的發展過程,可以發現,其實它是一套探討個人經驗與行為的一門科學,是一種模式化(modeling)的方法。

其後陸續有人採用這套方法,觀察各行各業成功的人士,包括在企業界、教學、學習、…等方面,萃取出這些成功人士的行為、想法與經驗等,如果想要見賢思齊,可以學習他們所採用的策略(programming)。

NLP 的modeling 過程,其實是將內隱性知識(內在運作/思考)外顯化的典範,要做隱性知識的萃取,NLP是相當值得參考的方法。

下面介紹NLP專家們,從成功/專業人士萃取發展出來,幾種實用有效的NLP思考模式,從中體會NLP modeling (模式化)的結果。

(1) NLP基本改變模式
NLP 基本改變模式如圖2所示。

當想要有所改變(個人、部門、組織),或想要完成一件工作(如:計畫),或內在被某些事情卡住時,可以試試NLP的基本改變模式。

NLP基本改變模式的應用,首先從“現狀”開始想:「想要做什麼樣的改變?」,接著想“期望狀態”(目標),在設定目標時,需要檢視目標是否符合下列這些有效目標的條件:肯定語句具主控權客觀具體可達成具正向功能。

之後要認真地想目標的“驗證標準”,也就是“如何知道已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目標?”,接著做“整體性的考量”,思考:「當目標達成時,那些人、事、物會受到影響?會有反對的意見嗎?」。

期望狀態想清楚之後,開始想:「有那些資源可以用來達成所想要的?」,最後再想想:「有那些干擾存在?」,也就是一般說的:「路上還有那些擋路的石頭?」,這些干擾包括:“不願意”,“不能,不知如何去做?”以及“不值得,不給自己機會”等。

所有該想的都想過,知道該往那裡去,也知道如何去,只要採取行動,達成所想要的改變將指日可待。

(2) NLP框中框
NLP 框中框如圖3所示,包括了建立關係蒐集資料(設定結果)整體性考量技巧/方法。

框中框代表了人與人之間互動、溝通及交流,循序漸進的結構,像剝洋蔥一樣,先外層再裡層。

想要對方接納自己所提的意見或建議,不論是主管對部屬、客戶、同事、朋友,乃至於師生、親子之間的互動,NLP 框中框都是很有效的模式,也就是一切從建立關係開始。

NLP所談的關係是利用傾聽、用適合對方的語詞,所建立的良好溝通關係,有了良好的溝通關係之後,才可能蒐集到對方的資訊,瞭解對方想要或需要的,接著作整體性的考量,最後才提出意見或建議方法。

在個人溝通經驗中,框中框提供了很好的提醒,每當溝通不順,事情達不到所想要的結果時,想到NLP框中框,會讓自己多一份的耐心,花點時間回到建立關係上,原先的困境多可迎刃而解。

這樣的經驗多了,讓自己由不屑於建立關係,變成會留意關係的建立,也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成功溝通經驗。

(3) TOTE(Test-Operate-Test- Exit)
TOTE如圖4是人的內在運作基本模式,當有事件發生,如電話鈴聲響了,就會自然地讓我們停下正在做的事(現狀),去接電話(期望),接了電話,話講完了,心願已了(達到驗證標準),就會放下電話(Exit),回頭做原來的事或去做別的事,不會再管電話的事了。

如果,電話鈴一直響,沒辦法去接,則內在會一直想要怎麼去接這個電話,或乾脆決定放棄接電話,當內在期望狀態得到滿足,達到所期望驗證標準,會自然放下接電話這件事。

TOTE模式對個人最大的啟發有兩項,第一就是凡事一定要有驗證標準,很多事情沒辦法完成,主要因為沒有驗證標準,不知道什麼叫完成,只有在那瞎攪和。

所以任何合約要訂驗證標準,自有其道理所在。

另外一項,就是將TOTE用為創意/創新點子之產出模式,在創意/創新的產出上,很重要的是要設定高挑戰的目標,如果沒有達到此目標,內在會繼續找點子,在找點子的過程,就是內在創造力發揮的時刻,直到滿意創作出現為此。

善用TOTE模式,不僅可以讓事情得以完成,還能懂得如何激發創意,發揮創作潛能,何樂而不為。

(4) 迪士尼(Disney)創造模式─創新鐵三角
迪士尼出品的卡通,創意十足,是大人、小孩都喜歡看的影片。

有人研究迪士尼公司為什麼會這麼有創意。

發現迪士尼是讓製作卡通片的工作人員,先到在一個可以自由發揮創意的空間裡,自由地創作他們心目中的角色,或去扮演這些角色。

接著讓工作人員,到一間有各式各樣的工具/道具的房間裡,做出他們心目中的卡通。

最後影片完成之後,再帶他們到一間什麼都沒有的房間,靜靜地看著完成的影片,看看有無需要修改的地方。

後來有人將此方法整理成“迪士尼創造模式”,個人稱之為“創新鐵三角”,即任何成功的創作來自夢想家、實踐者及評鑑者的鐵三角組合。

個人將迪士尼創造模式用在兩方面,一是用在自己或帶別人想點子的時候,先讓自己或對方放開所有限制當個夢想家,體會實現夢想的愉悅,可以讓自己或對方產生很高的能量與動力,接著仔細想一步步該怎麼做?最後再看想出來的辦法,有什麼需要修正的?組合夢想家、實踐者及評鑑者的思維,往往可以得到不錯的辦法。

另一方面是用在團隊合作上,團隊中總有人善於想點子(夢想家),有的善於執行(實踐者),另外有些人善於看出破綻(評鑑者),讓不同的人各自發揮所長,組合團隊力量自然能創作出更理想的產出。

(5) 經驗的邏輯層次
人因經驗得以改變。

NLP專家 Robert Diltz,將經驗分成六個邏輯層次,分別是情境、行為、能力、信念/價值觀、自我認知,目的/靈性等層次,如圖6所示。

上面的層次會影響下面的層次。

一個自認是樂觀進取的人(自我認知),他的信念/價值觀裡自然認為樂觀進取是重要的,能力及行為等方面也會引導到相同的方向。

另外,一個人的行為會受他的能力影響。

另一方面,累積下層的經驗,也會牽動上面層次的轉變,如一個人本來認為自己不會和人溝通(信念),經過不斷訓練、演練(行為),培養出溝通的能力,成功的溝通經驗久了,發覺自己其實是會溝通的,觀念(信念)得以改變。

經驗的邏輯層次,用於改變或想辦法上很好用,當想要改變時,可以從任何一個邏輯層次來改變,例如:希望讓自己作事更有效率,則可以想:「要如何改變處的環境,讓自己更有效率?」,「可以改變自己那些能力,讓自己更有效率?」「可以培養那些能力,讓自己更有效率?」「抱持那些信念,可以讓自己更有效率?」,以此類推,想出更多的辦法,其中目的/靈性層次可能讓人比較難理解,主要是指為了自己以外的目的,如:「為什麼目的在做?」,想著:「為全人
類在服務」,和想著:「在這件事上,我可以得到什麼好處?」,兩者所提出的辦法,當然會是不同的方案。

改變任何一個經驗邏輯層次都會造成改變,反之,如果任何一個邏輯層次都沒變,不可能期待會有什麼新的改變。

結語NLP NLP NLP NLP NLP NLP NLP NLP NLP NLP
一個人的經驗,會形成其特有的思考模式,也會讓自己限在固有的框架中,當動彈不得時,想想其實還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可以試,帶著玩遊戲、不妨一試的心,玩玩不同NLP思考模式,可以讓自己獲得不同的啟發,創造更多的新鮮經驗,讓日子過得豐富些。

個人學過創意思考,但在學NLP之後,讓自己的思維得到更大的拓展,我想那是因為瞭解到採取不同的思維是人的本能,而NLP提供了多樣化、實用有效的思考模式,可以讓人試著玩玩看,玩出不同的想法,玩出不同的經驗,增加思維彈性,有機會不妨試試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