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完整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完整版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帮助学生认识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称量和计算。
学习重、难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课本第107页练习二十第13题。
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 数学思维。从两个物品所用的不同的质量单位引出课题克和千克,进 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 展。
1克是非常轻的,要想准确的建立1克的概念需要借助一些参照物。
让学生经历用天平秤1克的黄豆,这样就能很巧妙的把1克的质量和具体的4粒黄豆建立关联。而学具袋中的大约质量为1克的物品就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的帮助他们建立起1克的概念模型。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题
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1、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课前调查一个鸡蛋的重量、家人的体重,收集包装袋等到课堂上一起交流。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质量单位,不仅使学生明白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2分硬币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问: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二、物体质量的单位,那1克有多重呢?
A、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面条、这样的一袋小米、1罐奶、这样的一袋水果。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
掂一掂;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小米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
估一估数学书的质量。 数学书和我们刚才掂过的50克、100克、500克物品中的哪个比较接近你们估计这本数学书的质量是多少
师: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重量非常轻,不可能靠手掂一下就知道了,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测量这些轻物体重量的工具呢?
(6)认识天平。(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用什么称这些比较轻的物体呢?出示并介绍天平。
2、应用生活中实际的事例,让学生亲自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物体,用心感悟物体的重量,充分感受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3、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通过主动的分析、推理、想象、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逐步让自己获取克与千克的概念。
(4)介绍1千克=1000克
(5)认识各种秤
你见过哪些秤可以称量用千克作单位的物体?指名说一说。
课本102页的秤你见过哪些?认识并介绍各种秤的名称。
有谁知道图中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你是怎样读数的。
边演示边介绍读数方法: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秤的物品有多重。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找一找(103页“做一做”第一题)
板书: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4)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也是大约1克的。
预设:生1:6颗黄豆大约重1克。
生2:一枚图钉大约重1克。
生3:8颗瓜子大约重1克。 ……
(5)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①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以“克”为单位的物品。
②小组内互相交换并掂一掂,充分感知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指名回答。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学生说说。
3、认识感知1千克
(1)出示1千克的洗衣液,让学生掂一掂。并说说感受,从桶上找出这桶洗衣液的质量是多少。
(2)介绍净含量。
净含量是指桶里或箱里的物品的实际质量。
你认为什么时候才用千克作单位?
板书:(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3)出示500克的饮料,问:“几瓶这样的饮料重量是1000克?这两瓶的质量就是1千克,请小组长从学具袋里拿出重1千克的物品,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2)103页“做一做”第二题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估一估自己带来的物品的质量,并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
并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课本103页做一做2题上的表格)小组选代表汇报展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调查: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请同学们在课后自主去做一个小调查。
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物品,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
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你们认为应该用哪种工具来秤出水果的质量(台秤)
b、演示秤量
课堂演示台秤称重的方法。提问: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多少(重1千克)同学们估计的还真准。真的了不起。
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让学生自主体验一下1克的重量: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2分的硬币放在手心里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
(3)引导学生说出掂2分钱的感觉(生:非常轻)
师:是的,1克的重量非常轻,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g)作单位。
当指针指到刻度正中间时两边托盘里的物体质量相等。砝码的质量就是1克,老师把它放在右边托盘里,往左边托盘放大豆,同学们注意观察指针,当指针指到正中间时说“停”
称出1克的大豆后,数出几粒。
(7)再次感知1克有多重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数出 5 粒大豆,放在手里掂一掂。
2、课堂练习
自己完成教材101页“做一做”第一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