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新《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明确了应急救援、拯救生命成为消防队伍的法定职责。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不断拓展,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此,各种疑难灾害事故不断增多,危害日趋加重,消防部队面临的应急救援形势越来越严峻,担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作战行动也越来越艰苦。
作为灭火抗灾、抢险救援的“拳头”和“尖刀”,我们践行着“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消防精神,肩负着神圣伟大的历史使命,如何提高部队战斗力,成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圆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应急救援机制构建、装备设施基础建设、提高部队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机制建设,形成以消防为主的社会救援体系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公众聚集场所大量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被广泛开发利用,各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疏忽大意、违反操作规程等人为
因素,诱发各类灾害事故的机率大大增加。
当前,消防部队除了扑救火灾外,还肩负处理包括“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与现实间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务院[2006]1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担负任务越来越重,所遇到的灾害事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牵涉面也越来越广,需要的智力支持、装备援助也越来越多。
单靠消防部队自身力量实施灭火以及应急救援是难以圆满完成的,因此,必须加强救援机制的建设。
(一)建立高效的救援联动机制。
各地消防部门,应该积极的请示汇报,促成由政府牵头,对现有的各行业部门救灾救援力量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统筹规划现有救灾救援力量,建立以消防为主的,包括公安、安监、城建、人防、卫生、电力、自来水、交通、煤气、化工、通讯、地震、环卫、武警、驻军以及相关部门参与的灭火救援联动组织指挥机构,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统筹调度的工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定响应机制和启动形式、组织原则和通信指挥方法,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的联动体制,构建起一种跨领域、跨部门的应
急救援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力量优化,确保救援工作运作快速、
准确、高效,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二)制定完善的组织指挥预案。
应结合实际,以确保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为目的,坚持科学组织、快速集结、合理分工、有效处
置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保证在处置各类疑难灾
害事故中,有思路、有步骤、有组织、有秩序,思想和行动都有充
足的准备。
预案中应列出指挥机构组成、任务职责,灭火救援力量
组成以及组织指挥程序和要求。
预案的制定、审核应该由政府召集
涉及的部门领导、行业专家等参与,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规范科学的指挥作战程序。
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骨干力量,消防部队应该不断完善和规范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
殊火灾扑救及危险化学品泄漏、重大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特种
灾害事故及恐怖袭击事件的救援的处置程序和指挥要领。
要从接警
出动、战斗编成、组织指挥、作战行动、安全防护、综合保障等方
面入手,确保五个“第一时间”,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
使灭火抢险救援行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整个
行动都准确、迅速。
并要经常深入实地,熟悉情况,根据灾害特点
模拟推演,进行实战演练,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完善补充预案,
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力争周密、安全、适用。
二、加强装备设施建设,夯实社会抗灾救援基础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战
斗力的提高,要依靠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多
元化发展,消防部队配备的抢险救援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
各种救援任务的需要。
为了提高消防部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必须尽可能地争取地方财政的投入,更新现代化的特勤装备设施,
向装备要战斗力。
(一)加大高科技装备的配备。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在消防车辆器材装备上的投入有所增加,消防部队的装备
配备水平有所提高,但还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需要。
而消防
部队的作战任务更是由过去单一的火灾扑救模式拓展到爆炸险情排除、潜水救助、高速公路抢险、空难施救、洞穴救援、化危品泄漏
处置等各个方面。
因此,除了消防必需的各类防护装备外,我们应
该积极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投入大量资金配备侦检、警戒、通信、照明、排烟、救生、破拆、堵漏输转、洗消、防腐蚀、
防辐射等器材装备,增大装备的科技含量,深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保证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理更加科学,保证救援人员更加安全。
(二)搞好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完善配套的城镇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装备,是预防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目前,很多城镇经济发展快,但是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
度不够,存在不同程度的欠账,设想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国家和人
民的生命财产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我们应该切实摸清本地区公共消
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请政府纳入议事日程,按照“政府负责,落实规划,不欠新帐,快补旧帐,健全设施,加
强管理”的要求,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建设步伐,使公共消防基础
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与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三、加强素质能力建设,提升部队应急救援战斗力
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战斗力的提高,要依靠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
目前,部队还存在着官兵素质与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不相适应的现象。
对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在操作、使用和保养等方面还不能
做到得心应手、熟练自如,加之缺少系统必要的培训,造成在抢险
救援工作中,一些高、精、尖装备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
不了最佳的战斗力。
所以,部队当务之急是加强官兵的素质能力建设。
(一)以理论知识武装官兵头脑。
现代化消防技术装备的应用,要求官兵将专业技术知识和基础科学知识结合,只有经过扎实有效
的学习与训练,系统专业的培训和锻炼,才能把高科技消防装备转
化为战斗力。
对一些专勤抢险救援器材,应及时组织全体官兵学习
掌握其性能、技术参数、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维修保养知识等,而且要在实际操作上熟练掌握,多使用、多摸索,确保在执勤
灭火救援工作中运用自如。
现代的灾害事故复杂危险,救援现场形
势瞬息万变,要求官兵能够灵活机动,随机应变。
那么,必要的知
识如:消防燃烧学、危化品知识、急救的医学知识、逃生自救知识、心理知识等都必须具备。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及时充电,建
立“学习型”的队伍,保证部队官兵在各类事故面前应付自如。
(二)强化体能、技能,苦练基本功。
现在的灭火救援任务时间长、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需要广大官兵要有坚韧的毅力和良好
的体能。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强健的体魄,良
好的体能,就算知识再多、经验再丰富,也难以达到救援目的。
体
能训练必须解决方法不科学、手段不先进,兴趣不浓厚,效果不明
显的问题,要按照各级各类人员体能训练标准,充分利用各种训练
器械,严密组织训练,严格检查考核,开展达标创优活动,增强官
兵体魄,切实解决部分官兵在灭火救援中"跑不快、拿不动、上不去
"等问题。
对于技能训练,更要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反复操作,达到熟能生巧。
技能训练中,还要注意集思广益,发扬军事民主,
积极的创新训练方法,改进训练模式,提高训练效果,特别注重针
对性、灵活性、实用性。
(三)加强协同战术训练。
战术训练是部队体能训练、技能训练和官兵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部队灭火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现代灾害事故处理的实际需要来看,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需
要多支力量参战的协同作战。
所以消防部队要适时的开展班与班、
中队与中队,甚至支队与支队间的跨区域的灭火救援行动,在实战
的氛围下,检验部队战斗力。
还要与政府、部门的抢险救援力量多
沟通、多交流,掌握自身所需的资料数据,防止“临时抱佛脚”,
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抗灾救援演练,查缺补漏、及时总结,切实提
高部队灭火救灾、抢险救援战斗力。
综上,目前新《消防法》赋予了消防部队更多的职责和任务,是消防部队地位提升的体现,是党和人民对消防部队的信任,我们必
须大力弘扬“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公安消防
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加强部队战斗力建设,坚决完成各项应急救援任务,树立消防部队无往不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