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周周练第十四周

数学周周练第十四周

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练习卷
(第十四周 12.1-14.7) (命题人:施秀宇 审核人:王群)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在实数3,π,2
2,722
,09.0,.
.101.0,39,
(
)
13-,0.212112111…中
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3; (B )4; (C )5; (D )6;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24±=; (B )-()222
=--;
(C )()
2133
2
122-=⎪⎪⎭
⎫ ⎝⎛-; (D )216416=; 3、三条线段的长度比如下,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 (B )1:2:3; (C )3:4:5; (D )1:1:2; 4、下列各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 (A )一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B )一边对应相等且含50度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 )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5、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6cm,8cm,那么下列线段中不可能是第三边长的 ( ) (A )6cm ; (B )8cm ; (C )12cm ; (D )15cm ;
6、如图,ABC ∆中,AB=AC ,A ∠=38度,当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使B 点落在AB 边的点E 上,则A ∠DF 度数是………………………………( )
(A )60度; (B )70度; (C )76度; (D )80度;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7、3.24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 8、计算3
2
8
-==__________
9、当X__________时,代数式
x
2
x +有意义 10、近似数5.307
10⨯精确到__________位,它有__________个有效数字
11、ABC ∆中,如果∠C =
21∠B=3
1
∠A, 则∠B 的度数是__________
12、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 cm,8cm ,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cm ;
13、如图,AB=AC ,要使ACD ABE ∆≅∆,需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后,使推理成立,
D
A B
C
F
E
推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
14、在ABC ∆中,∠C =52O ,AD,BD分别是∠C AB,∠C BE 的角平分线,那么,∠D =__________度 15、、在ABC ∆中,BI 、CI 分别是∠C AB,∠ACB 的角平分线,DE 经过点I ,且DE ∥BC AB=8cm,AC=6 cm,则ADE ∆的周长为__________cm.
(13题) (14题) (15题)
1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 cm 和6 cm,两部分,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__________cm,
17、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0O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的数为__________
18、如果ABC ∆的两边分别是4 cm 和10cm,则第三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
三、作图题(本题5分)
19、已知ABC ∆中,AB=3 cm ,AC=5cm ,BC=7 cm
画三角形ABC ;AB 边上的高CH ,BC 边上中线AM ,∠B的角平分线BD
四、计算(每小题4分,满分8分)
20、5
4
321312
+
+⎪
⎪⎭

⎝⎛-- 21、()()
2
2
11131113-
+
C
A
D
E
B
O
A
B
C
D
E
A
B
C
I
D
E
五、证明题(每小题6分,最后一题9分,满分33分) 22、如图,已知ABC ∆中,AB=AC ,DB=DC 求证:(1)∠ABD=∠ACD
(2)延长AD 交BC 于点H ,则AH 垂直BC 吗? 若BC AH ⊥请加以说明,若不能垂直,说明理由
23、如图,已知AB=BC ,AB ∥DC ,∠D=90O
,BC AE ⊥于E 。

求证:CD=CE
24、如图,已知AE=AC ,∠BAC=∠DAE 求证:BE=CD
证明:∵AE=AC (已知)
∴ ∠4=∠5( )
又∵∠4=∠1+∠B ,∠5=∠3+∠D ( )
∠BAC=∠DAE 即∠1=∠3(已知) ∴∠B=∠D ( ) 以下说理过程由学生完成
A
B C
D D
A B
C E
531
24A
B D
C E
25、如图,已知ABC ∆中,AB=AC ,AD=DE ,∠BAD=30O ∠EDC=12O 求证:∠B 及∠DAE 的度数
26、如图,已知ABC ∆中,BC=AC ,∠ACB=90O 直线EF 经过点C ,MN AD ⊥于D ,MN BE ⊥于E
求证:(1)如图(1),求证:AD+BE=DE
(2)如图(2)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证明你的猜想。

A
B C D
E
M N A B
D E C C A B M N D E
答案 一 1)C 2)D 3)B 4)A 5)D 6)C 二 7)8.1±
8)41
9)X ≥-2且≠0
10)十万,3 11)60度 12)20
13)AE=AD ,(SAS) 14)26度 15)14 16)3
17)55度或35度 18)3≤AD ≤7 三 19)略 四
20)524
21)4 五
22)(1)略,全等三角形 对应角相等
(2)略,垂直(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3)略,(全等三角形 对应边相等) 24)证明:∵AE=AC (已知)
∴ ∠4=∠5(等边对等角 ) 又∵∠4=∠1+∠B ,∠5=∠3+∠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BAC=∠DAE 即∠1=∠3(已知) ∴∠B=∠D (等式性质 ) 略
25)略∠B=46O ∠DAE=58O
26)
(1)略(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等量代换)(2)成立,证明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