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出几个移动设备供应商,及其所属地区(国家)。
答:华为、中兴:中国;阿尔卡特:法国;北电:加拿大;爱立信:瑞典;三星:韩国2、什么是软切换?N-CDMA系统软切换有什么优越性?答:发生在使用同频的相邻小区间且在同一MSC下的切换称为软切换;3、扩频通信有哪些优点?答:抗干扰能力好;保密性好;可以实现码分多址、抗多径衰落。
4、移动通信的切换由哪三个步骤来完成?答:1、MS发送测试报告;2、网络对测试报告做出分析后,发送切换指令;3、MS与新小区建立链路。
5、分集技术的作用是什么?它可以分成哪几类?答:分集技术,可以改善多径衰落引起的误码,可分为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极化分集等。
6、说明GSM系统中MSC的作用。
答:MSC是网络的核心,完成系统的电话交换功能;负责建立呼叫,路由选择,控制和终止呼叫;负责管理交换区内部的切换和补充业务;负责计费和账单功能;协调与固定电话公共交换电话网间的业务,完成公共信道信令及网络的接口。
7、GSM提供的控制信道有哪几种?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答:1、广播控制信道,分为:FCCH:频率校正信道,传送校正MS频率的信息;SCH:传送MS的帧同步、BTS的识别码BSIC;BCCH:传播每个BTS 小区特定的通用信息;2、公共控制信道CCCH:基站与移动台间点到点的双向信道;3、专用控制信道DCCH8、GSM网络由几部分组成。
答:有网络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操作子系统OSS、移动台子系统MSS。
9、话务量是如何定义的?什么是呼损率?答:话务量指在一个单位时间(1小时)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平均时间的乘积;一个通信系统里,造成呼叫失败的概率称为呼损率。
10、什么叫位置登记?为什么必须进行位置登记?答:当移动台进入一个新的位置区LA时,由于位置信息的重要性,因此位置的变化一定要通知网络,这就是位置登记;进行位置登记,是为了避免网络发生一起呼叫现象。
11、什么是切换?切换实现过程可以分为哪几类?答: 移动台在通信过程中,由一个小区进入相邻小区,为了保持不间断通信所进行的控制技术叫做切换;切换分为:同一个MSC下不同BSC的切换;同一MSC下同一BSC的切换;不同MSC之间的切换。
12、什么是跳频?为什么要进行跳频?答:通信过程中,载频在几个频点上按照一定的序列变化,称为跳频;跳频可以改善由多径衰落引起的误码特性。
13、什么是PIN码?什么是PUK码?答:PIN是SIM卡的个人身份识别码,PUK是对应的解码。
概念:1、移动通信发展;第一代美的AMPS、欧洲的TACS 第二代:GSM CDMA 第三代北美的CDMA2000、欧洲与日本的WCDMA、以及我国提出的TD-SCDMA三大系统2、MT2000的含义是: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2000,其中2000的含义有三个:在公元2000年左右开始使用;在2000MHz左右的频率上使用;支持的业务速率可以达到2Mbps以上。
3、短波是指频率为3~30MHz,波长为100m~10m的无线电波。
4、大区制小区制:大区制是指在一个服务区(如一个城市或地区)只设置一个基站(Base Station,BS),并由它负责移动通信网的联络和控制。
特点:⑴系统及控制简单⑵容量小。
优点是:建网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在用户数较少的地域非常合适。
缺点:服务区内的所有频率均不能重复使用,因而频谱利用率及用户数都受到了限制。
5、小区制就是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每个无线小区中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
同时还要在几个小区间设置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统一控制各小区之间用户的通信接续,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网的联系。
优点:是有效地解决了频道数量有限和用户数增大之间的矛盾。
其次是由于基站功率减小,也使相互之间的干扰减小了。
缺点:对控制交换功能的要求提高了,加上基站的数目增多,建网的成本增加。
6、区群:不使用同一组信道的若干个相邻小区就组成了一个区群。
4×3复用方式:每4个基站为一区群,每个基站分成3个120°扇区,共需12组频率。
7、直放站技术:在组网时,出于经费或地形地物等方面的考虑,会出现无线电波覆盖不到的地区,称之为盲区或死区。
为了实现整个服务区内的通信,使死区变活,消除盲区,通常在适当的地方建立直放站,以沟通盲区和死区内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8、波形编码:波形编码是将随时间变化的信号直接变换为数字代码,尽量使重建的语音波形保持原语音信号的波形形状。
其基本原理是对模拟语音波形信号进行抽样、量化、编码而形成的数字语音信号。
解码是与其相反的过程,将收到的数字序列经过解码和滤波恢复成模拟信号。
波形编码需要较高的编码速率,一般为16~64 kb/s。
9、参量编码:是基于人类语言的发声机理,找出表征语音的特征参量,对特征参量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法,因此也称之为声码器编码。
参量编码由于只传送语音的特征参量,因此可实现低速率的语音编码,其编码速率一般为1.2~4.8 kb/s。
线性预测编码(LPC)及其变形均属于参量编码。
参量编码的语音可懂度较好,但有明显的失真,不能满足商用语音通信的要求。
10、混合编码:是基于参量编码和波形编码发展的一类新的编码技术,它将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结合起来,力图保持波形编码语音的高质量与参量编码的低速率。
在混合编码信号中,既包括若干语音特征参量,也包括部分波形编码信息。
其比特率一般为4~16 kb/s,语音质量可达到商用语音通信的要求。
因此,混合编码技术在数字移动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使用较多的编码方案是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编/解码器(RPE-LTP)和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器(CELP)。
11、按照纠正差错的类型可分为纠正随机错误的编码和纠正突发错误的编码两种。
随机错误是指码元间的错误互相独立, 即每个码元的错误概率与它前后码元的错误与否无关; 突发错误是指一个码元的错误往往影响其前后码元的错误概率, 换句话说, 一个码元产生错误, 则后面几个码元都可能发生错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 既要纠正随机错误, 又要纠正突发错误。
12、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 最小频移键控(MSK)调制是调制指数为0.5的二元数字频率调制, 其调频带宽较窄, 且具有恒定的包络, 因而可以在接收端采用相干检测法进行解调。
但是对于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对信号带外辐射功率的限制十分严格, 如带外衰减要求在70~80 dB以上,再采用MSK就不能满足要求了。
这时, 可采用MSK的改进型——GMSK作为替代的调制方法。
13、分集接收的概念:是指接收端对它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互相独立(携带同一个信息数据流)的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以降低信号电平起伏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接收到的多径信号分离成独立的多路信号,然后将这些多路分离信号的能量按一定规则合并起来,使接收的有用信号能量最大,数字信号误码率最小。
分散传输,集中处理。
14、分集技术的分类:按分集的目的分类:宏观分集:抗慢衰落。
微观分集:抗快衰落;按信号传输的方式分类显分集:比较明显的分集信号的传输方式。
隐分集:分集作用隐含在传输信号之中的方式15、交织编码技术:把一条消息中的相继比特以非相继方式被发送。
这样,在传输过程中即使发生了成串差错,恢复成一条相继比特串的消息时,差错也就变成单个(或长度很短),这时再用信道编码纠错功能纠正差错,恢复原消息。
16、位置更新:指的是移动台向网络登记其新的位置区, 以保证在有此移动台的呼叫时网络能够正常接续到该移动台处。
移动台的位置更新主要由另一种位置寄存器——访问位置寄存器(VLR)进行管理。
17、扩频通信, 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是一种把信息的频谱展宽之后再进行传输的技术。
频谱的展宽是通过使待传送的信息数据被数据传输速率高许多倍的伪随机码序列(也称扩频序列)的调制来实现的, 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
在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同步接收、解扩, 将宽带信号恢复成原来的窄带信号, 从而获得原有数据信息。
扩频通信与CDMA的关系是: CDMA只能由扩频技术来实现, 而扩频通信并不意味着CDMA。
特点:隐蔽性好, 对各种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很小频谱利用率高, 易于重复使用频率;抗干扰性强, 误码率低;可以实现码分多址;易于数字化, 能够开展多种通信业务。
18、短波通信的特点:优点:勿需中继站就可实现远距离通信;技术成熟、完善;建设周期短、建设和维护成本低;机动性强、使用灵活;对自然灾害和战争的抗毁性强;缺点及对策,频带窄、容量小,采用单边带调制技术;短波天波信道是变参信道,采用实时选频技术。
多径效应严重导致信号衰落,分集接收技术、扩频技术,时频编码/时频相编码及检测技术。
大气和人为干扰严重,扩频技术。
19、20、天线阵:是一列取向相同、同极化、低增益的天线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和激励,利用波的干涉原理产生强方向性的方向图。
组成这种阵列的天线叫阵元(阵元一般采用对称振子)天线阵的排列:一般等距,主要有等距直线排列、等距圆周排列、等距平面排列。
智能天线的分类:线阵、圆阵;全向阵、定向阵。
21、硬切换:在硬切换过程中,UE先断开与Node B1(源基站)的信令和业务连接,再建立与Node B2(目标基站)的信令和业务连接,即UE在某一时刻与一个基站保持联系。
软切换:而在软切换过程中,UE先建立与Node B2的信令和业务连接之后,再断开与Node B1的信令和业务连接,即UE在某一时刻与2个基站同时保持联系。
22、接力切换使用上行预同步技术,与目标基站先建立上行连接,在切换过程中,UE从源小区接收下行数据,向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通信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
23、功率控制作用: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系统的基础,没有功率控制就没有CDMA系统。
功率控制可以补偿衰落,接收功率不够时要求发射方增大发射功率。
功率控制可以克服远近效应,对上行功控而言,功率控制的目标即为所有的信号到达基站的功率够用即可。
由于移动信道是一个衰落信道,快速闭环功控可以随着信号的起伏进行快速改变发射功率,使接收电平由起伏变得平坦。
24、开环功率控制:接收机测量接收到的宽带导频信号的功率,并估计传播路径损耗,根据路径损耗计算得到需要发射的功率。
接收到的功率越强,说明收发双方距离较近或有非常好的传播路径,发射的功率就越小。
闭环功率控制:内环控制:测量信噪比和目标信躁比比较,并向移动台发送指令调整它的发射功率。
若测定SIR>目标SIR,降低移动台发射功率,若测定SIR<目标SIR,增加移动台发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