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石灰吟》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第20课的教学内容,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
喻,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
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 .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让学
生明白本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让学生
了解本首诗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

【板书:石灰吟明•于谦】
2、知道“石灰”是什么吗?
3、【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大岭之中,经过千锤万凿开采
出来之后,它被运到石灰窑里,又经受高温焚烧,变成了生石灰,却仍然非常坚硬,又经过冷水浸泡,就成了粉末状的洁白的石灰。


3、“吟”又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有吟诵、赞美的意思。


4、本诗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有谁了解他呢?
5、【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
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

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忠肃。


6、质疑:那么这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让
我们跟随诗人于谦一起从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两遍之后停下来。

2、检查自读情况。

(1)在刚才读古诗时有没有字的读音或是难读句子需要提醒
大家的。

(①教师教学本课生字“焚”和“烧”对比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 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②“粉骨碎身”容易读成“粉身碎
骨”③“锤”字的笔画比较多,意思是用铁锤砸。

④“锤” 和“击”用“千……万……”连接,请生说有关“千……万……”的词语。


(2)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刚才所提醒的地方。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还要读出诗的节
奏。

3、师范读,请学生划出节奏。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请生朗读古诗集体读古诗。

【过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下面我们
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三、精读古诗
1、(第一、二句诗)从这两句话中,你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1)石灰石是经过(千锤万击)才被运出山的。

(锤:敲打,击: 撞击,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非常的艰难)
(2)开采出来的石灰又被运到石灰窑里经受
生:烈火焚烧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

(若等闲:好像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
(3)请生翻译一、二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2、(第三句诗)请生自读,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面对着“粉骨碎身”石灰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它害怕什么?
生:失去清白。

(第四句诗: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同学们看,石灰石先是“千锤万击”才从大山中开采出来,接着又经受了“烈火焚烧”,最后变的“粉身碎骨”,可是这些它都不害怕,它害怕(失去清白),所以它“要留清白在人间。


3、(整首诗)请生翻译本首古诗。

4、(一读)同学们,这首诗是于谦少年时代写的,少年时代,正是
一个人开始思考人生价值的时代呀,当他看到石灰的生产过程时,深有感
触,就写下了这首诗。

同学们,我们现在也到了十一、二岁的年纪了,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
(指名学生,学生读诗。


(二读)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

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
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
(指名学生读诗)
(三读)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

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
(全班同学齐读)
师: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
生:清白!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这首诗学到这里,表面上看是在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都隐隐藏着作者于谦自己的身影,于谦也正是借石灰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于谦的另外一首有关于“托物言志“是诗。

【板书:托物言志】
四、拓展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令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y 1)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

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

阳和,原指暖
和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

爝火,小火把。

鼎彝,指宗庙的祭器。

铁石,
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

五、板书设计
石灰吟
明•于谦
托物言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石灰吟》
2、了解《咏煤炭》的意思。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的思想感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思想感情,首先介绍了诗人于谦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在传授了一些咏物诗的知识,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整首诗明白易通,所以没有繁琐
地分析,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石灰的样子以及烧石灰的过程。

主要是反复诵读,积累内化,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古诗的意境和感情,并直到学生读好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教学时,我安排以下环节:1、读诗,认识石灰。

2、运用想象画面的形式,让学生两
句两句进行理解,当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后,我问:从刚才所画的关键词语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有说“从‘千锤万击’、‘烈
火焚烧’体会到了石灰的‘韧性’、‘坚强’。

”有说“从‘粉骨
碎身’、‘要留清白’,我想到了历史上的仁人志士。

”3、通过三次讲述于谦读诗的不同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三次读古诗,最后引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