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7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7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 所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在洒脱不羁的苏轼眼中,不论是西湖的水还是西
湖旁的山,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美好奇妙的。 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神 来之笔,巧妙地传达出西湖风光的神韵,流露出他对 西湖的喜爱。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 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②《誓死不屈史可法》 【点拨】文天祥和史可法在国难当头之时,都依旧坚守原则,并 将自己的忠诚践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第四部分,从“廿二史”到“夕于斯”。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廿二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原句
译文
辽与金,帝号纷, 迨灭辽,宋犹存。
北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辽和金, 他们的统治者都自称皇帝, 后来金灭掉辽,宋王朝还存在于南方。
2.素解文意。
【点拨】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逼迫后周的八岁小皇帝柴 宗训把帝位禅让给自己,建立了宋朝。因为王朝建立之初,当时 的学者根据五行学说认为赵宋王朝崇尚“火德”,所以赵宋也称 “炎宋”。 【链接】①《陈桥兵变》
②《王充耽读》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三字经(六)》。
二、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解诗题
题目中的“湖”是指杭州西湖,“饮湖上”的意思 是在西湖的船上饮酒,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先晴后雨的 天气下的别致景色。 (二)正诗音 1.初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 句。
②《杨家将故事》 ③《岳母刺字》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第三部分,从“至元兴”到“煤山逝”。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至元兴,金绪歇, 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兼戎翟。 明太祖,久亲师。
传建文,方四祀。
迁北京,永乐嗣。 迨崇祯,煤山逝。
元朝崛起后,灭掉了金朝, 连同南方的宋朝,也一起灭亡了。 元朝不仅统一了中国,还兼并了戎狄部落。 明太祖朱元璋能征善战,亲自统兵灭掉元朝 建立了明朝, 明太祖死后传位给孙子建文帝,才过了四年 就被他的叔叔朱棣推翻。 朱棣迁都北京,继帝位后年号改为永乐, 直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明朝灭亡。
原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译文
从正面侧面分别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 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正身处在庐山之中。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记载我国古代史的二十二部正史都在这里, 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 的治乱兴衰, 读历史的人应该考证历史资料, 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自己 亲眼所见一样。 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 要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2.素解文意。
【点拨】读史书能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治乱兴衰,从中 吸取经验教训。读史书的人,应该去考察最真实的材料,这样才 能博古通今,就像亲眼所见一样。学习时要眼到、口到、心到, 读书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链接】①《欧阳修苦读》
【链接】《唐太宗和魏征》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梁唐晋”到“宋犹存”。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后梁、后唐、后晋,以及后汉、后周, 史书称为五代,兴亡各有缘由。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源自后周禅让, 宋朝一共传袭了十八代,但分为北宋和南 宋两个时期。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 (二)有感情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 壁》。
五、本课总结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三、学习《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 “题西林壁”是一首题壁诗,诗题的意思是“写在
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庐山位于今 江西省九江市。本诗是苏轼在被贬谪的途中经过江西 九江的庐山,在游庐山时所写。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2.字词释义。
①岭:连绵的山脉。 ②峰:高而尖的山头。 ③缘:因为。
(四)品诗味
【拓展】你在生活中有过当局者迷的经历吗? 【品味】《题西林壁》前两句描写了庐山变化多样的面貌,后 两句由观景而产生哲理式的感悟。诗歌的语言虽不加任何修饰, 但内涵丰富,启发读者展开无限的联想和回味。 【拓展】积累古人写庐山的名句: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朱元璋《庐山诗》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七)悟诗情 诗人借写千姿万态的庐山形象,生动地阐释了一个
深刻的哲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 答案,这与《周易·系辞上》中“仁者见之谓之仁,知 者见之谓之知”说的是同样的道理。诗人对庐山风光的 喜爱,以及他对自然事物进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 使这首诗歌成为写庐山的千古名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欲把西湖比西子, 若把西湖比作古代的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么它则和西施一样,淡妆浓抹都十分适
宜。
2.字词释义。
①潋滟:水面反射阳光,水光荡漾的样子。 ②西子:春秋时期吴越地区的美女西施。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四)品诗味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拓展】结合诗歌前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西湖的景物有什么 特点?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链接】《西子捧心》 【品味】这首诗歌的前两句描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给人的整体 印象,后两句则以西施喻西湖,突出了西湖之美。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下册
第32课 内容一 三字经(六) 内容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
内容一 三字经(六)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三字经(五)》和《诗
经·周南·葛覃》。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三字经(六)》,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 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兼戎翟(dí)、廿(niàn)二 史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二)正诗音 1.初读《题西林壁》,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词:横看(kān) 3.标注入声字: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从“北元魏”到“国乃改”。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北朝先有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西魏被宇文觉篡位,建立北周;东魏被高洋 篡位,建立北齐。 直到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天下才重新统一。 但因隋炀帝杨广残暴独断,隋朝仅传了一代 就灭亡了。 唐朝高祖李渊,兴起仁义之师, 平定了隋末乱世,开创大唐基业。 唐朝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享国近三百年,
2.素解文意。
【释义】 ①戎翟:翟,古同“狄”,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 称。此处指被元朝灭亡的金朝和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 ②祀:今指“祭祀”,殷商时指“年”。此处指“年”。 ③嗣:接续,继承。 【拓展】提到宋元时期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南宋爱国文人、 民族英雄文天祥,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链接】①《民族英雄文天祥》
原句
译文
梁灭之,国乃改。 朱温灭唐称帝,建立后梁,江山就此易主。
2.素解文意。
【点拨】南北朝的北魏,是鲜卑人拓跋珪于公元386年建立的。 他的后人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因此皇族带头改“拓跋”为“元” 姓,所以又称为“元魏”。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不久,西魏权臣宇文觉篡夺政权建立了北周,而东魏则被权臣高 洋篡夺,建立了北齐。南北朝分裂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杨坚建 立隋朝,中国才重新统一。隋炀帝末年政局混乱,各地起义军纷 纷割据互相攻伐。最后由唐高祖李渊率军平定了隋末乱世,建立 了唐朝。唐代传了二十代,最后被朱温篡夺,国号改为梁,为与 南朝的萧梁相区别,后人称为“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