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必修一全册精品讲义(完整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一)宇宙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天体系统。
[难点探究1]读P4图1-1-6: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举例依次为:、、、。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许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难点探究2]读图1-1-11:(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76年。
(二)地球[难点探究3]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原因: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
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第 1 页共243 页2.2009年7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
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2007年上海) 2007 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
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行星上有岩石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例2](2008江苏)读“示意图”,回答: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二)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三)太阳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99.86%。
2.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
太阳向地球提供大量光能和热能,维持生物的繁洐。
3.太阳大气层由里往外:、、。
肉眼可见的是层。
4.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第 2 页共243 页(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活动强烈时可扰乱地球层,影响地面通信。
②太阳活动能使地球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
③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地球两极上空大气发光,形成现象。
[难点探究]读P6图1-1-12:(1)太阳活动中:太阳黑子位于层,耀斑位于层。
(2)耀斑与黑子相伴而生、同步增强,其变化周期大约都是年。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人们接打手机有时发生信号断续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2007年上海)2007 年4月,美国宇航局的太空探测器拍摄到太阳三维图像,人类首次可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
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五、冲A+高峰(一)选择题1.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地球约有 ( ) A.8万光年 B.1.5亿千米 C.100亿光年 D.150亿光年2.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C.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于扰 D.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二)综合题3.读右“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 ,C ,G 。
(2) 用箭头在公转轨道上表示地球的公转方向。
第 3 页共243 页(3)小行星带在星和星(填字母)轨道之间。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昼夜更替及晨昏线。
3.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1.地球自转的方向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从赤道方向看,是;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方向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 23时56分4秒,称为一个“恒星日”。
3.地球自转的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点外,任何地点都,大约是。
(2)线速度:因的不同而不同。
最大,向两极。
[难点探究1]读P11图1-2-2:北纬60°、北纬30°和赤道处相同的两条经线间的纬线长度等不等?有什么规律?(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1)昼夜与昼夜交替第 4 页共243 页昼夜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个、的球体;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2)晨昏线:也叫晨昏圈,是地球上与的分界线,它是一个大圆。
(3)昼夜交替的周期: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天”。
[难点探究2] 读图1-2-3:(1)晨昏线是一个大圆。
晨线上各地在日出;昏线上各地在日落。
(2)晨线和昏线的判别:东面为昼的是晨线,东面为夜的是昏线。
(3)晨昏线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晨昏线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②晨昏线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与经线重合,其他时间与经线相交。
③晨昏线在地球上自东向西移动,与太阳东升西落的方向相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地转偏向的基本规律: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上。
(2)北半球河流的岸侵蚀严重,南半球河流的岸侵蚀严重。
(3)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的力。
[难点探究3] 读P13图1-2-5:(1)判断地转偏向时关键是物体“前方”运动。
我们可以用左右手定则来判别:展平手掌(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使四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则大拇指方向为物体实际运动方向(偏转方向)。
四、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纬度相同的地区,高山顶上与山下相比,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吗?2.我国已有四个卫星发射基地(酒泉、太原、西昌、海南文昌),文昌基地有什么优势?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 (2008广东)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第 5 页共243 页A. ①③⑤B. ①④⑤C. ②③⑥D. ②④⑥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理解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2.了解时区的划分,理解区时和日界线的含义。
3.能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三)产生时差1.地方时的概念:因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时刻。
经度相同,地方时。
2.两地相比,相对在面的地点地方时较早。
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
3.时区的划分:(1)全球共划分为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2)中时区也叫零时区,以经线为中央经线。
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依次划分为东1区至东12区;中时区以西,每隔15°依次划分为西1区至西12区。
4.区时:每个时区都以其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标准时间。
5.国际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以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
并规定其西侧(东12区)为“今天”,东侧(西12区)为“昨天”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
由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由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区的区时,也就是E 经线的地方时。
7.国际标准时:(格林尼治时间)以零时区区时为各国调整时间标准。
[难点探究] 读P12图1-2-4:(1)知道某地经度如要换算其所在时区,就是将其经度除以15°,第 6 页共243 页再对其得数进行四舍五入取整。
如北京的经度为116°E,116°÷15°=7.7≈8。
因此北京属于东8区。
(2)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0时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点。
地球上时刻最早的时区是东12区,最晚的是西12区,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吗?2.有一对双胞胎,人们从出生时间上看,发现弟弟比哥哥还大一天。
这种情况可能吗?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关于地方时,正确的说法是()(双选)A.地方时是因地理纬度而变化的时刻 B.地方时是因地理经度而变化的时刻C.上海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的时刻要早 D.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例2](2003年江苏高考题)读北半球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 )A.8时B.9时C.15时D.16时[例3](2007宁夏) 3 月21 日6 时整,甲地(40ºN ,45ºE)日出。
10 分钟后轮船越过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A. 3月21日14时50分B. 3月22日14时50分C. 3月22日15时10分D. 3月21日15时10分五、做模拟题,找冲刺点——攀登A+高峰(一)选择题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2.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8区)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8区),飞行14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A.10月2日15日 B.10月2日3时 C.10月1日15时 D.10月1 日3时第7 页共243 页3.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 )A.季节相同 B.自转角速度相同 C.昼夜长短相同 D.地方时相同(二)综合题4.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球表面的自转角速度,除外,其余各地都。
(2)请在图右下角弧线一端添画箭头以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3)地球表面各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变化规律是。
(4)图示各点中,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的分别是、、。
5.读右图回答问题:(1)A点所在地的经度是,此时A点地方时是点。
(2)图中B点位于线上,目前正在(日出或日落)。
(3)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偏,后又向偏。
(4)自转一周后,A比B所经路程,A的线速度比B 。
6.读右“太阳光照示意图”,分析回答:(1)①和②中是晨线,是昏线。
(2)经线①为度,②为度。
(3)A点所在的时区是区,区时为时,此时北京时间为时。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