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
利用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几种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逐一探究净化水的原理。
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交流,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
硬水和软水知识较为抽象,可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对其区别、危害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实验学会用肥皂水对硬水和软水加以鉴别。
通过生活中烧水时会出现水垢的现象,体会硬水软化的方法。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促进知识的建构与形成。
【教材分析】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过滤的基本操作方法。
2.知道硬水与软水、纯水与矿泉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了解水净化的几种方法;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努力学习回馈社会的美好愿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1.过滤的操作方法。
2.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准备】
明矾、浑浊天然水、软水、自来水、肥皂水、滤纸、药匙、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药匙、课件等。
【教学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二、水的净化
1.沉淀(静置沉淀、吸附沉淀)
2.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3.吸附(活性炭)
4.蒸馏
三、硬水与软水
1.定义
2.鉴别
3.危害
4.硬水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