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省涌现出了一批小学特色办学的成功经验,为打造具有本省特色的名牌学校,实现我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跨越式发展,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山西省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为抓手,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研究如何创建特色学校;总结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研究特色学校的标准;经历特色学校的建设实践;让更多的学校展示自己的特色;促进更多的学校成为特色学校,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使所有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了使参与课题实验的学校了解课题的目的与具体任务,以期促进课题工作的良性发展,特制定《“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探索建构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保障、教育科研部门为支撑、以学校发展为主体的创建特色学校发展模式。
2、总结提炼特色学校的类型、特征、要素和形成条件。
3、形成创建特色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
4、总结形成创建特色学校指标体系。
5、促进我省特色学校发展,创建一批特色学校,丰富我省优质教育资源。
(二)研究内容l、特色学校的内涵和特征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从学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具有先进性、独特性、稳定性等办学特征的学校。
简单地说,特色学校就是办学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学校“特色”内涵上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项目的独特性。
指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显示出鲜明的个性,为其他学校所没有或所不及。
(2)水平的先进性。
指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具有很高或较高的水平,为其他学校所未能企及。
(3)时空的广泛性。
指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在开展活动时,时间和空间都有广泛的延伸,为其他学校所未曾做到。
(4)社会认同的普遍性。
指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兄弟学校间经常被提及、引用,二是经常被上级领导部门所提及、表扬,三是家长、社区对特色的认可,四是新闻媒介经常有报道。
(5)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是指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有特长的教师为骨干,最大限度地动员最大量的教师,去带领学生参与特色项目的活动。
2、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类型(1)目标优化型:即遵照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依据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育人目标,达到优化全局、形成学校特色的目的。
(2)内容优化型:教育内容涵盖面比较广,一般来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基本教育内容。
可以抓住某一“育”作为“突破口”,对学校实行整体优化,形成鲜明的特色。
如德育特色,即加强德育工作,以抓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突破口,创建学校特色等。
(3)方法优化型:如教育思想特色、教研教改特色等。
(4)系统优化型:系统优化模式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淡学校特色的。
3、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环节:即特色的挖掘和凝练、特色的形成与扩展、特色的巩固与提升等。
4、创建特色学校发展案例研究。
通过分析本省一些成功的或失败的特色学校发展案例,尤其是在本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特色学校,总结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规律。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凸现以下特征:1、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
理论源于实践,同时,实践亦推动着理论发展。
本课题中特色学校发展理论的研究始终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并通过分析颇具典型意义的案例,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强调理论的应用价值。
特色学校发展的实践工作者在进行感性分析的过程中,也始终得到理论工作者的指导,并注意在工作中进行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提高实践行为的理论水平。
2、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兼顾。
特色学校发展研究既涉及到办学性质、方向、目标、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问题,亦涉及办学策略、措施、手段、管理技巧和经营艺术问题,所以它不仅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宏观上研究,亦需要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从规模大小、人才特征、办学模式、管理方法、经营策略等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2、内涵研究与外向研究贯通。
首先,就学校而言,关于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分析,需要将学校外部因素和条件的研究协调起来,使学校外部问题的研究为学校内部的发展服务:其次,课题组注意将外国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与我国的研究结合起来,为我们所借鉴;再次,就研究而言,对特色学校建设问题的研究,也注意与其他问题的研究联系起来,使关于其他问题研究的方式、方法为特色学校研究所运用。
本课题在研究思路上的特点表现为:l、立足学校,研究起点恰当。
本课题立足学校层面,既方便深入学校实际,调查研究,又方便以学校为基地,进一步研究家庭和社会社区对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作用。
2、从点到面,研究思路具体有效。
本课题拟从调查学校的具体特色出发,认真考察和总结学校的特色,研究归纳出一系列特色办学的评价指标,及具体优差等级标准,依此衡量学校办学的特色和水平,找出阻碍其特色办学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善或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3、阶梯推进,研究过程螺旋上升。
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个阶段梯次推进。
初级阶段——特色项目,即学校形成单项特色:中级阶段——学校特色,即学校经过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高级阶段——特色学校,即学校将鲜明的办学风格拓展成与众不同的办学个性,形成整体性特色。
四、研究步骤及主要措施本课题起讫时间为2010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为期三年。
1、制定研究方案阶段:2010年4月—2010年8月。
广泛收集资料,分析特色学校建设已有研究成果,批准切入点,拟定研究方案。
组织全省学校积极申报《小学特色学校的建设与研究》课题,确定课题实验学校。
2、课题启动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
邀清部分专家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进行沦证,深入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联合体基地实验校,提炼创建小学特色学校指标体系,启动《小学特色学校的建设与研究》课题,开展小学特色学校展示交流活动。
3、课题研究阶段:2011年1月—2013年5月。
(1)组织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联合体成员及专家刘课题校进行指导,帮助学校提炼特色;在分析总结各校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归纳出一系列特色办学的评价指标,及具体优差等级标准,依此衡量学校办学的特色和水平,找出阻碍其特色办学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善或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总结形成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模式和具体策略。
(2)定期召开课题实验学校经验交流会议,共同提高,促进交流,总结形成特色学校创建的相关资源。
(3)组织课题实验学校赴省外考察学习创建特色学校的先进区域,以增加文化特色的创建为抓手,借鉴经验,提升校长的办学观念。
(4)收集各种案例总结交流。
4、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课题研究总结编辑出版“创建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系列研究成果,表彰表现突出的先进课题校,举行结题活动。
五、课题组织机构l、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马玉玺副组长:李文锦贺斌郭福田李莉莉卢红曹亮玉2、课题专家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马玉玺马宗奇卫健棠王华王壮王文斌王玉荣王全福王学忠王爱琴白日升白振华冯于琰冯林莉冯俊莉卢红石锐铣刘亚萍刘志宏刘桂云任建青孙晓青汪晓龙吴毓英李萍李彭李更新李俊霞李闻忠李莉莉李敏才李喜勤李聪英辛殿芳杨文元杨美珍杨海潮杨淑萍张之平张文平张凤玲张建明张俊珍张美玲张乾龙金贵生尚秀芬武红芹武朝昶郑耀智郝二梅贺斌贺秋芳赵银祥高艳高巨录高彩萍高德喜郭乐静郭建斌郭福田钱学锋秦慧云原张虎曹志敏曹亮玉崔云宏焦文德薄晓春薄翠香3、课题办公室:主任:郭乐静成员:秦慧云薄晓春《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课题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落实《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对小学特色学校理论与实践等诸多问题的认识,促进全省校际之间均衡发展,为促进教育的公平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1、通过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联合体基地校际之间的联合与沟通,发挥基地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内涵式发展为重心,创建一批立足本省实际、有代表性、有影响的特色学校。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在深入分析、明确特色学校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于山西教育的实际,积极探索特色学校发展模式与规律。
3、提升农村教育,重视推进城乡之间均衡发展。
有效整合资源,推进区域之间均衡发展。
三、具体安排与措施本课题起讫时间为2010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为期三年。
第一阶段申报创建阶段(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第二阶段 课题研究阶段 (2011 年 1 月至 201 3 年 5 月) 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 (2013 年 6 月至 2013 年 9 月)2011 年 1月举行开题会并启动山西省小学特色学 校创建活动 启动山西省小学特色 学校创建活动3召开结题大会2013年9月表彰表现突出的先进实验校,举行结题活动表彰先进、颁发结题证书与此同时,省课题组将通过组织开展以下形式多样的活动,保障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1、以专题活动为载体,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组织开展“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小学内涵发展与特色办学观摩活动”等特色学校建设专题讨论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为学校创造新鲜经验,为学校搭建学习先进、交流经验的平台。
2、以评选活动为导向,组织开展“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创建评选工作”,表彰激励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
3、以系列成果为平台,出版“创建小学特色学校”系列丛书。
分阶段组织编写、出版《山西省创建小学特色学校成果集锦》、《山西省创建小学特色学校校长风采》、《山西省创建小学特色学校基本模式与策略》等系列丛书,展示我省学校在特色创建中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四、组织保障与要求1、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联合体基地校引领要保证。
2、发挥基地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校长务必是第一责任人,努力使校际间的交流、学习有组织、有目的、高质量。
3、省课题组将与实验基地合作,规范并提炼特色学校的交流形式,为后期课题实验校提供科学、有效的目标与方向。
4、各课题实验学校要重视资料的积累,要在交流活动共同承担交流活动的资料与会务,增强大家的集体凝聚力。
5、省课题组拟定每学期抽取两个地市进行凋研,促进课题校的发展与交流。
附:参与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暨课题研究学校(8所)盂县实验小学(基地校)盂县第二实验小学盂县逸夫实验小学盂县秀水联校南村中心小学盂县路家村联校清城高小盂县孙家庄联校孙家庄中心小学盂县西烟联校南社中心小学盂县北下庄联校北下庄中心小学《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课题2011年工作安排1、进一步提升省特色学校建设联合体基地学校的办学水平,创建一批立足本省实际、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起到典型引路,以点辐射的作用,达到整体提升我省小学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