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技术知识点总结

建筑施工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填)在土方施工中,根据图的坚硬程度和开挖方法将土分为八大类。

2.(填)土一般由颗粒(固相)、水(液相)和空气(气相)三部分组成。

3.(名解) 土的可松性4.(填)孔隙比和孔隙率反映了土的密实程度。

孔隙比和孔隙率越小土越密实。

5.(填)渗透系数影响施工降水雨排水的速度。

6.(简)确定场地设计标高时应考虑一下因素:①满足建筑规划和生产工艺及运输的要求;②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③场地内的挖、填土方量力求平衡,是土方运输费用最少;④有一定的排水坡度,满足排水的要求。

7.(填)由于具有可松性,按Ho进行施工,填土将有剩余,必要时可以相应地提高设计标高。

8.(填)大面积场地平整的土方量,通常采用方格网法计算。

9.(简)土方调配原则⑴应力求达到挖方与填方基本平衡和就近调配,是挖方量与运距的乘积之和尽可能为最小,即土方运输量或费用最小。

⑵土方调配应考虑近期施工与后期利用相结合的原则,考虑分区与全场相结合的原则,还应尽可能与大型地下建筑的施工相结合,以避免重复挖运和场地混乱。

⑶合理布置挖、填方分区线,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是土方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⑷好土用在回填质量要求高的地区。

⑸土方平衡调配应经可能与城市规划和农田水利相结合,将余土一次性运到指定弃土场,做到文明施工。

10.(填)场地内低洼地区的积水必须排除,同时应注意雨水的排除,使场地保持干燥,便于土方施工。

11.(填)地面水的排除一般采用排水沟、截水沟、挡水土坝等措施。

12.(选)一般排水沟的横断面不小于x,纵向坡度一般不小于3‰。

13.(填)在低洼地区施工时,除开挖排水沟外,必要时应修筑挡水土坝,以阻挡雨水的流入。

14.(选)湿度小的黏性土挖土深度小于3m时,可用断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松散、湿度大的土可用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

对松散和湿度很大的土可用垂直挡土板式支撑。

15.(简)具备下列性质的土,在一定冻水压力作用下,就有可能发生流砂现象。

①土的颗粒组成中,黏粒含量小于10%,粉粒(颗粒为~)含量大于75%;②颗粒级配中,土的不均系数小于5;③土的天然孔隙比大于;④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30%。

因此,流砂现象经常发生在细砂、粉砂及粉土中。

16.(选)在可能发生流砂的土质处,基坑挖深超过地下水线左右,就会发生流砂现象。

17.(填)可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改善施工条件,同时还使冻水压力方向向下。

18.(填)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泵等。

19.(选)一套抽水设备的负荷长度(即集水总管长度),采用W5型真空泵时,大不于100m;采用W6型真空泵时,不大于200m。

20.(选)采用多套抽水设备时,井点系统应分段,各段长度应大致相等。

分段地点宜选择在基坑转弯处,水泵宜设置在各段总管中部。

21.(选)(名解)水井可分为完整井与不完整井;凡井底到达含水层下面的不透明水层顶面的井称为完整井,否则称为不完整井。

根基地下水有无压力,又分为无压井与承压井。

22.(选)井点管间距不能过小,否则彼此干扰大,出水量会显着减少,一般可取滤管周长的5~10倍;当采用多级井底排水时,下一级井点管间距应较上一级的小。

23.(填)一般沿基坑四周每隔15~30m设一个深井井点。

24.(填)推土机是土方工程施工的主要机械之一,是在拖拉机上安装推土板等工作装置而成的机械。

25.(选)槽形推土,当推土土层较厚,运距远时,采用此方法较为适宜。

26.(填)铲运机由牵引机械和土斗组成,按行走方式分拖式和自行式两种。

拖式铲运机由拖拉机牵引,自行式铲运机的形式和工作,都靠自身的动力设备,不需要其他机械的牵引和操纵。

27.(填)在选定铲运机斗容量之后,其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机械的开行路线和施工方法。

28.(填)根据挖土机开挖的方式不同,工作面又分为侧工作面和正工作面。

29.(填)侧工作面根据运输工具与挖土机的停放标高是否相同,又可分为高卸侧工作面与平卸侧工作面。

30.(选)抓铲挖土机“直上直下,自重切土”31.(简)开挖基坑时根基下述原则选择机械⑴土的含水量较小,可结合运距长短、挖掘深浅,分别采用推土机、铲运机或正铲挖土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施工。

当基坑深度在1~2m,基坑不太成时间可采用推土机;深度在2m以内长度较大的线状基坑,宜由铲运机开挖;当基坑较大,工程量集中时,可选用正铲挖土机挖土。

⑵如地下水位较高,又不采用降水措施,或土质松软,可能造成正铲外图集和铲运机陷车时,则采用反铲。

拉铲或抓铲挖土机配合自卸汽车较为合适,挖掘深度间有关机械的性能表。

32.(选)运输车辆的载重量应为挖土机铲斗土重的整倍数,一般为3~5倍。

33.(简)正确选择填土的种类和填筑方法。

填土方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可用作表层一下的填料,当填放土料为黏土时,填筑前应检查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含水量大的黏土不宜作为填土用。

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吸水后容易变形,承载能力降低;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下,硫酸盐会逐渐溶解消失,形成空洞,影响土的密实性;这两种土以及淤泥、冻土、膨胀土等均不应作为填土。

填土应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如采用不同土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至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能将各种土混杂在一起使用,以免填方内形成水囊。

34.(选)碎石类土或爆破石渣作填料是,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土厚度的2/3,使用振动碾时,不得超过每层铺土厚度的3/4,铺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头或填方与山坡连接处。

35.(填)填土的压实方法一般有碾压法、夯实法和振动法。

36.(填)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行驶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平碾控制在2km/h,羊足碾控制在3km/h。

37.(填)填土压实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

38.(填)实际施工中,对于砂土只需碾压或夯击2~3遍,对粉土只需3~4遍,对粉质粘土或黏土只需5~6遍。

此外,松土不宜用重型碾压机械直接滚压,否则土层有强烈起伏现象,效率不高。

39.(填)工地简单检验黏性土含水量的方法一般是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

40.(简)基槽放线:根基房屋主轴线控制点,首先将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测设在地面上,并在桩钉上铁钉作为标志。

房屋外墙轴线测定以后,在根基建筑物平面图,将内部开间所有轴线都一一测出。

最后根据边坡系数计算的开挖宽度在中心轴线两侧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开挖边线。

同时在房屋四周设置龙门板,以便于基础施工时复核轴线位置。

41.(简)柱基放线:在基坑开挖前,从设计图上查对基础的纵横轴线编号和基础施工详图,根据柱子的纵横轴线,用经纬仪在矩形控制网上测定基础中心线的端点,同时在每个柱基中心线上,测定基础定位桩,每隔基础的中心线上设置四个定位木桩,其桩位离基础开挖线的距离为~。

若基础之间距离不打,可每隔1~2个或几个基础打一定位桩,但两个定位桩的间距不超过20m 为宜,一边拉线恢复中间柱基的中线。

桩顶上钉一钉子,标明中心线的位置。

然后按施工图上柱基的尺寸和按边坡系数确定的挖土边线的尺寸,放出基坑上口挖土灰线,标出挖土范围。

42.(简)对深基坑开挖后的土体回弹,应有适当的估计,如在勘察阶段,土样的压缩实验中应补充充卸荷弹性实验等。

还可以采取结构措施,在基底设置桩基等,或事先对结构下部土质进行深层地基加固。

施工中减少基坑弹性隆起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把土体中有效应力的该病降低到最少。

具体方法有加速建造主体结构,或逐步利用基础的重量来代替被挖去土体的重量。

43.(填)土的实际干密度可用“环刀法”测定。

44.(选)坑(槽)沟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1m以外堆土,其高度不宜超过。

第二章45.(名解)灰土地基46.(名解)强夯地基47.(名解)重锤夯实地基48.(名解)振冲地基49.(简)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地基系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分体)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

本法具有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无侧向挤压,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很小,且施工期较短,造价低廉,交易显着等特点。

适用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不大于120kPa的黏性土地基,对超软土效果更为显着。

多用于墙下条形基础、大面积堆料厂房地基,在深基开挖时用于防止坑壁及边坡塌滑、坑底隆起等,以及做地下防渗墙等工程上。

50.(简)预压地基:预压地基时在建筑物施工前,在地基表面分级堆土或其他荷重,使地基土压密、沉降、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减少建筑物建成后的沉降量。

待达到预定标准后在卸载,建造建筑物。

本法具有使用材料、机具方法简单直接,施工操作方便,但堆载预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深厚的饱和软土,排水固结所需的时间很长,同时需要大量堆载材料等特点。

适用于各种软弱地基,包括天然沉积土层或人工冲填土层,较广泛用于冷藏库、油罐、机场跑道、集装箱码头、桥台等沉降要求较低的地基。

实践证明,利用堆载预压法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能否满足工程要求的实际效果,则取决于地基土层的固结特性、土层的厚度、预压荷载的大小和预压时间的长短等因素。

因此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51.(简)注浆地基:注浆地基是指利用化学溶液或胶结济,通过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而将土粒胶结起来的地基处理方法。

本法具有设备工艺简单、加固效果好、可提高地基强度、消除土的湿陷性、降低压缩性等特点。

适用于局部加固新建或已建的建(构)筑物基础、稳定边坡以及防渗帷幕等,也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对于黏性土、素填土、地下水位以下的黄土地基,经试验有效时也可以应用,但长期受酸性污水浸蚀的地基不宜采用。

化学加固能否获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决定于能否根据具体的土质条件,选择适当的化学浆液(溶液和胶结剂)和采用有效的施工工艺。

52.(填)常用的浅基础类型有条式基础、杯形基础、筏式基础和箱形基础等。

53.(填)一般低承台与高承台桩基之分。

后者则高出地面以上。

54.(选)低承台桩基受荷载的条件比高承台好。

55.(名解)摩擦桩、端承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56.(填)振动灌注桩可采用单站东法、反插法或复振动法施工。

57.(简)瓶颈桩:瓶颈桩是指桩的某处直径缩小形似“瓶颈”,其截面面积不符合设计要求。

多数发生在黏性土、土质软弱、含水率高,特别是饱和的淤泥或淤泥质软土层中。

产生瓶颈桩的主要原因是:在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土层中沉管时,土受挤压便产生很高的孔隙水压,拔管后便挤向新灌的混凝土,造成缩颈。

拔管速度过快,混凝土量少、和易性差,混凝土出管扩散性差也造成缩颈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