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郊野公园PPT

郊野公园PPT


例如凤山百果园区:将农业产业纳入到郊野公园景 区形成主题景观。
三、郊野公园与其他类型公园的对比
一、郊野公园与国家公园
区别对比项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 游憩内容 服务设施
郊野公园
国家公园
多位于城市近郊区 位于城市远郊 面积较小 面积远远大于前者
根据其自然级别不 主要为郊野游憩、 同而分布不同 保护区、纪念地等 一般不提供商业盈 提供商业、住宿等 利设施、仅有休整 盈利设施 过的露营地 当地居民、提供短 区域及更大范围 途自助游憩空间
2、按地貌形态分类 山地型郊野公园 平地型郊野公园 江河型郊野公园 湖库型郊野公园
海滨型郊野公园
(l)、山地型郊野公园选址在山地的郊野公园 ,
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如深圳市银湖山郊野 公园、塘朗山郊野公园、马峦山郊野公园。 (2)、平地型郊野公园所选建设郊野公园的范围内 以平地为主,山地很少。 (3)、江河型郊野公园位于大江大河或河溪沿岸的郊野 公园。 (4)、湖库型郊野公园含有大型天然湖泊或人工水库的郊野 公园,并且以其占面积最大。如澳门黑沙水库郊野公园 (5)、海滨型郊野公园将海滨划作郊野公园,以海边区域面 积为主。
面积较大,成百上千公顷 面积较小,几到十几公顷不等 与自然相关的活动,如骑 马、远足、露营等 多为人工设施、在节日时常开 展各类主题活动等
一般不提供商业盈利设施、 园内建筑较多,且有商业盈利 仅有休整过的露营地 设施 注重与自然的结合,植物 配置以本土植物为主 以人工环境为主,植物配置也 大量引进外来树种等等
一、郊野公园的类型 二、郊野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 三、郊野公园与其他类型公园的对比
一、郊野公园的类型
郊野公园在国外和香港在较早时期已经存在,根据郊野公园 的选址情况或者区位,按照景观特色和规模、地貌形态以及生态资 源四种思路进行划分,主要描述景观特色、地貌形态两种类型。
1、按景观特色分类
森林景观型郊野公园
3、按照规模等级分类: 特大型郊野公园(>300。公顷)
大型郊野公园(1000—3000公顷)
中型郊野公园(300—1000公顷)
小型郊野公园(<300公顷)
4、按照生态资源分类:
非生态型郊野公园
生态型郊野公园
生态多样型郊野公园
三、郊野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 三、郊野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 1、促进自然保育 郊野公园的建立可以成功保存大量的自然景观、山岭、河谷 、海岸、森林等自然资源,对保护野生生物多样性起着强大的 积极作用,它能使拥有高度人工化环境的城市同时拥有高度的 生态多样性。同时郊野公园还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 气候、改善城市热岛、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作用。 例如香港大屿山郊野公园: 大屿山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岛上有很多稀有品种,很多地点 亦已确定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香港几个典型郊野公园
上图.石澳郊野公园
下图.香港仔郊野公园
右图.狮子山郊野公园

2、深圳:郊野公园与城市规划共生发
①城市山体隔离带时期(1979一1989):从80年代初期开始,深圳城市总 体规划中提出的带状组团式空间布局,恰恰就是利用山体作为隔离 绿带,有效地使城市形成了组团式布局。这些隔离绿带成为深圳城 市组团下的背景山体,也成为了良好的城市景观。 ②郊野公园思想引入期(1990一1996): 1996):1990年深坦I}人口一举 突破200万,土地需求亦相应提高,郊野环境开始受到威胁。与此同 时,深圳居民不仅需要日常起居生活的地方,而且需要到户外自然 环境中体验康乐活动。当时就有以香港为样本,把这些隔离山体划 做郊野公园的想法,马峦山郊野公园是深圳市政府规划的第一个郊 野公园。 ③郊野公园建立和控制时期(1997一2005):深圳从市域角度规划了21个 郊野公园,总面积248.57平方公里’7。同时,深圳市城管局在2002 年组织编制了《深圳市郊野公园规划》。目前,深圳已经建成的郊 野公园7座,在建郊野公园2座。
北京公园环分布示意图
京城梨园将府ຫໍສະໝຸດ 园三.郊野公园的意义1、郊野公园是近自然园林的体现
传统公园的人工园林不能真正还自然于人,对于大自然的渴求 使得城市园林发展提出一个新的理念—近自然园林,提倡尊重自然, 崇尚自然、接近自然的园林发展模式。郊野公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 生出来的近自然园林类型。
①自然性:郊野公园具有自然性,这是近自然园林的本质属性。尽量控 制人为干扰强度,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力,减少城市园林的盲目 性。
②多样性:郊野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是近自然园林的重要 标志。主要体现在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等方面 ,而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能使园林植物群落相对于环境及其变化具有更 好的适应调整能力。
③多元性:郊野公园具有具有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 郊野公园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小气候 ,防尘、防风、减弱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土壤和水 系,保护自然景观,同时同时郊野公园的还可以满足控制城市 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需求,从而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 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
2、满足游憩需求 郊野公园为城市市 民提供了享受自然美景 ,呼吸新鲜空气,工作 之余放松心情、释放压 力的最佳去处。郊野公 园少了城市公园中“禁 止踢球”、“禁止放风 筝”等对游客的种种限 制。游客可以在郊野公 园里尽情的亲近大自然 ,彻底放松身心,嬉戏 游憩。
香港清水湾郊野公园
3、保护城市生态 郊野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城市绿地系统保护城市生态的职能中发挥着不可低 估的作用。郊野公园往往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较大斑块, 或者多个公园形成环形绿带作为城市生态的一个环形廊道, 对城市生态的改善和保护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香港仔郊野公园
西安丰庆公园
郊野公园与其他相似公园的比较
第三部分
一.国外案例:罗瑟谷郊野公园
.
二.国内案例:淮阳郊野公园
三.国内外研究比较
2014-11-12
.
罗瑟谷郊野公园
由于地处城市边缘,许多郊野公园实质上起着连接城市和乡 村的过渡作用,同时保护郊外清新的环境品质。罗瑟谷郊野公园 场地以自然生长或半自然生长的景观为主,如森林地、草地、湿 地、荒野、郊野,建筑面积低于场地总面积5%.整体地势较为平 坦,局部有微地形,也就是“大平小不平”。 英国的郊野公园有近 1/3 未找专业规划公司做设计, 而只是修建最简单的基础设施后就向公众开放。
1996年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森林、郊野公园规划图
上图:从塘朗山郊野公园远眺深圳福田区
左图:马峦山郊野公园
3、北京:郊野公园—城市的“公园环”
①绿化隔离带时期(1958一2003):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是自20世纪50 年代以来历次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定的市中心地区与边缘集 团之间以及边缘集团相互之间的绿化地带。 ②隔离带思路转变期(2004一2006): :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中针对绿化隔离带的建设提出: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应该建设成为具 有游憩功能的景观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带。隔离带功能由单一的生 态防护转变成为可以提供城市景观和居民游憩需求的公园性质的 绿地。 ③“公园环”的建设(2007至今):07年北京市启动了第一道绿化隔 离地区“公园环”的建设,提升改造的15处公园已于08年向市民 开放。“公园环”由上百个公园构成,而这些公园的位置从三环 内侧到五环外。初步规划了新增约60个市域公园(郊野公园)
将府公园用二月兰取代草坪
四.郊野公园与城市空间关系
根据郊野公园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主 要分为四种“郊野公园一城市”模式:包围式,网络 式,外环式和嵌合式。每个城市由于具体条件和所处 发展阶段的不同而选择建构不同的郊野公园模式,引 导城市从简单结构向复合空间模式发展,减少城市扩 张的盲目性。
第二部分:
湿地景观型郊野公园
山水景观型郊野公园
田园风光型郊野公园
综合景观型郊野公园
(1)、森林景观型郊野公园 以森林风景取胜,山水风景一般,人文景观没有或很少。如香港 的大帽山郊野公园、深圳的塘朗山郊野公园、马峦山郊野公园等。
深圳的塘朗山郊野公园
(2)、湿地景观型郊野公园 以湿地植物、水生植物和水景构成的湿地景致为主,森 林风景、山水风景一般。如澳门的黑沙水库、九澳水库郊野 公园等
2.1建设上的低碳
郊野公园以原有空间为基底,师法自然,投入量少。郊野公园尊重 地域性特征,不会采用大量客土、大面积改造地形、人工水景等施工措 施营造景观,从而避免了大量工程费用的增加和原生生态环境的破坏;郊 野公园没有大片的人工草坪、大面积的色块,对植物不进行强度修剪, 在设计上主要依照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学特性,不致出现生态系统功能的 紊乱。
某郊野公园的野生植物
京城梨园的野生地被
2.2维护上的低碳 郊野公园主要运用了生态学理论和资源循环利用理念进行后 期维护的工作,因此费用较低。 郊野公园植被基本不需 要人工灌溉,水资源利用效 率较高;土壤肥力主要依靠 植物、动物产生的有机残留 物,绿化产生的废弃物利用 率高;郊野公园植物以野生 植被为主,群落稳定,不需 要对其进行修剪、中耕、除 草等城市园林传统养护措施 。
澳门的黑沙水库
(3)、山水景观型郊野公园 以奇山秀水为特色的自然风光最为诱人,森林风景、湿地风 景一般。这里指的“秀水”水景不仅包括淡水水景,也包括咸水 ,即海水水景。如香港的船湾郊野公园、南大屿、北大屿郊野公 园;澳门的石排湾郊野公园等。
香港的船湾郊野公园
(4)、田园风光型郊野公园 主要以城市郊区的田园 风光为吸引人。 (5)、综合景观型郊野公园 景观类型多样,森林风 景、山水风景、田园风光等 都比较突出,旅游资源最为 丰富。
香港清水湾郊野公园
4、控制城市蔓延 郊野公园可以前瞻性地解决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 无序蔓延及“城中村”问题,即预先将城市边缘一定 范围内的土地(农业用地及自然景观)纳入郊野公园 ,并由独立的城市公园管理部门行使管理权。郊野公 园的空间格局一旦确定,城市郊区的卫星城镇、居住 组团等区位也会随之确定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