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市首年技能大赛)(整理精校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市首年技能大赛)(整理精校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市首年技能大赛)必修教案
0327 16:15
::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一、概述:
这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散文。

它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

本文在教学上预设为3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1)读准难字字音,读准文言句子。

(音频资源)问题设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应该怎么朗读?
提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句中的“也”表语气的停顿)
(2)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整体感知古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古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表现的积极人生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对宋代诗词较为熟悉,但却是第一次系统接触宋代散文,所以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宋代文学长于说理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去认识、解读本文。

此外,学生以前学习的游记,都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感情;本文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对这
一点,要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深认识。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依据:
情境—陶冶策略:通过朗读来创造良好的情境,学生在朗读中加强理解。

五、教学流程图:开始
结束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寻找过渡句:把握行文思路。

PPT:精读

学生精读:体味积极的人生态度。

PPT:拓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介绍,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由王安石的诗作谈起,引
入课题。

创设情境。

2分

(二)初读: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音频资源)师(难点提示):三个长
句的停顿划分: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
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
深思而慎取之也
生:读准
字音,读
准句子。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初步感知。

5分

(三)再读: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师(提出问题):找出每
一段的过渡句:把握行文
思路。

提示:“不得极夫游之
乐”、“此余之所得
也”、“此所以学者不可
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生:自读
课文,找
出过渡
句,并理
清思路。

培养学生概括语段的
能力,理清文章思
路,领会文章的思想
内容。

12分

(四)总结:理清思路。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记叙
——游山经过。

第二部分(3—4):议论
——游山心得。

第三部分(5):记叙——
结尾补叙同游者。

生(小组
合作学
习):协
作完成
协作完成任务的能
力。

12分

(五)拓展:(视频资源、PPT资源、历史教材资师(提出问题):积累关
于“有志”、“尽吾志”
的名言警句。

提示:高中快毕业了,我
生(小组
合作学
习):搜
集整理
(1)指导学生搜集
整理生活中语文素材
的能力。

(2)领会的写作意
图。

10分

源)们应当如何“尽吾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
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
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六)作业布置:师(提出问题):结合课
文注释,把握重点文言字
词。

提示:(1)文言虚词:于
是、之、以、而
(2)文言实词:随、怠、
至于、相、得
生(小组
合作学
习):协
作完成
质疑:
掌握常见实词、虚词
考点。

(为第2课时
做准备)
3分

(1
分钟

动)
七、教学评价与设计: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应该怎么朗读?(设计意图:强调学生朗诵的意识。


提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句中的“也”表语气的停顿)我们在《师说》这一篇古文中也有遇到这一现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高中快毕业了,我们应当如何“尽吾志”?(设计意图:领会的写作意图:)
提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的写作意图: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要尽最大的努力。

(全班齐读)
八、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志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本文在教学上预设为3课时,第1课时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味积极的人生态度;第2课时将指导学习自学掌握本文
的文言知识;第3课时将指导学习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落实第三段的朗读背诵。

(二)、反思及赛后心得:
2015届高考模拟4月16日,福建省厦门市首年教师大赛拉开帷幕,我有幸成为869名参赛选手中的一员。

高中语文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片段教学、课件制作、现场作文”四大项。

整整一天的参赛,虽然很累,但却让我收获并快乐着。

感慨时光短暂,经典转瞬即逝,此次的大赛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和无尽的反思。

回忆赛程,至今记忆犹新。

新形势新课改赋予了高中语文老师新的要求、新的使命——课堂上要注重体现“评价意识”。

在片段教学《游褒禅山记》中我用到的评价语言:“你们在读书时,我在读你们。

我从你们认真的表情中,知道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

那么,现在请王玲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三段文字。

”“赵慧同学,我看到你眼睛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请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余华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我看到了大家赞赏的目光,掌声在哪里……掌声送给他!”
“从大家自读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你们的自信;一条条美丽的波浪线画出来了,记录着你的智慧。

”“没关系,你们小组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如果小组能继续按照这个想法去思考,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很好,让我们好好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教师体面地让学生站起来又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去)“老师知道,你用心去听自己的声音,用心去读每一个文字,真好。

同学们,你们读书特别认真,我尤其欣赏你们边读边记的样子……”“谢谢张明同学!你的朗读让大家知道了,什么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有没有感觉到,他哪个字处理得特别好?”……
片段教学结束后,选手们互相交流,看得出来他们都十分注意课堂评价。

他们的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充满激励和智慧,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激励学生的办法。

比赛结束后,我深深地感到:要胜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必须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多读书,多学习,争取做知识型、多才型的现代语文教师。

现在强调学科知识整合,文学、艺术、科学、历史、地理、天文……综合性的学习必不可少。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各学科的整合越来越突出。

语文教学中,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跨学科的内容越来越多。

扎实的内在素养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的立足之本。

总之,我们要主动学习、积极总结日常工作中的得失,作一个阅读教学的有心人,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实践工作中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反思,要能用现代化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科学地分析、评价自己,善于从他人教学中不断地取长补短,为
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让自己拥有一桶能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满满的一桶水。

是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不能只羡慕别人,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潜心钻研上,寻找各种机会锤炼自己的基本功,努力做一名有特长、有个性、充满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教师。

只有像蜜蜂那样“博采众花”,酿出的蜜才能“又香又甜”,只有多读多看,拥有深厚的知识素养,使知识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生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让我们继续扬帆起航,携手奋进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