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区地震断裂带橡胶隔震支座安装施工工法(图文并茂)27659

山区地震断裂带橡胶隔震支座安装施工工法(图文并茂)27659

山区地震断裂带橡胶隔震支座安装施工工法编制单位:XX有限公司主要执笔人:XX1 前言地震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减轻地震灾害”已经成为一项世界关注的问题,橡胶垫隔震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国外经历了从理论探索、试验研究阶段发展到示范应用的推广阶段。

其在国内的发展起步较晚,主要是近十余年开展了隔震理论、力学测设、生产技术及安装更换等研究,在实际应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市场经济在我国正在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推动隔震工程向高深层次发展。

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前中心区设计为隔震减震体系,隔震支座总数1810个,其中LNRD-1000型无铅芯隔震支座1158个,LRBD-1000有铅芯隔震支座652个。

隔震支座直径1000mm,单个隔震支座重分别为无芯的1.85t、有芯的1.95t,为当前世界隔震支座应用规模最大的工程。

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隔震支座的成功应用,在施工实践基础上,经过系统分析提炼,总结了本工法。

2 工法特点隔震支座安装属新工艺、新技术,在我国还处在科研探索阶段,全国没有成熟施工经验,我局以前未应用过该项技术,没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可以借鉴。

隔震支座安装过程复杂,施工过程需细致、精确,安装起来耗时耗工,工程存在以下难点:(1)隔震支座中心精确定位;(2)隔震支座螺栓套筒及锚筋精确预埋及埋装牢固;(3)隔震支座标高偏差控制;(4)隔震支座水平度偏差控制;(5图2-1 隔震支座设计示意图本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根据工程特点用汽车车吊装作业,结合塔吊和叉车吊装运输多种灵活的安装手段,大大提高了工效,减小劳动强度;(2)根据隔震支座安装试验充分优化工法,隔震支座预埋件一次浇筑到位,使整个工序简单、易行;(3)采用全站仪进行定位测量,同时采用与隔震支座法兰板相同大小的钢模板,确保了预埋套筒的精确定位。

3 适用范围适用于同类工程橡胶叠层隔震支座安装施工。

4工艺原理橡胶支座隔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增设橡胶支座,使整个建筑的自振周期得以延长,以减轻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

其做法是在建筑物底部设置橡胶支座,利于支座的水平柔性形成一道柔性隔震层,通过柔性隔震层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阻止并减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最终达到减轻上部结构地震破坏的目的,见图4-1。

这种隔震技术不仅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安全,并且能够防止非结构部件的破坏,避免建筑物内部装修、室内设备的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

图4-1 橡胶支座隔震基本原理示意图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工艺流程见下图5-1。

图5-1工艺流程图5.2 操作要点(1)承台、底板施工隔震支座墩柱与承台、底板分开施工,墩柱竖向钢筋在承台底板混凝土浇筑前预埋准确,混凝土振捣平整。

(2)测量定位当承台、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时,可进行测量定位。

为确保隔震垫的平面位置准确,采用全站仪测设每个隔震垫中心点的投影位置,标定在混凝土面上。

为确保预埋锚筋位置的准确性,在混凝土面上预先标定隔震支座八个预埋锚筋的竖向投影的位置,以避免预埋锚筋时被承台的主筋阻挡的情况发生。

具体详见图5-2。

图5-2锚筋根部测量放线(3)绑扎墩柱钢筋安装墩柱上部钢筋及周边钢筋。

(4)安装钢模板为便于锚筋和套筒的精确定位,防止锚筋和套筒在浇筑混凝土时产生偏位,导致隔震支座无法进行安装,采用了按隔震支座相同位置螺栓孔的4mm 厚钢模板。

钢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除。

钢模板中心开直径400的圆孔,便于混凝土的浇筑。

见图5-3。

图5-3锚筋定位垂直度测量(5)预埋套筒及预埋钢筋定位、固定预埋套筒及预埋钢筋定位、固定是安装的一个难点,为此采取以下措施:1)预埋套筒上口预先将4mm钢模板用高强螺栓安装固定,以确保套筒的位置准确,见图5-4。

此过程中测量工作是整个隔震垫安装的关键,需全过程密切配合测量钢模板的标高、平面位置及平整度,并根据偏差大小适时对套筒及锚筋进行调整。

详见图5-5~8。

钢板1120×1120×4图5-4 套筒定位示意图图5-5 定位钢模板安装图5-6 预埋件标高测量图5-7预埋件中心位置复核图5-8 套筒焊接固定2)为保证套筒的锚固长度和竖向固定,采用加工螺纹的36锚筋与套筒相连,见下图5-9。

图5-9 锚筋与套筒相连3)为保证套筒的垂直度,在锚筋底部点焊Φ16定位箍筋,以确保锚筋不产生水平位移。

见图5-10。

图5-10 锚筋底部箍筋定位(5)墩柱侧模安装安装侧模,用水准仪测定模板高度,并在模板上弹出水平线。

模板加固应牢固可靠,为保证侧模刚度,应每600mm加设一道对拉螺杆或其他措施。

详见图5-10。

图5-10 墩柱侧模安装(6)墩柱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时应尽量减少对预埋件的影响,避免泵管对预埋件产生大的冲击。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隔震支座中心的平面位置和标高进行复测并记录,若有移动,应立即校正。

混凝土面必须找平,平整度偏差应小于2mm。

混凝土终凝前且达到强度要求时,将钢模板拆除,以便周转使用。

为避免砂浆、混凝土等杂物进入套筒孔内。

详见图5-11、5-13。

图5-11 墩柱混凝土浇筑图5-12 下支墩混凝土找平图5-13 隔震支座下支墩找平养护钢模板拆除后,立即采用同强度的水泥砂浆进行找平,找平后应对砂浆面进行标高复核。

为保证钢模板下混凝土浇筑密实,在钢模板上开直径400的通气孔。

见图5-14。

圆弧拉手图5-14 钢模板开孔示意图(7)安装隔震支座混凝土养护3天后,将承台面清理干净,拧出高强螺栓,采用16t汽车吊和土建塔吊进行隔震垫吊装。

隔震垫安装前应对隔震垫法兰盘下底面油漆进行修补。

隔震垫就位后,用全站仪或水准仪复测隔震垫标高及平面位置,拧紧高强螺栓。

高强螺栓应对称拧紧,拧紧过程分为初拧、复拧、终拧三个阶段,并在同一天完成。

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初拧扭矩宜为终拧扭矩的50%,扭矩力为360N.m。

高强螺栓施拧采用的扭矩扳手和检查采用的扭矩扳手,在每班作业前,均应进行校正,其扭矩误差应分别为使用扭矩的5%和3%。

同一个墩柱下有2个或多于2个的隔震垫时,必须采用由同一厂家生产的隔震垫。

隔震支座安装详见图5-15、5-16。

图5-15 隔震支座吊装图5-16 隔震支座安装(8)上部预埋套筒、预埋钢筋固定将上部预埋钢筋与套筒连接好,再用高强螺栓连接到隔震支座上。

详见图5-17。

图5-17 上部预埋套筒、预埋钢筋固定(9)铺设油毡为便于隔震支座日后更换,在隔震支座上表面铺设一层SBS油毡厚3mm。

油毡按隔震垫同尺寸及套筒位置进行裁剪、打孔,油毡应铺设平整。

(10)柱帽底模安装由于隔震座高度仅432mm,对三个以上的隔震支座,上支墩底模板支撑非常困难,且人无法进入拆除,较一般模板的支撑和拆除难度要大得多。

采用常规的木模支撑,竖向采用长度截短合适的方木,主龙骨仍采用Φ48×3.5钢管。

(11)柱帽钢筋绑扎依次绑扎柱帽钢筋、支侧模、浇筑混凝土。

此部分施工方法与常规做法相同。

(12)修补隔震垫油漆由于隔震支座安装过程和模板支撑、拆除过程中不可避免对隔震支座油漆造成损坏,待柱帽混凝土施工完毕,模板拆除后,对隔震支座油漆进行修补。

6材料与设备6.1材料(1)技术和参数要求1)采用叠层橡胶隔震垫;2)本工程中使用的隔震垫的相关参数如下表6-1:表6-1隔震垫技术参数3)隔震垫的使用年限不小于50年;4)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5)隔震垫的性能必须经过检验合格,按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提供性能指标。

6.2设备详见表6-2。

表6-2 机具设备一览表7质量控制7.1 执行标准规范施工按照《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20688.3-2006)及《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2001)及设计要求执行。

7.2质量验收标准(1)橡胶隔震支座的标识齐全、清晰、丝扣无裂纹损毁。

(2)橡胶隔震支座表面清洁、无油污、泥沙、破损等,防腐涂层均匀、光洁无漏刷现象。

(3)支承隔震支座的墩柱,其顶面水平度误差不宜大于5‰;在隔震支座安装后,隔震支座顶面的水平度误差不宜大于5‰。

(4)隔震支座中心的平面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

(5)隔震支座中心的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

(6)同一支墩上多个隔震支座之间的顶面高差不宜大于5.0mm。

(7)隔震支座基座平整度不应大于2.0mm。

(8)隔震支座连接板和外露连接螺栓应采取防锈保护措施。

(9)在工程施工阶段,应对上部结构、隔震层部件与周围固定物的脱开距离进行检查。

7.3监测的要求(1)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安装误差除满足《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2001)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单个支座的倾斜不大于5‰;支座底部的中心标高偏差不大于3mm;(2)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竖向变形小于5mm;(总变形量)隔震垫之间的差异沉降小于3mm;(3)基准点的埋设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有关水准观测的精度要求;(4)监测装置由监测单位在保证监测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5)监测点的布置,需报请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埋设工作;(6)所有监测装置在埋设后必须立即记录初始值;(7)具体的监测时间和监测次数由监测单位根据需要监测的内容,在监测方案中分别予以说明;(8)监测单位应根据需要监测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分别提出选用的监测装置、测点布置、监测次数、监测时间、监测数据的精度等;(9)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在温度作用下的水平变形限值不做具体要求,但需随时观测和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报报业主、设计、监理单位;(10)施工阶段的监测应当能够指导施工,检测单位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应有针对性;(11)使用阶段监测装置的布置和监测不能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8安全措施(1)安装工程的施工应遵守国务院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2)起重机械应执行现行国家颁发的《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3)机械操作人员应按现行国家颁发的《起重司机安全技术考核标准》执行。

(4)指挥信号应按现行国家颁发的《起重吊运指挥信号》执行。

(5)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经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才能参加施工。

(6)施工时,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做到服从分配、遵守劳动纪律、思想集中、坚守工作岗位。

(7)施工前,必须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施工任务、施工方法、安全注意事项。

将安全生产的措施落实到施工中,自觉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服、防滑鞋等)。

(8)严禁非施工人员进人施工现场。

施工人员进人现场必须戴上和系好安全帽;登高作业必须穿好和系牢安全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