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填空(20×1ˊ=20ˊ)1、搅拌釜式反应器主要由壳体 、 、 、换热装置四大部分组成。
2、化学动力学方程一般用表达式),(T c f r i =±表示,说明影响反应速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3、填料塔中的填料性能优劣衡量三要素:效率、 及 。
填料综合性能评价最好的是 。
4、催化剂必须具备 、 、长寿命这三个条件。
5、气固催化反应过程化学吸附速率方程式: 、若固体吸附剂仅吸附组分A ,朗缪尔吸附等温方程: 。
6、搅拌器按 、 来进行选型。
气液相分散过程选用 ,低黏度均相液体混合选用 。
7、在系统中进行一连串反应 ,组分 A 的生成速率方程式: 、组分B 的生成速率方程式: 。
8、搅拌釜式反应器的换热装置有 、蛇管、 、列管、回流冷凝式。
9、催化剂非球形颗粒面积相当直径计算公式a d = 。
10、催化剂失活是由玷污、烧结、 、中毒等原因造成的。
二、问答题(5×5ˊ=25ˊ)1、 均相反应器有哪些?如何选择均相反应器?2、怎样理解“反应级数表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敏感程度,活化能表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敏感程度?12k k A B C −−→−−→3、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分为几个步骤并简述?4、理想流动模型分为哪两种类型,并简述这两种类型的各自特征?5、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床层空隙率ε的概念?影响因素是什么?为什么空隙率ε是固定床反应器的重要参数?三、计算题(10ˊ+15ˊ+15ˊ+15ˊ=55ˊ)【3-1】 等温下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A B + C ,在5min 内有40%的A 分解,在达到分解率为80%,(1)问需要多少时间?(2)若反应为二级反应,则需要多少时间?【3-2】在总长为4m 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反应气体以8 kg/(m 2.s)的质量流速通过床层,流体的黏度 ,流体的密度 。
如果床层中催化剂颗粒的直径为2.5mm ,床层的堆积密度为754kg/m 3,催化剂的表观密度为1300kg/m 3,求:(1)催化剂床层的空隙率ε ?(2)流体流动的修正雷诺数eM R ?(3)床层的压力降p ∆ ?32.46/fkg m ρ=51.810fPa s μ-=⨯【3-3】在体积312.0m V R =的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中进行反应 ,式中min /731•=kmol m k 、m in /332•=kmol m k ,A 、B 两种物料以等体积加入反应器中,其中A 摩尔浓度为3/8.2m kmol ,B 摩尔浓度为3/6.1m kmol 。
设反应前后系统密度不变,当B 的转化率为75%时,(1)推导出该反应原料A 的反应速率A r 表达式?(2)求物料中A 、B 物料的流量?【3-4】 在搅拌良好的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中,用乙酸和丁醇生产乙酸丁酯,其反应式为: CH 3COOH + C 4H 9OH CH 3COOC 4H 9 + H 2O反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温度为373K ,进料比为乙酸∶丁醇 = 1∶6(mol ),以少量H 2SO 4为催化剂。
当使用过量丁醇时,该反应以乙酸(下标以A 计)表示的动力学方程式为2)(A A kc r =-。
在上述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30.015/(min)k m Kmol =•,反应物密度3/750m kg =ρ(假设反应前后不变)。
若每天生产2400kg 乙酸丁酯(不考虑分离等过程损失),(1)计算要求乙酸转化率Af x 达到55%时,所需反应器的有效体积和反应器体积(取每批辅助时间为30min ,取反应釜只数为1,装料系数ϕ为0.7,乙酸分子量:60,丁醇分子量:74,乙酸丁酯分子量:116)?(2)若改用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生产乙酸乙酯,乙酸转化率不变,求反应器有效体积和物料平均停留时间?(3)比较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和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的有效体积、反应时间变化并说明原因?12k k A B R S −−→++←−−化学反应工程试卷二I.填空题1.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如果平行反应AP(主)S(副)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提高选择性P S 应_______。
3. aA + bBpP + sS 对于反应,则=P r _______)(A r -。
4.全混流反应器的移热速率r Q =______________。
5.)全混流反应器的返混_______。
6.介于非凝集态与完全凝集态之间的混合态称为_______。
7.在轴向分散模型中,模型的唯一参数彼克莱准数愈大轴向返混程度就_______。
8.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S φ_______,它是表征内扩散影响的重要参数。
9.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中物理吸附是靠_______结合的,而化学吸附是靠_______结的。
10.绝热床反应器由于没有径向床壁传热,一般可以当作平推流处理,只考虑流体流动方向上有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因此一般可用_______模型来计算。
11.目前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的两大类。
12.在流化床中为了传热或控制气-固相间的接触,常在床内设置内部构件,以垂直管最为常用,它同时具有_______,_______并甚至_______的作用。
13.描述流化床的鼓泡床模型,它相当于mfU U /0_______时,乳相中气体全部下流的情况,工业上的实际操作大多属于这种情况。
14.双膜模型把复杂的相间传质过程模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叠加,相间传质总阻力等于双膜传质阻力的加和。
II.单项选择1.全混流反应器中有_______个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
A. 1B. 2C. 3D. 42.一级连串反应AS K 12P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浓度=max ,P C _______。
A. 122)(210K K K A K K C - B. 22/1120]1)/[(+K K C A C.122)(120K K K A K KC - D.22/1210]1)/[(+K K C A3.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在_______式边界条件下有解析解。
A. 闭-闭B. 开-闭C. 闭-开D. 开-开4.反应级数n=_______时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
A. 0B. 0.5C. 1D. 25.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为dm i d C k dt d ψψ=-,当进料中的杂质吸附极牢以及对产物无内扩散阻力时,d 为_______。
A. ≈0B. =1C. →3D. ≈16.催化剂颗粒扩散的无因次扩散模数em S V S D C k R /1-=φ值的大小反映了表面反应速率与_______之比。
A. 扩散速率B. 外扩散速率C. 内扩散速率D. 实际反应速率7.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______。
A. 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B. 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C. 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D. 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8.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______。
A. 粒子与流体间有浓度差B. 粒子与流体间无浓度差C. 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D. 床层径向有浓度梯度9.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U 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tU 0在_______范围内。
A. 0.1~0.4B. 1.5~10C. 10~15D. 0.4~1.5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化床反应器按深度而分的第Ⅱ级模型的特点_______。
A. 各参数均为恒值B. 参数值不随床高而变C. 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无关D. 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有关III.简答题1.对于可逆放热反应如何选择操作温度?2.简述寻求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3.简述气-液反应的宏观过程:A (g ) + bB (l )→ 产物(l )?4.简述固定床反应器的优缺点?5.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缺点?6.简述气-液相反应器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IV.计算题1.醋酸在高温下可分解为乙烯酮和水,而副反应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OH CO CH COOH CH k 2231+=−→−2432CO CH COOH CH k +−→−已知在916℃时121174.3,65.4--==s k s k ,试计算:1)99%的醋酸反应掉的时间;(6分)2)在此反应条件下醋酸转化成乙烯酮的选择性。
(4分)2.平行反应AP(主)S(副),其中A PC r 2=,2A S C r =,已知l mol C A /0.20=,00==A P C C ,求在平推流反应器中的m ax,P C ?3.在一容积为2.5m 3的间歇釜中进行均相反应A + B → P ,为防止产物P 在高温分解,反应维持在75℃等温操作,s l kmol C kC r B A A ⋅=-/,s kmol l k ⋅=/78.21,活化能mol kJ E /611.4=。
当反应物A 和B 的初始浓度均为l mol C C B A /400==,A 的转化率80.0=A x 时,该间歇釜平均每分钟可处理0.684kmol 的反应物A 。
今若把反应移到一个管内径为125mm 的理想管式反应器中进行,若将温度提升到85℃等温操作,且处理量与所要求达到的转化率均与间歇反应时相同,求所需的管式反应器长度。
4.(10)应用脉冲示踪法测定一容积为12 l 的反应装置,进入此反应器的流体流速m in/0.80l v =,在定常态下脉冲的输入80克的示踪剂A ,并同时测其出口物料中A 的浓度C A 随时间的变化,实测数据如下: t (min ) 0 5 10 15 20 25 30 35 C A (g/l )0 355421试根据实验数据确定E (t )曲线的方差2t σ和2θσ。
5.(5)某一液相分解反应,若已知其反应动力学为A A kC r =-,1min 307.0-=k ,当平均停留时间为15min 时,当多级全混流模型可用时,其211.02=θσ,求其最终转化率为多少?答案1.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2.提高温度3.ap 4.)()1(000P m P c v UAT T c v UAT ρρ+-+5.最大6.部分凝集态7.愈小8. em S V D C k R1- 9.范德华力、化学键力 10.拟均相一维 11.拟均相、非均相 12.传热、控制气泡聚、减少颗粒带出 13.>6~11 14.串联的稳定的双膜分子扩散过程1.B2.B3.D4.C5.A6.C7.A8.A9.A 10.C1.对于放热反应,要使反应速率尽可能保持最大,必须随转化率的提高,按最优温度曲线相应降低温度;(②分)2)这是由于可逆放热反应,由于逆反应速率也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净反应速率出现一极大值;(②分)3)而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而达到化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