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邗江区202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瑕疵.(cī)肖.像(xiāo)粗犷.(kuàng)浑身解.数(xiè)B.濒.危(bīn)框.架(kuāng)嫉.妒(jí)叱咤.风云(chà)C.忸怩.(ní)虔.诚(qián)栈.桥(zhàn)揠.苗助长(yà)D.癖.性(pǐ) 畸.形(qí) 须臾.(yú) 风姿绰.约(zhuó)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随着NBA赛季的结束,诺维茨基宣布退役,他21年的运动员生涯就此戛然而止....了。
B.我们多么希望所有凉山救火英雄都可以平安归来,给他们接风洗尘....,抚慰他们的心灵!C.扎西平措在获得《中国新歌声》总冠军后,立刻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D.这起安全事故,是施工单位未对隐患彻底整改而擅自施工造成的,百姓们对此义愤填膺....。
3.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加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西班牙人队中的中国球员武磊在西甲取得进球后迅速成为热搜头条。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西班牙人成为头条”。
C.鸟、三、集、精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各不相同。
D. 印巴战争意气风发不忘初心继续拼搏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4.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童年的生活是令人回忆的。
鲁迅先生就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充满童趣地回忆了自己在百草园的自由自在的玩乐场景;女作家萧红在她的《呼兰河传》中同样回忆了自己童年在爷爷的菜园里的无拘无束的生活;高尔基在《童年》里,回忆了自己最喜欢的人——外婆给自己的关怀和安慰。
B.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
季羡林通过叙述幽径上绝美的藤萝被愚氓砍断的悲剧,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舒乙在《都市精灵》中运用对比巧妙地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鱼、鸟、兽共处的观点。
C.寓言是一种精巧的体裁,让人在了解故事的同时,又能领会深刻的哲理。
柳宗元《黔之驴》叙述了一个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而《郑人买履》则通过一个郑人未带尺码就没能买到鞋的故事,旨在告诉人们做事看问题不能迷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要懂得变通。
D.爱国是一种无上的情怀,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流露出的是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的是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的黯然神伤;《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为亡了国不能使用祖国的语言而哽咽。
5.根据拼音将相应的汉字依次填写在田字格中。
(4分)高邮湖上花海是观赏油菜花的胜地,它虽然不及婺源油菜花那么迤逦连绵,也不及兴化千垛油菜花w èi()然壮观,却自有风韵,如同一位高明的画师在这巨大的纸张上zì()意地挥洒,东一片西一块,全凭shuài()性而为,多了一些江南的清wǎn()、隽秀之气。
6.默写(9分,每空1分)①,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②,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④,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⑥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⑦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⑧尽管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我们一定要鼓足勇气,克难前进,一定要具有杜甫在《望岳》中所抒发的“,”的壮志豪情。
7.综合实践活动(11分):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材料二:有人对某中学高二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因为“绯红”一词在课内学过。
材料三: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
如“编造同事诽闻被判罚3000元。
”(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1)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哪些?(3分)(2)小明的爸爸也把“绯闻”读作“fěi闻”,他帮爸爸纠正读音。
请你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4分)小明: A 爸爸:啊?真不好意思,我一直都读错了啊!太尴尬了!小明: B (3)生活中不少人常把“沉淀”念成“沉dìng”,把“酗酒”念成“xiōng酒”,把“玷污”念成“zhān污”……这又是什么原因呢?(1分)(4)2018年5月4日,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把“鸿鹄(hú )志”念成了“鸿浩(hào)志”。
此事一出,引起轩然大波。
有网友认为校长无知,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二、阅读理解(55分)(一)根据相关名著内容,完成第8题(10分)8.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每读一本书就像遇到一位良师,似与圣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这种境界能使人忘记一切得失荣辱,拥有一份恬淡求知的心境。
⑴“不打不相识”是一种美好的际遇。
《西游记》中,在 A (情节)时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打成了师兄弟;《水浒传》第三十八回中就有“ B (人物)斗浪里白条 C (人名)”,后来两人结成莫逆之交;《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和范爱农一开始也不睦,是因为D ,从此范爱农对鲁迅不满;后来日本留学生收到徐锡麟被杀的消息,E,鲁迅觉得范爱农与自己作对。
但后来回国后,两人酒后交心,消除误会,并且志趣相投。
(5分)⑵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当然英雄也不是一日就长成的,他初次拜师就经历了千难万险。
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5分)材料(一)孙悟空拜在菩提祖师门下,七年后,祖师方才问他“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祖师分别问了四次,分别是“术”“流”“静”“动”四门之道,悟空俱回答“不学!不学!”请问悟空坚持要学的本领是,从此细节可见悟空有着的性格。
(2分)材料(二)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
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
孙悟空破解了“盘中之谜”,终于能学到自己想要的本领。
请问“盘中之谜”是什么?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孙悟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第9题(6分)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地名。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酒家。
9.(1)这首诗的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
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3分)(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天汉元年,遣中郎将苏武与张胜、常惠使匈奴。
单于使卫律召武,欲降之。
律谓武曰:“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使牧羝①,曰:“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注释:①羝,dī,公羊。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①明日复然.()②畔.主背亲()③白.单于()④啮.雪与旃毛并咽之()11.请用“∕”给下面一段话准确断句。
(断2处)(2分)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各2分)①单于使卫律召武,欲降之。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③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13.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四)阅读下面的问文章,完成14-17题(11分)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盛玉雷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
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
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
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
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
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
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
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
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
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
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
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