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写作——详细PPT教案

诗歌写作——详细PPT教案

二十年代: 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 湖畔诗派 象征诗派 新月诗派 三十年代:现代诗派 革命诗派 四十年代: 七月诗派、九叶诗派、冯至 ❖ 当代诗歌—— ❖ 政治抒情诗 归来的诗人 朦胧诗派 新生代诗 人......
第一节 诗歌文体的概述
❖ 三、诗歌的基本类型 ❖ 1.抒情诗与叙事诗 ❖ 抒情诗:篇幅短小,语句精练。它是诗人站在内视点(“以
第四节 诗歌的赏析
❖ 1.关注背景材料,知人论世。 ❖ 2.运用想象、联想,进入感情世界。 ❖ 3.投入个人情感,注重审美创造。 ❖ 4.抓住直觉,品位特色。
本章学习要点
❖ 1.诗歌的界定及其审美特征。 ❖ 2.什么是意象? ❖ 3.诗歌赏析 ❖ 4.诗歌的写作
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特点的文学样式。
第二节 诗歌的审美特征
一、集中概括的抒情 诗歌以抒情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以较短的篇幅来具体形
象地凸显诗人的主体意识,集中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情 感的抒发要真诚、健康高尚、有时代感) 二、借助意象的想象
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作用于客观事物,并在融合转化中生 成的具有特定情感内容的艺术形象。
格律诗是指依照固定的格套和严密的节奏与韵脚而创作出的 诗体。 ❖ 3.古体诗与现代诗 古体诗使用的语言是古代汉语语言系统,也遵循古典诗歌的 创作规则。
现代诗使用的语言系统是现代汉语。
第一节 诗歌文体的概述
❖ 4.民歌与散文诗 ❖ 民歌:是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较大
的诗歌样式。 ❖ 散文诗:历史并不长,它是在近现代才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兼
动,突然爆发出来能使思路豁然开朗的一种精神状态,也是 诗人形象思维从量到质的突变所产生的一种创造力。
❖ 二、严格练意,意境幽远
❖ 1பைடு நூலகம்确立主题 ❖ 2.表现主题
三、组织意象,扩充张力
❖ 1.串接式(适合初学者)
❖ 按时间的发展、或情感变化来组织形成意象。
❖ 2.聚焦式
❖ 主要是以一个中心或一个主干为架构意象的主要聚合点,围 绕此点选择组织材料,最终突出一个主要意蕴。
第一章 诗 歌 写 作
诗歌概述 诗歌的审美特征 诗歌写作与赏析
第一节 诗歌文体概述
❖ 一、诗歌文体的界定 ❖ 广义:泛指一切文学艺术作品。 ❖ 狭义:指与散文、小说和戏剧并列的文学式
样。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以富有节奏和 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 体裁。
第一节 诗歌文体的概述
❖ 二、中国新诗的发展 ❖ 现代诗歌——
我观物”)的思维角度,通过对一些生活片断或事物形象的 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 叙事诗:一般篇幅较长,而且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但叙事诗因为受到诗歌表达的制约,又比小说和戏剧 等叙事文体更简洁,跳跃性更大,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 情节都比小说和戏剧单一。
第一节 诗歌文体的概述
❖ 2.自由诗与格律诗 自由诗是指表达形式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在语词和诗句组 构中不受格律的影响和制约的诗歌。
四、开头结尾,引人入胜
❖ (一)开头 ❖ 1.开门见山,直接道来 ❖ 2.先言其他,再入正题(渲染铺垫式) ❖ 3.设疑比喻,造成吸
❖ (二)结尾 ❖ 1.自然收束 ❖ 2.首尾呼应 ❖ 3.引起遐想 ❖ 4.卒章显志
五、艺术手法,灵活多样
❖ 1.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 2.对比 ❖ 3.排比 ❖ 4.反复 ❖ 5.象征 ❖ 6.通感(感觉挪移)
可纵向,也可横向。
❖ 3.堆叠式(意象派诗人运用较多)
❖ 组合一副副互不相干的场景或空间,它们之间无直接关系, 只是堆叠在一起,于不和谐中呈现出某种共通的形象意义。
❖ 4.跳跃式
❖ 故意打破常规性的逻辑,令其在组合时表现出表面的“悖 理”,内在保持“有序”的特征,从而将逻辑上相去甚远的 意象出人意料的组合起来。
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 生的形象系统以及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六、跳跃的结构
第三节 抒情小诗的写作
❖ 一、捕捉灵感,诱发创作 ❖ 二、严格练意,意境幽远 ❖ 三、组织意象,扩充张力 ❖ 四、开头结尾,引人入胜 ❖ 五、艺术手法,灵活多样
❖ 一、捕捉灵感,诱发创作
❖ 什么是灵感? ❖ 指诗人创作过程中凭着丰富的生活积累,开展积极的思维活
诗歌以意象为诗情传达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单个或多个 的意象来凸现诗意,抒发情感 。 三、和谐的音韵
有节奏感;有韵律美
四、分行排列的形式 在语言的外观上,诗歌通常是以分行排列的方式构成文 本。常见的有 “格律体”、“参差体”、 “楼梯体”、
“回 环体” 等。 五、含蓄朦胧的意境
诗歌借助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或情景交融,或虚实 相生,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