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题:行政改革面临的问题、行政职能、领导方式手打,By:Chen’chen 基本都在上面啦~第一讲绪论●公共行政内涵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行政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有效活动●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原则2.服务原则3.效率与公平原则4.责任原则●我国当前公共行政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大题)1.关于政府与民众的关系2.关于政府职能和角色3.关于政府自身利益问题4.扁平化网络行政5.大众化参与式行政●公共行政学的诞生的标志1887年,威尔逊发表论文《行政学研究》●公共行政学的当代发展帕金森定律与彼得原理:1.1957年,《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
帕金森定律: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几乎所有事情都喜欢被拖到最后一刻,人们总是把事情做到最后。
2.1969年,《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人们总是会被提升到一个能力所不逮的位置。
●4个流派1.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1962年,《赞同的计算》;《自由、市场和国家》2.新公共管理理论: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3.新公共行政学派/新公共服务理论:V·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
4.治理理论: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09月。
第二讲行政环境●里格斯的行政生态模型●过渡社会的特点(1)异质性:是指在同一时间里,一个社会同时呈现了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为观点。
(2)形式主义:是指“理论”与“实际”或者说“应该”与“事实”之间,有一大段距离。
(3)重叠性:是指由于功能的分工不明在组织和结构上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重叠。
●SWOT(了解,用于分析思路)SO战略:当内外部状况都很优越的时候,利用外部机会来提升自身优势。
WO战略:当内部弱势比较明显,而外部机遇不错的时候,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弱势。
ST战略:当组织面临外部威胁但同时组织的内部优势比较明显时,利用内部优势来减轻外部威胁。
WT战略:当组织处于内外交困状况的时侯,减少内部弱势的同时,尽量规避外部威胁。
第三讲行政职能主要出大题●行政职能内涵行政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当前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意义,问题,对策(查资料!!)1.意义:。
2.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在职能履行上存在哪些问题?(问题)①错位②越位③缺位3.政府该做什么来理顺职能?(对策)①. 从活动范围上:解决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使政府由事无俱细的管家婆式的微观管理逐步转向有选择、有重点的宏观管理。
进入市场的审批权是政府该放的,监管权是政府应该拥有的;干预市场的权力要放手,提供市场服务的权力是要的。
——政府更多发挥指导、监督与服务的作用。
②从重心上看:权力型政府变成服务型政府,即由单纯强调管理转为强调管理与服务保障并重。
政府根本上是服务于社会的,在管的过程中应渗入服务意识,才有助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③从手段上看:多管齐下——依靠经济、法律并综合运用其他手段,同时辅之以一定的行政手段来进行管理。
第四讲行政组织(主要选择题)●行政组织类型:①领导机关②职能机关/业务部门③辅助机关④咨询参谋机关⑤派出机关●行政组织体制类型(理解,不记)●行政组织设计的一般指导原则(了解)①适应职能需要原则——合理的职能分工②职权责相称原则——“做多少事,给多大权,承担多大责任”③精简效能原则④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的原则●行政组织发展①企业家型行政组织②学习型行政组织③无缝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无界线政府④虚拟行政组织⑤网络型行政组织第五讲行政领导●行政领导班子搭配(P96-102)1.年龄和性别结构:年龄与智力的相对关系?2.知识/专业结构:指不同知识/专业背景成员间的合理搭配。
3.智能结构:合理的职能结构——战略家、组织家和实干家4.气质结构:①胆汁质:通常热情,直率,敏感性差,脾气暴躁,情绪易于激动,具有外倾性。
②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映迅速,喜欢与人交往,但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具有外倾性。
③粘液质:通常安静、稳重,善于忍耐,比较保守,情绪不易外露,具有内倾性。
④抑郁质:通常孤僻,敏感,精神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事物。
●行政领导的方式(了解,分析用)第六讲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类型(了解)1.按决策人数的多少:个体决策:集体决策:群体决策:2.按决策问题的类型:常规性决策:比如:修路——有较充足的时间准备,可按常规的程序化决策机制行事。
非常规性决策:比如:灾害应对————需快速做出反应,要建立非程序化应急决策机制。
3.按决策的层次不同:高层(国家)决策:中层(地区)决策:基层(部门)决策:4.按决策依据和手段:科学/理性决策:指运用专门的知识通过逻辑方法对拟进行决策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后者指求数学模型的解以作为决策的期望值)。
经验和直觉/非理性决策:5.按决策作用不同:战略性决策:关于方向和整体的决策。
战术性决策:掌握局部和细节的决策。
6.按决策条件(影响决策的环境条件)不同:确定型决策:方案实施后的环境条件是确定的。
如:修路风险型决策:方案实施后的环境条件是不确定的(不知道哪种情况可能发生),但是可以预知概率。
如:“火箭飞天”不确定型决策:方案实施后的环境条件是不确定的,而且各类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是难以预测的。
如:兰德公司针对中美关系的遏制加接触决策方案基本步骤(重点)(一)问题确认1.发现问题——问题要找对找准◆如何发现确认问题?发现问题,要经过调查研究,而且应具有针对性。
发现问题的思路要开阔。
发现和确认问题,要把握制高点。
采集信息和情报获取的方法:①视察;②汇报③统计④检查⑤社会调查与研究:如:蹲点、直接观察;调查会、调查表⑥民意测验:是了解公民对其关心的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的有效方法。
⑦社会协商和对话制度2.确定目标——目标要合理·明确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目标之间的关系。
·设定目标既不能太落后,也不能太超前。
·目标分解——横向分解和层层分解上下级目标之间的联系;大目标与小目标之间、总目标与子目标之间的联系;决策目标与党的方针政策之间的关系。
.最好是多目标的实现。
(二)方案拟订1.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拟定方案。
预测的方法①定性预测方法专家评估法:参教材(P164-165)举例:兰德公司对朝鲜战争的预测②定量预测方法因果关系分析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法2.制定多个备选方案——多个方案,逐个论证●设计多个优质的决策方案是科学决策的保障。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多种途径。
●三性分析: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三)方案选优1.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法治化2. 决策者的素养:(四)实施反馈1. 实施前的反馈机制:在最终方案公布之后、实施之前,接受反馈。
对于重大决策,实施前应该有一个公开结果,征询意见的环节。
2.实施后的反馈机制:最后抉择付诸实施之后接受反馈。
一般来说,重大决策方案应该先“局部试验”接受反馈后再全面落实。
亡羊补牢也不晚——追踪决策影响行政决策的关键因素:(记框架) 1.行政领导者:2.问题:3.信息:4.外部(尤其是利益相关方)的压力:第七讲行政执行●行政执行不畅的典型情况1.附加性执行:2.选择性执行(政策截流):3.替换性执行4.象征性执行●行政执行的一般步骤(重点)1.方案阐释:将决策内容和精神进行阐释,使方案执行者和利害相关人在认识上达成一致,理解和支持决策内容。
2.计划制定:采取行动前所做的筹划和安排,是决策的具体化。
计划内容包括:5W1H3.组织落实:建立或指定专门的行政组织部门(人员)负责决策执行。
4.行政协调:理顺部门之间、人际之间、工作环节之间关系,使行政执行工作步调一致。
5.行政控制:按计划标准衡量行政部门和人员完成计划的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落实,决策目标实现。
6.行政决策执行的总结或评估:总结:是指行政执行者对执行过程和结果所做的反思,涉及肯定成绩、检讨缺点、总结经验等。
评估:是一种更专门的活动,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决策执行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行政决策变化、改进和制定新决策的依据。
●影响行政执行的关键因素(记框架)(一)资源因素(二)决策本身的问题(三)决策执行主体(四)目标团体/执行对象(五)决策执行环境第八讲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内涵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最内核层面强调“以人为本”,“投资于人力资源并使之优先发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信条。
●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的确立英国:文官(Civil Servant ),1870年●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确立1993年,我国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务院)2005年,我国通过《国家公务员法》,2006年1月生效。
(人大)●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原则精神1.两官分途与职务常任2.政治中立3.依法管理4.竞争考试,择优录用5. 功绩考核●财政政策工具(重点)1.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指政府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有偿采购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购买支出来调节经济总量。
如:兴建公共工程2.政府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指政府超脱于市场等价交换准则,通过特定方式将部分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用于社会保障和财政补贴等领域的支出行为。
政府转移支付着重于体现社会公平,并间接影响市场运作。
如:“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补贴”3.税收如:国家提高征税起征点举例:如针对房地产,调整营业税、开征房产税等4.公债:发行公债主要用于筹集财政资金,同时也能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
如:增发/减发国库券财政政策工具通过调整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可以实现对经济总量(供给和需求)的调控,使经济在总体上供给和需求大致保持平稳,避免大幅的经济波动。
●财政政策的类型1.依据对经济调节方式的不同:◆稳定的财政政策:指能自动能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稳定经济的财政政策。
如:个人所得税的累进制征税,企业所得税的比例制征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特别根据一时一地情况针对性选择的财政工具。
如:经济过热时,可以相机增加税收,减少开支,或者两者并用。
2.依据对社会总需求影响的不同:◆扩张性财政政策:指当经济萧条(购买力不足)时,同时采取减少财政收入和扩大财政支出的策略。
缺陷:会出现财政赤字。
◆紧缩性财政政策:指当经济过热时,同时采取增加财政收入和减少财政支出的策略。
缺陷:会产生大量赢余。
◆均衡性财政政策:(我国的)即支出要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安排,不允许有较大赤字,同时也不允许有大量赢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