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击钻施工组织设计

冲击钻施工组织设计

疏港高架一期与通河路西延立交打通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概况基地质情况 (3)1、工程概况 (3)2、工程地质 (4)三、钻孔机具的选择 (6)四、施工进度安排 (7)五、施工技术方案 (7)1、施工准备 (7)1.1 技术准备 (7)1.2现场准备 (7)1.3主要机具设备配备 (8)1.4 主要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安排 (8)主要管理人员一览表 (9)2、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9)2.1 施工工艺流程 (9)2.2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要点 (10)六、质量控制措施 (15)1、对主要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控制措施 (15)1.1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15)1.2设备及检测仪器等质量控制措施 (15)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15)2.1钢筋工程 (15)2.2混凝土工程 (16)3、质量检测 (17)七、安全保证措施 (17)八、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 (18)疏港高架一期与通河路西延立交打通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岩体工程勘察报告》局部中间资料(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建筑基础地基技术规范》(DB21/907-2005)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2010)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6.《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2008)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1-2008)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2007)9.《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9-2005)10.《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1.专家组审查意见及建议二、工程概况基地质情况1、工程概况青岛疏港高架一期与通河路西延立交打通工程位于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区,项目研究范围东起现状通河路,向西与疏港高架一期按照双侧拓宽方案进行衔接,设置 T 型互通式立交,本工程为青岛疏港高架一期与通河路延立交打通工程一期工程具体为通河路往南段疏港高架主线拼宽段、通河路跨渠桥梁及疏港——通河路立交B、D 匝道。

桥墩根据桥宽不同选择不同桥墩型式:桥宽 9m 以下的桥梁下部桥墩采用矩形柱组合“Y”型扩头的独墩墩,桥宽 9m 以上的桥梁下部结构采用 Y 型双主墩,风格与老桥相一致。

承台采用矩形承台,承台高度 2~2.2m,承台埋深不小于 0.5m。

墩台基础根据地质情况基本选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桩径Φ1000mm~Φ1500mm,以中风化基岩为桩基持力层,桩长约 30m。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建议对于中风化基岩不小于 2.0d。

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表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海相、冲洪积相及燕山晚期侵入岩层。

岩土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素填土(Q4ml):褐色~褐黄色~灰黑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以粘性土、碎石、块石、风化砂为主,局部地段存在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其中砼及碎石粒径普遍在 100~500mm,最大粒径约为 2000mm,该层未经压实处理,钻孔漏浆现象严重。

该层在勘探场区内均有揭露,层厚 0.60~5.70m,层底标高-1.30~6.23m,层底埋深 0.60~5.70m。

②淤泥质土(Q4m):灰褐色~灰黑色,流塑,饱和,稍有臭味,可见植物腐殖质及贝壳碎片,具高压缩性。

成分以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粉土为主,淤泥含量不均,约为 20%~30%。

该层在勘探场区大部分勘探点(90 个)揭露,层厚 0.50~6.30m,层底标高-5.28~2.74m,层底埋深 2.00~8.50m。

③粉质粘土(Q4al+pl):褐黄色~黄褐色,可塑~硬塑,刀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可见铁、锰质氧化物,局部混中粗砂颗粒。

局部为粉土。

该层在勘探场区大部分勘探点(74 个)揭露,层厚 0.60~10.30m,层底标高-8.90~1.98m,层底埋深2.50~14.30m。

④中细砂(Q4al+pl):黄褐色~灰白色,饱和,稍密~中密,级配较差,磨圆度较差,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

局部混约 10~20%的粘性土。

偶见砾石。

该层在勘探场区大部分勘探点( 115 个)揭露,层厚 0.60~ 10.50m,层底标高-13.18~1.25m,层底埋深 4.50~16.70m。

④-1 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色,可塑~硬塑,刀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可见铁、锰质氧化物,混少量的中粗砂,含量约为 10%左右。

该层在勘探场区部分勘探点(20 个)揭露,层厚 1.10~7.30m,层底标高-8.06~0.69m,层底埋深 4.90~12.20m。

⑤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色,可塑~硬塑,刀切面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可见铁、锰质结核,局部混少量的中粗砂,含量约为 10~15%左右。

该层在勘探场区大部分勘探点(93 个)揭露,层厚 0.50~8.00m,层底标高-12.50~-1.85m,层底埋深 8.10~17.50m。

⑥粗砾砂(Q3al+pl):黄褐色~灰白色,饱和,中密~密实,级配较差,磨圆度较差,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

有少量砾石、碎石和卵石,粒径约 2~20cm。

粘性土含量在 10%左右。

该层在勘探场区大部分勘探点(99 个)揭露,层厚 0.90~7.80m,层底标高-15.35~-4.77m,层底埋深 11.40~20.60m。

⑥-1 粉质粘土(Q3al+pl):黄褐色,可塑~硬塑,刀切面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可见铁、锰质结核,偶见碎石,粒径最大为 5cm。

该层在勘探场区部分勘探点(16 个)揭露,层厚 1.20~4.00m,层底标高-13.31~-6.97m,层底埋深 12.00~18.90m。

⑦全风化辉长岩(V 3):灰褐~褐色,饱和,密实,原岩结构明显,有残余结构强度,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

岩芯呈砂土状,干钻易进,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岩层遇水具有可软化性、崩解性。

该层在勘探场区部分勘探点(59 个)揭露,层厚 0.30~4.70m,层底标高-16.29~-11.32m,层底埋深 15.40~21.40m。

⑦-1 全风化花岗岩(γ53):黄褐色~肉红色,饱和,密实。

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组织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

岩芯呈砂土状,干钻易进,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岩层遇水具有可软化性、崩解性。

该层在勘探场区部分勘探点(6 个)揭露,层厚 1.00~3.30m,层底标高-9.32~-6.00m,层底埋深 12.50~16.00m。

⑧强风化辉长岩(V3):灰褐色,饱和,密实,中粒鳞片柱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发育, 主要矿物为辉石、斜长石、黑云母,岩体破碎, 岩芯呈砂土状、碎块状, 可用镐挖,干钻不易钻进。

岩芯采取率 78%,RQD 极差的。

岩石的坚硬程度等级为软岩, 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岩层遇水具有可软化性、崩解性、开挖后有进一步风化的特征。

该层在勘探场区大部分勘探点( 110 个)揭露,层厚 2.10~ 27.40m,层底标高-39.58~ -12.38m,层底埋深 16.00~45.40m。

⑧-1 强风化花岗岩(γ53):黄褐色~浅肉红色~褐黄色,饱和,密实。

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

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次要矿物为黑云母。

岩芯呈砂土状、砂状、角砾状,可用镐挖,干钻不易钻进。

岩芯采取率 79%,RQD 极差的。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岩层遇水具有可软化性、崩解性、开挖后有进一步风化的特征。

该层在勘探场区部分勘探点(7 个)揭露,层厚 10.40~19.60m,层底标高-25.00~-18.22m,层底埋深 25.00~31.50m。

⑨中风化辉长岩(V3):灰褐色,中粒鳞片柱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主要矿物为辉石、斜长石、黑云母,岩体切割成岩块,岩芯呈块状、柱状,长柱状,岩芯采取率 88%,RQD 较差的。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开挖后有进一步风化的特征。

该层在勘探场区大部分勘探点(97 个)揭露,最大揭露厚度为 10.50m。

⑨-1 中风化花岗岩(γ53):褐黄色~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次要矿物为黑云母。

岩体切割成岩块,岩芯呈块状、柱状、长柱状,岩芯采取率 86%,RQD 较差的。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开挖后有进一步风化的特征。

该层在勘探场区部分勘探点(7 个)揭露,最大揭露厚度为 10.00m。

三、钻孔机具的选择根据本桥设计桩基穿过地层为:①素填土、②淤泥质土、③粉质粘土、④中细砂、④-1 粉质粘土、⑤粉质粘土、⑥粗砾砂、⑥-1 粉质粘土、⑦全风化岩,⑧强风化岩。

桩端持力层为:⑨层中风化岩;桩长约 18~40m(平均桩长约 30m),并结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本标段钻孔机具拟选择CF20冲击钻成孔。

四、施工进度安排疏港高架一期与通河路西延立交打通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计划年月日开工,年月日完工。

五、施工技术方案1、施工准备1.1 技术准备①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②读懂桩基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编写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原材料送检和混凝土配比申请。

③准备施工用的各种报表、规范。

1.2现场准备①对桩位进行测量定位自检,监理复核;②护筒埋设检查、测量复核;③泥浆池、沉淀池的检查;④检查水泥、骨料、水质及其它添加剂数量,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是否与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的材料相一致;⑤检查制作钢筋笼的钢筋型号、种类、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加工各部位尺寸、焊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有无埋声测管等。

⑥备足成孔用粘土、片石、碎石等必备材料,确保意外情况出现时,不致发生停工待料及其它严重事故。

1.3主要机具设备配备根据基坑桩基实际情况,拟配备3台CF20型冲击钻钻机进行钻孔,钢筋笼采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汽车吊分节吊装,砼采用拌合站拌制,罐车运输,导管法灌注水下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