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教学目标:1.小组讨论学习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教学方法,能根据相应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2.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途径,教学准备:PPT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所学内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 学时课后作业:1.小组合作尝试采用作品分析法对《忧愁的国王》进行分析。

教学后记:这个知识点主要是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学习,通过讲授,我发现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点中涉及的诸多方法容易混淆,因为很多内容在不同领域内有较为相似的表述,但所指大不相同。

因此,我将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经常涉及的方法做了筛选。

课堂中主要围绕四中方法进行重点讲述,并结合了具体的实例。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在美术领域适用于美术教育活动的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途径又有哪些呢?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以语言向幼儿传递信息和指导幼儿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语言是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信息、情感交流的主要媒介,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必须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一)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描述、说明和解释,向幼儿传递信息,从而使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讲述、讲解等教学方式。

讲述:是指教师向幼儿描述学习的对象,如在欣赏梵高作品《向日葵》时,教师向幼儿介绍画家创作此画的小故事等。

讲解:是对某个概念或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例如,讲解刮画的步骤和手工艺制作过程,向幼儿介绍水墨画中侧锋、中锋等的运用,解释欣赏作品中关于对称、节奏、变化等形式美的原理。

(二)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幼儿提出问题并要求幼儿回答,或是幼儿提出问题要求教师解答,并通过解答使幼儿获得新知识、提升经验的教学方法。

(三)讨论法:所谓的讨论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认识、解决、探究某个问题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获得知识的方法。

由于讨论需要幼儿对某个问题进行认识、探索,甚至是发现规律,而小年龄幼儿生活经验较为贫乏,语言表达还不够流畅,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较差,思维的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还不能进行以语言为中介的抽象逻辑性思维,因此该方法较适合在大班幼儿中使用。

运用语言的方法进行指导时需注意讲授内容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教育性。

科学性是指对相关的美术概念、原理等的解释要准确。

这是因为幼儿在接受知识时往往先入为主,教师准备的讲授将使他们受用一生。

艺术性,是指教师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来激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

例如,教师运用文学作品、儿歌、故事等,启发幼儿的形象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愿望。

教育性,是指讲授的内容要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益,不可出现对幼儿有负面影响的用语。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美术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性,主要依靠视觉来进行感知。

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最能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这类方法包括演示法和观察法。

(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示范绘画、制作等过程,以使幼儿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演示用的教学媒体有实物、标本、挂图、投影、录像等。

(二)观察法启发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方法。

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教师为了使幼儿获得对周围生活的丰富印象,借助与事物的直接接触来观察事物的方法。

直接观察有助于幼儿更深层次地发掘、认识事物,从而打破幼儿的概念画法。

如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花卉,树叶四季颜色的变化,建筑工地上工人的劳作,商场、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大街上形形色色的行人和各种交通工具等。

直接观察可以使幼儿发现和了解更多的事物,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间接观察是对于那些因条件限制而无法直接接触的事物所进行的观察。

间接观察包括标本式观察和图片式观察。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进行指导时应注意:第一,演示的准备工作要做充分。

演示用的教具应在教育活动前准备齐全,摆放在便于使用的位置;教学用的录像、幻灯片、多媒体资料等,活动前要试放,以免正式放映时出现差错。

第二,演示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演示时机要适当,最好是在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如果教具出示过早,幼儿会不自觉地去看教具、挂图,造成优势兴奋灶的转移,就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讲解的内容容易被忽略掉。

相反,教具、范例出示过迟,也会降低效果因为讲解的高潮已过,这会使内容与教具展示脱节。

因此,演示的时机要恰当。

一般说来,演示法可在下列情况下运用:教学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单纯用语言讲解不能使幼儿充分理解和掌握;幼儿对创作主题不够熟悉;教学刚开始,需要使幼儿对物象有总体的印象。

第三,演示要和讲解有机地结合。

演示过程中,教师要把演示的内容与观察、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讲解的语言应力求通俗易懂、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能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

这样,通过视知觉和听觉两种途径获得的信息能使幼儿更好地把握物象的特征和结构。

以指导练习为主的方法幼儿要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必须反复多次地练习和操作。

练习法就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形式的绘画、制作等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

由于练习法主要是以幼儿独立动手操作练习为主,因此它可以分为模仿练习和创作练习。

模仿练习,是根据范例或教师的演示进行的练习。

例如,幼儿根据教师折纸的分步示范,进行折纸练习,就是一种模仿练习。

创作练习,是让幼儿对已有的表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独自进行构思并加以表现。

创作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幼儿对美术的理解和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所谓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是让幼儿通过对美术作品、自然景物、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欣赏,获得美的感受,提高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例如,要求幼儿表现“美丽的天空”,在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各种天气下天空的变化,展示天空的图片;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星月夜》、奥基弗的作品《晚星》,比较画家笔下不同的天空景象。

在使用美术欣赏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第一,尊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反映。

第二,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增强欣赏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欣赏过程本身是一种感情的投入。

移情是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赋予到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上去,这为他们的欣赏提供了情感基础。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进行指导时注意的事项:第一,尊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反映。

每个人经历不同,对美术作品引起的联想就不同,对作品喜欢与否及喜欢的程度也不同。

幼儿由于经验、认识能力有限,有些看法也许是十分可笑的,但只要他们在对作品感知和体验基础上产生的,教师都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在欣赏中,幼儿需要有机会来表达他们个人的感受。

第二,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幼儿表达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进一步感受和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

第三,增强欣赏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欣赏过程本身是一种感情的投入。

移情是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赋予到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上去,这为他们欣赏提供了情感基础。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探究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探究法德主要特征是相关的美术技能不是直接教给幼儿,而是只提供有关范例,让幼儿通过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情境法情境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活动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年龄幼儿,教师要为其创设游戏情境,使美术活动具有娱乐性。

例如,幼儿练习画线条,教师可拟定一个幼儿熟悉的主题如“下雨了”。

教师在纸上画一个撑伞的小女孩,“下小雨啦!”“下大雨啦!”“刮风啦!”幼儿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画出长短不一、方向不同的线条。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教师要创设具有探索性的情境。

如绘画活动“送给卖火柴小女孩的礼物”,活动开始,教师一边放录音故事,一边由幼儿表演故事情节,运用夸张的动作表现出卖火柴小女孩的饥寒交迫的情境,再启发幼儿该送些什么礼物给小女孩。

教师用故事情境来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情境的创设能使幼儿感到新奇而有趣,并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二)尝试法尝试法是由教师设置一个情境,让幼儿对某一学习任务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后找到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

(三)情景法情景法是以教师创设的情景为主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情景,在情景中让幼儿表现自己对主题的认识与感受。

从本质上讲,幼儿的美术活动就是游戏,是一种具有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幼儿在美术游戏中表现自己。

情景绘画正是契合了幼儿美术活动的游戏性特点,使幼儿沉浸在情景中,视之为“做游戏”,从而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此,情景法是以情景贯穿美术活动的始终,使美术活动像是一场情节不断发展的情景表演。

综上所述,在这里老师将美术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做了梳理,主要有以下四种:(一)讲解示范法包含讲解和示范两个基本要素: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描述、说明和解释,向幼儿传递信息,从而使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同时教师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示范绘画、制作等过程,以使幼儿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注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示范的内容与观察、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纸工活动《纸杯变变变》中,教师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就采用了讲解示范法,即讲解纸杯动物造型中采用的方法:添加、捏扁、剪掉。

同时给予幼儿对关键的技法——插接进行示范。

(二)感知体验法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最能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这类方法包括演示法和观察法。

演示法:演示用的教学媒体有实物、标本、图片、投影、视频等。

观察法:启发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方法。

注意:这里请区别科学领域中的“观察法”与这里的观察法的不同。

(三)作品分析法是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并做出简要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美术作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体验美术作品的内涵之美,区分出作品格调高雅低俗、辨别出美与丑,并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心境得以陶冶。

美术作品分析主要有四个特点,具体是:(1)研读作品、分析形象特征;(2)领略品位、关注思想内涵;(3)要广泛搜集、增加背景知识;(4)理解评述、展示自我价值;例如:在欣赏西洋画《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这幅作品时,我们就可以大胆对其进行作品分析:这是一幅最能体现“新印象主义”绘画原理的代表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