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生产作业场所动土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生产作业场所动土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生产作业场所动土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生产作业场所内动土作业安全管理,消除或削减动土作业本身的风险以及动土作业对地下隐蔽工程造成的危害,防止动土作业本身或者导致隐蔽工程发生事故,依据《厂区动土作业安全规程》(HG23017-199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挖掘作业规范》和土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结合分公司的生产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动土作业是指在生产作业场所、生活基地及在役油气管道区域使用人工或推土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通过移除泥土形成沟、槽、坑或凹地的挖土、打桩、地锚入土作业;或建筑物拆除以及在墙壁开槽打眼,并因此造成某些部分失去支撑的作业。

第三条分公司实行动土作业许可管理制度,凡进行动土作业,在办理作业许可证的同时,必须办理动土作业许可证。

在铁路路基2米内的动土作业,须经铁路部门审核同意后,再办理挖掘作业许可证。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分公司所属各单位和承包商,分公司各控股公司参照执行。

第二章作业许可证申请、审批和关闭第五条作业许可证的办理。

1. 动土作业许可证应说明作业范围、确定危害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2. 作业许可证按《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作业许可管理流程》办理,由分公司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审批签发。

3. 作业前由作业单位提出申请,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应实地管理作业许可所涵盖的工作,对作业许可证填写的内容签字确认,并组织开展安全工作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编制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确定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必要时制定挖掘方案。

制定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内容:——交通状况;——附近的振动源;——隐蔽电气、管网等设施的分布情况;——邻近的建筑结构及其状况;——土质类型;——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土壤和水的污染;——架空的公用设施;——挖出物及施工材料的存放;——使用的工器具;——气候;——其他。

4. 在收到作业许可申请后,批准人应组织作业单位和作业涉及相关方人员,集中对许可证中提出的安全措施、工作方法进行书面审查,并记录审查结论。

5. 书面审查通过后,所有参加书面审查的人员均应到现场实地检查,确认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6. 书面审核和现场核查通过之后,批准人或其授权人、申请方和受影响的相关各方均应在作业许可证上签字。

基层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对核发的《动土作业许可证》,以档案形式保存一年以上。

第六条作业延期和关闭。

1. 动土作业实行一处一证,作业有效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班次。

如果在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过程中,经确认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作业,应根据作业性质、作业风险、作业时间,经相关各方协商一致确定许可证的有效期限。

2. 作业完成后,申请负责人与批准人或其授权人在现场验收合格后,双方签字后方可关闭作业许可证。

第七条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生产单位现场监督人员应立即取消动土作业,终止作业许可。

若要继续作业应重新办理动土作业许可证。

1. 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2. 作业许可证规定的作业内容发生改变;3. 动土作业与作业计划的要求发生重大偏离;4. 发现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违章行为;5. 现场发现危及作业的重大安全隐患;6. 事故、灾害状态下。

第八条在动土作业中涉及其它危险作业,按相关规定办理相应的危险作业许可。

第三章安全职责第九条作业申请人:1. 是现场作业负责人,提出作业申请;2. 办理作业许可证;3. 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协调落实作业安全措施;4. 组织现场安全交底和安全培训;5. 组织实施作业;6. 对作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负责。

第十条作业批准人:1. 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2. 评估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3. 清楚安全控制措施;4. 确认安全措施落实情况;5. 批准和取消作业。

第十一条作业人:1.持有经审批有效的《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生产作业场所动土作业许可证》进行动土作业;2.作业前,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过程中危害因素及相应对策处理措施,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内容进行作业;3.对违反本规定强令作业、安全措施未落实的,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4.作业过程中如发现情况异常或感到身体不适等情况时,应告知作业负责人,并迅速撤离现场。

第十二条技术负责人:1. 了解施工现场的基本状况,识别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2. 制定施工方案,选择和实施保护措施;3. 采取纠正措施,消除隐患及危害;4. 对挖掘作业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负责。

第四章安全措施第十三条挖掘工作开始前,应保证现场相关人员拥有最新的地下设施布置图,明确标注地下设施的位置、走向及可能存在的危害,必要时可采用探测设备进行探测。

第十四条对地下情况复杂、危险性较大的挖掘项目,施工区域主管部门根据情况,组织技术、设备、运行、安全等部门联合进行现场地下设施交底,根据施工区域地质、水文、地下管道、埋地电力电缆、永久性标桩、地质和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孔等情况,向作业单位提出具体要求。

第十五条人员要求。

1.在坑、井、沟槽内作业应正确穿戴安全帽、防护鞋、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2.不应在坑、沟槽内休息,不得在升降设备、挖掘设备下或坑、沟槽上端边沿站立、走动。

3.人工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米;多人同时挖土应相距在2米以上。

4.作业人员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撤离作业现场。

第十六条坑、井、沟槽开挖技术要求。

1. 挖掘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

2. 施工区域所在单位应指派一名监督人员,对开挖处、邻近区域和保护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危险征兆,应立即停止作业。

安全检查表参见附录B。

3. 挖掘土方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不准采用挖坡脚的办法挖掘,挖出的土方不得堵塞下水道、窨井以及作业现场的应急逃生通道和消防通道。

4. 施工结束后,应根据要求及时回填,并恢复地面设施。

若地下隐蔽设施有变化,作业单位应将变化情况向作业区域所在单位通报,以完善地下设施布置图。

第十七条开挖方式技术要求。

1. 根据土方工程开挖深度和工程量的大小,选择机械和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方案。

2. 当地下情况不明时,严禁使用施工机械进行动土作业。

应用手工工具(例如铲子、锹、尖铲,镐只能用来开挖表面)来确认1.2米以内的任何地下设施的正确位置和深度。

3. 动土作业临近地下隐蔽工程时,应采用人工方式挖掘,禁止使用铁棒、铁镐或挖掘机等工具和施工机械进行作业。

4. 采用机械设备挖掘时,应确认活动范围内没有障碍物(如架空线路、管架等)。

机械挖掘,多台阶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确定挖土机离边坡的安全距离;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离应大于10米。

5. 对于动土作业过程中暴露出的线缆、管线或其它不能辨识的物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妥善加以保护,并报告动土作业许可证审批单位,待现场确认,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继续动土作业。

第十八条保护系统技术要求。

1. 对于挖掘深度6米以内的作业,为防止挖掘作业面发生坍塌,应根据土质的类别设置斜坡和台阶、支撑和挡板等保护系统。

对于挖掘深度超过6米所采取的保护系统,应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设计。

2. 在稳固岩层中挖掘或挖掘深度小于1.5米,且已经过技术负责人员检查,认定没有坍塌可能性时,不需要设置保护系统。

作业负责人应在挖掘作业许可证上说明理由。

3. 应根据现场土质的类型,确定斜坡或台阶的坡度允许值(高宽比)。

土质分类及坡度允许值见表1。

土质类型及密实度的确定参照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执行。

技术负责人设计斜坡或台阶,制定施工方案,并以书面形式保存在作业现场。

表1 土质分类及坡度允许值4. 在动土开始之前,技术负责人应根据土质类型确定是否需要支撑和挡板。

在选择液压支撑、沟槽千斤顶和挡板等保护措施时,应遵循制造商的技术要求和建议。

5. 保护性支撑系统的安装应自上而下进行,支撑系统的所有部件应稳固相连。

严禁用胶合板制作构件。

6. 如果需要临时拆除个别构件,应先安装新的替代构件,以承担加载在支撑系统上的负荷,再拆除旧的替代构件。

工程完成后,应自下而上拆除保护性支撑系统,回填和支撑系统的拆除应同步进行。

7. 挖出物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挖出物或其他物料至少应距坑、井、沟槽边沿1米,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5米,坡度不大于45°,不得堵塞下水道、窨井以及作业现场的逃生通道和消防通道。

8. 在坑、井、沟槽的上方、附近放置物料和其他重物或操作挖掘机械、起重机、卡车时,应在边沿安装板桩并加以支撑和固定,设置警示标志或障碍物。

第十九条邻近结构物技术要求。

1. 挖掘前应确定附近结构物是否需要临时支撑。

必要时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对邻近结构物基础进行评价并提出保护措施建议。

2. 如果挖掘作业危及邻近的房屋、墙壁、道路或其他结构物,应当使用支撑系统或其他保护措施,如支撑、加固或托换基础来确保这些结构物的稳固性,并保护员工免受伤害。

3. 不得在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水平面下或挡土墙的底脚下进行挖掘,除非在稳固的岩层上挖掘或已经采取了下列预防措施:——提供诸如托换基础的支撑系统;——建筑物距挖掘处有足够的距离;——挖掘工作不会对员工造成伤害第二十条进出口技术要求。

1. 挖掘深度超过1.2米时,应设置两个方向以上的逃生通道,对于作业场所不具备设置逃生通道的,应在合适的距离内提供梯子、台阶或坡道等,用于安全进出。

2. 作业场所不具备设置进出口条件,应设置逃生梯、救生索及机械升降装置等,并安排专人监护作业,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

3. 当允许员工、设备在挖掘处上方通过时,应提供带有标准栏杆的通道或桥梁,并明确通行限制条件。

第二十一条排水技术要求。

1. 雷雨天气应停止挖掘作业,雨后复工时,应检查受雨水影响的挖掘现场,监督排水设备的正确使用,检查土壁稳定和支撑牢固情况。

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骤然崩坍。

2. 如果有积水或正在积水,不得进行挖掘作业。

应采用导流渠,构筑堤防或其他适当的措施,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进入挖掘处,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排水。

第二十二条危险性气体环境技术要求。

1. 作业时应注意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保持通风良好。

对深度超过1.2米,可能存在危险性气体的挖掘现场,应进行气体检测,必要时执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范》。

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时,应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2. 在填埋区域、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区域等可能产生危险性气体的施工区域挖掘时,应对作业环境进行气体检测,并采取相关措施,如使用呼吸器、通风设备和防爆工具等。

3. 在可能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场所动土时,要与有关操作人员建立联系,当生产装置放有毒有害物质时,生产装置操作人员应立即通知动土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