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查食品药品安全是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更好地提升某区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和效能,采取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区现有获证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及餐饮服务等各类食品企业4100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和加工小作坊200家,食品经营企业2800户,餐饮企业和小摊贩共900多家,保健品、化妆品经营单位109家。
*区现有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410家。
其中药品生产企业3个,药品经营企业90个,医疗机构300个。
食用农产品由现农业局重点监管的有绿源、晨兴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定点农药经营合法户50家。
主要做法有(一)宣传工作广泛深入近年来,*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广大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二)监管体制逐步完善*政府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调整、理顺、完善食药品监管体制,将原质监、工商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监管职责和人员划转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明确食药、农业、畜牧、水利等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和职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工作机构正逐步完善和规范。
大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20*年被市政府命名为“药品安全示范区”。
今年*月份各镇街均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制作了统一的牌子,并核定了人员编制,配齐了必要的办公设备,落实了专门办公场所,配发了执法装备,在各行政村聘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员、协管员。
到目前为止,各镇街食品药品摸底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同时,区政府设立了专项经费,列入预算,支持和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在食药局加挂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区政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区农业局与各镇街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并为各镇街农业综合服务站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配备了便携式农残速测仪,装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
目前,各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检测室均已建成。
(三)执法监管突出重点为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让老百姓放心消费,各职能部门开展了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一是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今年以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对存在安全风险较高的**镇淀粉加工、桶装饮用水、食品加工小作坊等食品行业和医疗器械、处方药销售、鱼肝油等药品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检查、整治,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件8起。
二是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大排查百日专项行动,对全区所有食品药品行业逐一上门入户进行摸底排查,摸清底数,查找风险点。
三是坚持对食品药品开展质量抽验,对发现的问题产品严格查处。
四是加强重大节庆活动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保障节庆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五是区工商分局组织开展了“红盾护农保春耕”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资格、农资经营户进(销)台帐记录、索证索票情况及农资违法案件进行检查;区畜牧局对兽药饲料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区农业局严格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并对违规经营户进行整顿等。
二、问题和困难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总体看,药品好于食品,大餐饮好于小吃店。
但某区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全社会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强。
部分食品药品生产和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社会公德意识差,不能自律守法经营,特别是一些“两证”不全的食品加工户,违规、违法现象较为严重,加之生产加工设备落后,原料低劣,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大多数消费者缺乏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辨别能力较低,安全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为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市场。
(二)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问题较多。
一是部分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准入门槛低。
企业设施简陋,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差。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法律观念淡薄,缺乏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有些甚至道德缺失,掺杂使假,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
二是市场上过期霉变等问题食品仍然存在,尤其是**市场过期和“三无”食品问题突出,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是食品流通终端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落后,索证索票登记不规范,小食品和杂物混摆、食品随地堆放等问题十分普遍。
四是小型餐饮业卫生状况差,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比较普遍。
在走访中还发现,甚至有些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人员竟不知道从业还要办健康证,且“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食品安全难以保证,群众反响强烈。
(三)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专业人才缺乏。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和装备投入不足,特别是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某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机构虽然已批准,但是无专业人员、设施设备和工作场所,工作无法开展。
食品药品日常监督工作还停留在靠手摸、靠眼看、靠鼻子闻的阶段,难以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编制9人,实际到岗3人,安全检测职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一些检测检验机器无人会操作。
(四)监管保障严重不足。
一是*区登记注册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近5000家;每年约有3000多户次的农村集体聚餐(主要是红白喜事)需要监管;另外还有大量散布在城乡尚未登记注册的食品生产经营户、小摊贩等,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特别是这些没有注册备案的小作坊、小食品店、小摊贩遍布城乡,隐蔽性、分散性、阶段性和流动性强,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
二是镇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人员的执法证至今未办理,执法中遭遇尴尬,包括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部分人员的执法证省上至今也未办理下来,缺乏有力手段,便把执法变为说法。
(五)食品药品监管人员保障不到位。
某区各镇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虽已挂牌成立,但是人员数量不足,有的镇街只有1-2名工作人员,90%以上镇街监督所无专职人员,所配备的人员同时都在镇街政府兼职,没有时间从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不到位现象十分普遍,日常执法检查等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只是解决了一名副科编制待遇而已;食药监管工作在镇街这个层面实际上还未推开,工作不力;执法车辆、快检设施、设备仍然滞后;监管工作经费不足;村(社区)级协管员报酬待遇未落实等。
三、对策及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
将《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农产品安全质量法》的宣传教育纳入普法规划,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让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特别是通过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讲座,教育广大群众,惩戒不法分子,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律观念和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
(二)坚持全程监管,严格执法整治。
一是加强对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严格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经营准入制度,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和门槛,从源头上把好关。
对不符合规定和违反程序的厂商要严查重罚,坚决整改或取缔,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二是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管。
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加大产品抽查力度和检查频次,坚决销毁过期和变质的食品药品,确保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药品安全。
禁止食品生产企业回收过期或即将过期的食品。
严厉打击向西山或农村低价销售过期食品的行为。
三是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管。
重点对经营业场所环境卫生、原辅材料进行整治和规范,禁止不安全和不卫生的肉、菜上桌入口。
特别要下决心综合整治虢镇城区和学校周边的餐饮点,符合条件的,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
同时,要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彻底改变食品生产环境“脏、乱、差”的面貌,让百姓吃的安全,吃的放心。
四是加强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
进一步明确职能,靠实责任,督促各镇街、村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鼓励大型食品生产批发企业面向农村配送,支持零售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建立安全、放心的食品流通和消费通道,保证农村市场食品安全。
逐步建立对食品生产经营户、小摊贩、小作坊和农村红白喜事聚餐管理办法。
五是进一步加大食用农产品监管力度,重点是高毒农药的监管,确保“五项制度”落到实处。
(三)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作配合。
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社会共治机制,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舆论监督、公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一是继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职能,定期召开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重要问题。
二是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各个环节的监管,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和空白,政府要承担起食药安全第一责任,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是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监管机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监管责任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玩忽职守、包庇纵容、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
在适当时候召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通过树立典型、关停整治、抓点带面等形式,形成威慑,有效推动此项工作。
(四)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继续将食品药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区政府和各镇街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推动政府责任的落实。
一是发挥好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基金作用,将举报查处后的罚没收入作为奖励基金,调动全社会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积极性。
二是加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黑红名单”制,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从严从重打击和处罚,并列入黑名单逐出食品药品行业;对好的予以表彰奖励,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在监管工作量大的镇街,政府可同市场开办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夯实责任,从源头管理,降低行政成本。
四是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形势分析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对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和事故的快速应对能力,着力探索和实践事前监管、动态监管、有效防范、处置及时的监管长效机制。
五是建立健全定期巡查、检验检测等制度,继续扎实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使各项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六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对食品药品的网络化、信息化监管体系。
(五)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工作保障。
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保障机制。
各镇街食药所要按照执法人员编制,切实保证人员定岗到位,加强工作力量,保证工作的需要。
二是尽快成立区级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矛盾。
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将食品药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将村(社区)级协管员报酬待遇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