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特点及意义。

方法:分析270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患者的年龄分布、病因、并发其他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结果: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多见,心肌炎、糖尿病、高血钾,低血钾也可导致发生。

结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临床意义不亚于其他室内传导阻滞,应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重视。

【关键词】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 r540.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0101-02
随着心电图机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atypical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lay,aicd),又称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或笼统地称为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

该心电图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aicd的临床意义不亚于其他室内传导阻滞,如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需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就2009年1月-2012年5月门诊及住院aicd患者270例,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与详细的病例资料完整,其中
男148例,女122例,年龄45~96岁,平均67.8岁。

1.2 方法
入选心电图采用美国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contec8000的12导同步心电图机。

由专人进行操作和记录,纸速25 mm/s,标准电压10 mm=1 mv,由心电图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和诊断。

所有心电图分析符合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标准:2009年aha、acc和hrs心电图指南对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aicd),即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的定义如下:(1)成人qrs波群时限>110 ms,8~16岁儿童>90 ms,8岁以下儿童>80 ms,且图形不符合右束支阻滞或左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2)若胸导联图形符合右束支阻滞标准,而肢体导联图形符合左束支阻滞标准,或者反之,也定义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1-2]。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 3.1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描述,采用字2检验。

p高血压病导致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可能机制:长期高血压患者均存在心室不同程度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室壁增厚或心室扩大,最终导致高血压心脏病,严重者出现心功能不全,造成传导系统的复杂延缓或局部心肌传导减慢,引起qrs波群时限延长。

糖尿病导致的全身微血管的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
灶性坏死,发生室内传导阻滞[9];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电解质
紊乱,血钾浓度增高,高钾血症导致细胞间传导所依赖的钠离子通道数目减少,出现传导减慢[10]。

而临床上低血钾引起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者极为罕见。

在动物实验中,偶可引起心室内传导阻滞。

有个案报道称,经体外循环、手术操作及心肺机管道对细胞的损伤,使细胞内钾离子大量逸出细胞外随尿排出,由于钾的丢失,血钾降为2.2 mmol/l,出现宽qrs波群。

经快速补钾后,心电图显示的qrs波群时限降至正常时限内(<0.12 s)。

说明本例的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是由低血钾引起[11]。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部位可能发生在束支远端以下的细小分支,亦可能在浦氏纤维网内,故阻滞范围较广泛。

文献[12]指出严重低血钾qrs时限增加,宽qrs波提示室内传导缺陷,一般是由于心脏或周围传导系统传导缓慢所致。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主要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复杂结构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高钾血症及双侧心室肥大等患者[13],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还见于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变异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及心电-机械分离及临终前心电图表现[14]。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临床意义不亚于其他室内传导阻滞,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电学会,中国心律学会.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的建议与临床应用国际指南2009[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28.
[2]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arrhythmias committee,c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the stand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lectrocardiogram,part ⅲ、ⅴ、ⅵ: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isturbances:a scientific statement[j].j am coll cardio,2009,53(11):976-981.
[3]陈素明,荣石泉.实用心电图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4-115.
[4]马向荣.临床心电图学词典[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1-45.
[5]闫明昌,苟志平.不同室内传导阻滞患者心室同步化的对比研究[j].临床荟萃,2010,25(18):1568-1572.
[6]郭会年,张兆奎,马菊兰,等.qrs波时限延长在冠心病心衰中的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1):21-23.
[7]张兆奎,陈燕,张震甫,等.两例心肌致密化不全致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救治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9):991-992.
[8]buonano c,variola a,dander b,et al.isolated noncompaction of the myocardium:an exceedingly rare cardiomyopathy,a case report[j].ital heart j,2000,1(4):301-305.
[9]周英,曹洪梅,张敏.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002-3003. [10]郭真真,石亚君,马燕兰.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71例临床报告[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21(1):11-13.
[11]杨红.低血钾症引起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9):472.
[12]杨钧国,李治安.现代心电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34-337.
[13]卢喜烈.心室内传导障碍的标准化解读[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18(4):247-249.
[14]卢喜烈.一种值得重视的常见心室内异常传导-非特异性心室
内传导阻滞[j].心电学杂志,2010,29(2):164-166.
(收稿日期:2012-09-26)(编辑:何玉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