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1主讲教师:黎明授课时间:2017.12.02粉笔公考·官方微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1(笔记)本章在招警大纲中的知识点【解析】1.本次课程和下节课程具有连贯性,一共会讲解八大块,按照在公安机关刑事诉讼中的办理案件的程序讲解,先立案,立案有问题会撤案;管辖部门涉及管辖,确定管理的机关、人之后,规定如何管理。
老师会重点讲解关于刑事案件的现场查处,下节课会讲解侦查过程中的回避、律师参与刑事诉讼、证据和刑事强制措施。
2.两次课程一共讲解八大块,本部分内容非常多,考查将近10-20分的题目,情景模拟分析题一定涉及刑事案件,一般题目有四问,前两问问刑法,之后问程序问题。
3.刑事诉讼涉及刑事案件的查处,我们只讲解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的查处,上岸之后再去研究其他题目。
第一节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一、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是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不够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3个月以下的,代为执行刑罚;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
【解析】1.案件处理权利:(1)从受案开始公安机关已经开始解决问题,但是立案是刑事诉讼的第一步,举报、控告、自首案件送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按照管辖范围确定是否有犯罪事实,是否需要追究责任,决定是否立案,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开端。
(2)侦查和预审:之前在新疆查获的一起盗窃案件中抓捕了一位满脸大胡子的15岁少年,对方不够刑事责任能力年龄,此时只能撤案。
1997年全国刑事侦查工作会议已经决定侦审合一,但是是部门侦查、预审合一,职权、职责、职能上预审还存在,主要为拘留、逮捕嫌疑人搜集证据,证据选取之后,确定属于刑事案件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非刑事案件会结案。
(3)强制措施:要求讯问人到场,对方拒不到场,可以拘传。
担心人跑了可以先羁押,因为案件没有处理完,称为刑事强制措施。
(4)结案、移送:案件全部处理完,认为法律妥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可以结案;不属于管辖范围会移送其他部门。
2.刑事执行权: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进行审判,审判之后法院可能判刑,例如:贩卖毒品,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由监狱处罚。
拘役一般判处1-6个月,监狱不执行,移交公安机关行使刑事执行权,典型: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人民警察法》讲解过)。
3.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1)拘留权由公安机关决定、执行,逮捕权需要公安机关提请检察院批准,检察院审批后,同意逮捕后转给公安机关执行。
(2)结案后的案件移送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
4.余刑在三个月以下的:即剩余刑罚在三个月以下的,如判处有期徒刑3年,剩下3个月,送到看守所改造,3个月顺利改造之后就会释放。
真题演练1.(单选)在我国,公安机关既是治安行政管理机关,又是刑事司法机关。
下列执法活动中,属于公安机关刑事司法工作的是()。
A.预审B.治安传唤C.行政拘留D.司法拘留【解析】1.应用排除法也可以选A项。
A项正确,预审属于公安机关管理。
B项错误,属于治安。
C、D项错误,公安机关拘留。
拘留包括治安拘留(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刑事拘留权)、司法拘留(比如法院正在审理过程中,当事人恼羞成怒殴打法官和其他人员,法官为了维护法庭秩序决定拘留当事人)。
【选A】2.(单选)刑事司法工作主要是指政法部门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同刑事犯罪作斗争而开展的各项业务工作。
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刑事司法工作的是()。
A.侦查间谍案件B.执行司法拘留C.执行无期徒刑D.羁押犯罪嫌疑人【解析】2.A项错误,坑:间谍案件属于危害国家安全,归国安局管理。
B项错误,不属于公安机关管理。
C项错误,执行有期徒刑余刑三个月以下的交给公安机关,无期徒刑归监狱管。
D项正确,羁押即临时看管、剥夺人身自由。
刑事拘留不会告诉对方上班时间来,下班时间走。
有的案件没有羁押会无法侦查案件,不羁押犯罪嫌疑人就很难找到对方。
【选D】3.(单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条的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负责。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人民检察院D.人民政府【解析】3.A项错误,审判机关。
B项正确。
C项错误,负责法律监督。
D项错误,国家行政职能部门。
【选B】二、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解析】1.刑事诉讼的过程:受案→侦查(属于可以立案的案件)→刑事拘留(嫌疑人可能逃跑,因此采取临时羁押措施,羁押最长不得超过37天,超期羁押违反法律程序)→转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预审(刑事拘留和逮捕的时候已经开始预审环节)→侦查细节、线索,查获犯罪事实,依据法律整理后移送检察院(检察院)→检察院提起公诉(检察院)→检察院移交法院审判(法院)→刑罚的执行→余刑在三个月以下的给公安机关,拘役、单独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由公安机关执行。
2.相互监督:提请逮捕,检察院不同意无法逮捕。
3.刑事拘留时强制措施,表现为羁押,羁押是一种行为,即约束、限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
4.刑事拘留,最长不得超过37天:刑事拘留30天,到了30天可以转逮捕,将批准逮捕的提请书给检察院,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是7天,这7天嫌疑人还在原来的看守所继续羁押。
5.治安拘留,数罪并罚最长不超过20天。
6.余刑:“余”即剩余,比如判了3年,在监狱呆了2年9个月,剩下的3个月是余刑,可以在看守所执行。
1.分工负责。
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人民检察院负责检察、批准逮捕、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和提起公诉;人民法院有权决定逮捕,同时负责对所有案件的审判。
2.互相配合。
互相配合要求把三机关的工作看成一个整体,经过各自工作而完成共同的打击刑事犯罪、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任务。
3.互相制约。
公检法三机关的工作互为条件,彼此监督,并且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对其他机关的有关决定提出异议,相互防止和纠正在诉讼过程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错误和偏差。
真题演练1.(单选)《刑事诉讼法》规定,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审查决定。
A.公安机关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仲裁机构【解析】1.A项错误,侦查机关。
B项错误,审判机关。
C项正确,法律监督机关。
D 项错误,不属于刑事诉讼内容。
【选C】2.(多选)对于刑事案件的办理程序,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有()。
【解析】2.选非题,C项正确,拿到案源之后“有警必接,有警必报,有报必出”,受理之后对于符合管辖权又在管辖范围内的案件立案,立案之后先刑事拘留,刑事拘留时间不够转逮捕。
【选ABD】第二节立案和撤案一、受案的范围1.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法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
2.110报警服务台指令的。
3.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行政执法机关、军队保卫部门或者其他公安机关移送的。
4.公安机关及其民警在日常执法执勤中发现的。
【解析】1.受案:不是刑事诉讼的主要环节,但是是公安机关办理案件的主要环节,受案和立案、撤案有很大关系。
公安机关见到案源都会受案。
2.来源:(1)民间案件: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法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例如:张三晚上走在马路上看到哭泣的小女孩,张三知道小女孩被强奸后决定报警,良好市民张三发现事实报警,属于报案。
若小女孩认为张三说不清楚,用张三的手机报案,揭发隔壁老王喝醉后的强奸行为,属于控告。
第三人目击老王强奸的事实,属于举报。
老王自己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属于自动投案。
①扭送:现场抓获嫌疑人正在作案,直接押解人到公安机关。
②报案(常见):例如目睹某人死亡的犯罪事实报警。
走在路上看到两个人打架,两人受伤身上都是血,仅仅发现犯罪事实,却不知道是谁做的。
报案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受害人也可以报案,例如:某人回家发现家里一片狼藉,却不知道是谁做的。
③控告:自己受到不法侵害向公安机关揭发,被害人知道犯罪事实,有具体的人和事情。
例如:张三殴打李四使之骨折,李四控告时知道事实。
④举报:不是自己的事情,主体不是被害人,是被害人以外的单位、个人,知道具体的人做的具体的事。
例如:朝阳大妈看到张小三偷窃别人的家,朝阳大妈向公安机关举报张小三偷窃。
注意:知道事实是举报,不知道事实是报案。
⑤自动投案。
(2)官方案件:①公安机关:110接处警接案件、执法过程接案件。
②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行政执法机关、军队保卫部门或者其他公安机关移送的,例如:检察院在调查老王贪污20万的案件中,知道老王是惯偷,盗窃多年积累数额达到3000万,于是移送公安机关。
二、立案1.立案条件(1)认为有犯罪事实;(2)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3)属于自己管辖的。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解析】1.立案:受案不一定都归公安机关,可能是民事、行政案件。
2.立案条件(同时满足):(1)认为有犯罪事实:现场看到小女孩被强奸。
(2)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某人费了很多力气盗窃到了钱包,钱包里只有四块钱,不构成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3)属于自己管辖的:必须是自己管辖的范围才能真的立案,例如:在某地抓到了河北石家庄的惯犯小偷,小偷在本地没有偷窃,知道小偷在河北石家庄偷窃20万的事实后需要移送河北石家庄公安机关。
3.记忆:自立事(“并”的关系,而非“或”的关系)。
自己的管辖范围的事情要自己管,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标准,有犯罪事实。
2.检察机关对于立案的监督(1)对人民检察院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通知后7日以内,对不立案的情况、依据和理由作出书面说明,回复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2)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提出纠正意见的,公安机关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回复人民检察院。
【解析】1.应当立案没有立案:盗窃案件中没有发现较大数额的财产,认为数额较小不立案。
2.不应立案而立案:不告不立,对方没有要求立案而公安机关却立案了是不允许的。
3.立案中检察院会参与监督:(1)应当立案没有立案:检察院不能要求直接立案。
公安机关(侦查部门)经手案件知道是否可以立案,因此检察院要求公安机关回复不立案的理由时,公安机关7天内回复,如果理由被驳回,可以要求公安机关立即立案。
注意:给7天时间让公安机关说明理由,不能直接要求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