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文选考点总结

中国历史文选考点总结

中国历史文选考点总结
一、甲骨文
前言简述部分:定义: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又称为契文(刀刻
文字)。

内容主要是商代后期王室占卜的记录,故又称卜辞。

最初在河南安阳的殷都废墟中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

甲骨文已经脱离图画文字形态,文字构型以象形为基础,辅以形声
和假借字,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汉字,证明了汉字产生在此之前,并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溯到商代。

填空重点:
1、甲骨总数在十五万片以上。

2、单个文字大约在五千左右,已被认知的尚不足两千字。

3、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应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4、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王考》
5、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中科院出版社)为总结性著作。

课外补充:
1 、1899 (光绪25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2、甲骨的发现以及殷墟性质的推定导致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端。

3、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郭沫若(鼎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砚堂)。

4、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二、金文
前言概述部分:
定义:
“金文”现代涵义有二,一是指商周(或含秦汉)时期刻铸在铜器上的整篇铭文文献,此义约始于清吴式芬的《捃古录金文》;一是指甲骨文之后的一种字体或书体,此义约始于
容庚的《金文编》。

填空重点:
1、金文内容多反映战争、社会动乱等重大历史事件。

2、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

4、金文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为古文字学研究和先秦史中周代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诗经
前言概述部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删订。

原本称《诗》经博士后,始称
,汉武帝立五《诗经》,为儒家经典之一。

填空重点: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风》是周代各诸侯国的地方乐歌。

3、全书共计三百零五篇。

4、其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5、它记述了周代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情况,反映了周代的阶级关系和劳动人民的抗争。

6、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7、《诗经》是一部政治、伦理、文学、语言,以及博物知识的百科全书。

8、《诗经》四家:齐人袁固《齐诗》、鲁人申培《鲁诗》、燕人韩婴《韩诗》、鲁人毛亨《毛诗》。

目前只有《毛诗》一家流传于世。

9、本文选自《十三经注疏》。

名词解释:
《七月》中出两个。

四、尚书
前言概述部分:
《尚书》是我国现_____ 是上古文献的汇编本。

这些文献所涉及的时
代,上自传说时代的尧舜,下至春秋时代的秦穆公,按虞夏商周四代编排。

《尚书》原名《书》,到汉代始称为《尚书》,尚通“上”,意指上代之书。

填空题重点:
1、《尚书》在汉代出现了今古文之争,由此涉及到若干篇的真伪问题。

2、清代阮元校定的《十三经注疏》中所收《尚书正义》,仍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

3、清代孙星衍以汉魏时人的注解为主,吸取__________ 注疏》。

名词解释:《牧誓》第一段或有一个字词解释
论述题:《牧誓》或有一篇读后感。

五、仪礼填空题重点:
1、《仪礼》共十七篇,为儒家六经之一。

2、关于作者的三种说法,其一为周公所作,其二为孔子所作,其三为战国末或汉代儒者所作。

3、《仪礼》十七篇的具体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冠、婚、乡、射、朝、聘、丧、祭八类礼仪。

基本包括了古代的相互交际之礼的行为规范的概要。

4、今本《仪礼》各篇的内容分为经、传、记三部分。

论述题:或探究与《学记》一篇的联系。

填空题重点:
1、《礼记》是对“礼经”一一《仪礼》的解释,是两汉以及汉以前的儒家学者解释《仪礼》的文章选集。

2、梁启超将《礼记》分为五类:一是礼仪和学术通论类;二是与《仪礼》关系密切,
解释《仪礼》类;三是记载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等记录杂事类;四是记载考辩古代制度礼节
类;五为格言。

字词解释:
《王制》篇p52~53或有一个字词解释。

七、周易
前言概述部分:
《周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整合先秦思想界学术成就的哲学专著。

全书分为两部分,
即《易经》和《易传》。

填空题重点:
1、八卦的取象,已经从阴阳二爻对事物的广泛象征,发展到对自然界八种基本物质的基本象征。

2、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

3、这八种基本物质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4、《易传》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对《易经》的诠释之作。

5、《周易》的注本,最著名的是《周易注疏》,乃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

八、左传
前言概述部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历史学家左丘明所撰。

它以鲁国十二位君主为
纪年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后记载了二百六十九年的史事,约十八
万余字。

填空题重点:
1、《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其中前两部用义理解释《春秋》,政治哲学意味较浓,不为史家所重。

2、与《春秋》相比,《左传》在编年史体例和写作手法上有了新的发展:一是完善了叙事方法,二是丰富了史料,三是艺术性、
3、现在最通行的注本是杜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其次便是唐代孔颖达为《左传》所撰疏证,名为《春秋左传正义》。

论述题:或为论述其与《国语》的联系。

前言概述部分: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又称春秋外传。

其作者旧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

但唐
代以后,不少学者提出异议,认为此书并非左丘明所为,其成书年代当在战国后期。

填空题重点:
1、内容:《周语》三卷,《晋语》九卷,《楚语》、《越语》、《鲁语》各二卷《齐语》、《郑语》、《吴语》各一卷。

2、最早对本书进行注释者为三国吴人韦昭。

十、《战国策》
前言概述部分:
《战国策》简称《国策》。

相传原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而成,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不同名称。

填空题重点:
1、西汉时刘向对其进行了系统整理,按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
中山等十二国次序,删去重复,定为33篇。

卜一、老子
前言概述部分:
《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撰写的哲学论著,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之作。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人。

全书八十一章,约五千字。

前三十七章围绕“道”展开,后四十四章围绕“德”展开。

汉代后随着道教不断发展,《老子》被人们尊称为《道德经》。

是研究古
代思想史、哲学史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史料书。

填空题重点1、目前比较可靠的古注本是三国魏人王弼《老子注》
十二、论语(董恩林重点与许刚重点出入部分)
前言概述部分p114~115
十三、孟子
前言概述部分p123~124
十四、荀子
前言概述部分p132~133
整理依据: 许刚、董恩林所划重点王奕
尹提供重点部分2010级林嘉
慧提供资料《中国历史文
选》
刘思农整理
2012-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