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游戏活动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实用性

浅谈游戏活动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实用性

浅谈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实用性
——曾晓艳
新的时代在提倡新的教育,那么新的教育就必须从课堂中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为了渗透这一新理念,我们该如何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在低年级,尤其是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困扰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我们教师也在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向40分钟要质量,要成绩。

那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个人认为,游戏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低段的有意注意时间短,一般维持在15——20分钟,无意注意占优势。

因此,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在学习中开展游戏是集中注意力,保持旺盛求知欲的最有效方法。

它符合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的成长规律和游戏天性。

将机械乏味的讲授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它将枯燥的学习有生动有趣的生活、游戏联系在一起,游戏化教学具有游戏特征,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同时它又具有教育特征。

下面,就根据自身在低年级的游戏教学应用浅谈其实用性。

一、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中,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也是短暂的。

而如果单单是教师在课堂上枯燥的传授
知识,不言而喻,收效往往是甚微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娱乐寓教,设计一些新鲜好玩的课堂游戏来刺激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或许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教育学家卡罗琳曾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时不时的穿插游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仅满足了他们爱玩的心理特点,也深深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持久、稳定。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上册的《口耳目》一课中,我首先利用图画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这样,一开始,孩子都带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望着我,由此,第一步,吸引他们的眼球。

紧接着,出示图画以后,让孩子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他们帮助小图画找到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也就是给图画找到对应的象形字。

当同学们找到以后,我再接再厉,让他们再次帮忙找到这些朋友应该找到一个怎样的家,最后慢慢渗透给他们什么是象形字,这样的游戏既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运用多种游戏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

心理学家佛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始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

”这就说明,游戏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所以运用多种的游戏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拼音i时,我设计了一个“拼音宝宝找妈妈”的游戏。

在课上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班的小朋友喜欢帮助人吗?”当
固识字的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了竞争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又如在教授完《菜园里》一课时,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的复习里我设计了一个“贴标签”的游戏。

我先将自己准备的画有蔬菜的图画拿出来,并说:“同学们,你们瞧,老师把菜园里的蔬菜都请到了这里,可是老师比较粗心,忘记给他们写上名字了,你们谁能帮帮我,给他们找个对应的名字?这样就在游戏中又一次潜移默化的复习了生
活中常见的蔬菜。

再如,在学习完《日月明》一课时,我紧抓住时机,设计一个”欢乐对对碰”的游戏,我将一些已认识的生字先用卡片的形式拿出,然后对学生说:“这些生字宝宝同学们都认识,可是,你知道吗?他们在一起,还能组成新的生字宝宝呢?不信,你们试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知不觉中就复习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

总之,游戏是儿童快乐的源泉,把学习和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能有效的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如果运用得当,它会使教学充满趣味,使课堂洋溢着快乐,使儿童兴趣盎然。

在游戏过程中,让儿童轻松掌握知识。

但游戏的设计要简单易操作。

不然将适得其反。

要想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收获高效的教学效率,个人认为游戏教学不可或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