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口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并发症:窒息;吸入性肺炎;口腔粘膜损伤;口腔及牙龈出血。
2、预防措施:(1)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头偏向一侧。
(2)擦拭用棉球不可过湿,擦洗前拧干棉球。
(3)操作前后要清点棉球个数。
(4)擦拭时夹紧棉球,每次只能夹一个棉球。
(5)对于清醒病人操作前应询问病人有无假牙,昏迷病人操作前应检查牙齿有无松脱。
(6)昏迷病人禁漱口。
(7)操作过程动作轻柔,操作时棉球包紧止血钳,不要使血管钳与口腔粘膜直接接触。
(8)选择温度适宜的漱口液。
(9)正确使用压舍板、开口器,不能使蛮力。
(10)擦拭舍及软腭处不能碰咽部,以免引起恶心。
3、处理措施:(1)如病人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的清除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发生口腔粘膜损伤,应选择合适的漱口液,遵医嘱对症处理。
(3)出现口腔粘膜和牙龈出血者,应局部止血,有全身疾病者,遵医嘱行全身治疗。
二、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并发症: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疼痛。
2、预防措施(1)操作前严格查对各种药物及用物有无破损、变质等,查有效期,输液前严格检查输液器各部位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输液时排尽输液器及针头的空气。
(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该选用较粗的血管,原则上避免在瘫痪肢体上输液。
(3)合理用药,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4)严格遵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滴速。
(5)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3、处理措施(1)对于发热反应轻的病人,减慢输液滴速,注意保暖。
(2)对于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3)对于严重的发热反应,应停止输液,对症处理。
并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行化验检查。
需继续输液者,更换输液器具及液体,重新穿刺。
(4)发生肺水肿时,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取端坐位,两腿下垂,给予高浓度吸氧,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5)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患肢静脉输液,并抬高患肢、止动,根据局部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6)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侧卧位或头低脚高位,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7)若发生药液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立即拔针重新穿刺,局部给予对症处理。
三、肌肉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并发症:注射局部渗液、渗血;注射部位的瘀斑、硬结;神经损伤;感染。
2、预防措施(1)对疑有凝血障碍、出血、局部水肿的患者应延长按压时间。
(2)注射前评估注射部位皮肤,避免在有瘀斑、硬结的部位注射,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粗细合适的针头。
(3)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药液。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规范。
3、处理措施(1)注射部位出现渗液、渗血立即给予按压并延长按压时间。
(2)注射部位出现瘀斑、硬结,可根据情况进行热敷、理疗。
(3)注射药物过程中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的麻木和放射痛,应立即停止注射,重新更换部位。
(4)注射部位出现感染,可用2%利凡诺尔进行湿敷,出现全身感染,可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素治疗。
四、经口鼻吸痰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并发症:低氧血症;呼吸粘膜损伤;感染;心律失常。
2、预防措施(1)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
(2)吸痰前后酌情给予高流量吸氧,以提高血氧浓度。
(3)调节电动吸痰器的压力。
(4)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如需再次吸痰,则需间隔3-5分钟再吸。
(5)吸痰动作轻柔,特别时从鼻腔吸痰时,吸痰管前端应润滑,不可用力过猛,禁止带负压插入吸痰管,吸引时必须旋转向外提拉,严禁反复提插。
(6)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按时更换吸痰管及溶液。
(7)吸痰时必须严密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3、处理措施(1)已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通知医生,加大吸氧流量,遵医嘱对症处理。
(2)鼻粘膜损伤者,对症处理。
(3)吸痰前洗手,戴无菌手套,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冲洗吸痰管用的盐水分别注明口、鼻使用,生理盐水24小时更换。
(4)如发生心律失常者,立即停止吸引,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5)气道路痉挛时,应停止气道吸引,给予对症处理。
五、保护具使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并发症:引起患者不良情绪;局部皮肤组织损伤;肌肉萎缩、关节活动障碍。
2、预防措施(1)告知患者使用约束具的目的和意义,清醒患者要征得患者同意。
(2)约束带松紧适宜,并使用保护垫。
(3)定时松解约束带,每两小时松解一次,活动被约束的肢体。
(4)加强巡视,及时满足病人的需求。
3、处理措施(1)对于清醒但不合作的病人,应认真聆听主诉,耐心解释约束具的必要性,取得病人的理解。
(2)发现患者脉搏异常,主诉痛疼、肢端变冷、苍白、麻木,应立即松开,给予对症处理。
六、热水袋使用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并发症:烫伤;掩盖或加重病情。
2、预防措施(1)正确评估病情,严格掌握热禁忌症。
(2)检查热水袋的完整性,严格掌握加水量,正确排气,以防由于空气膨胀而使水溢出,烫伤患者。
(3)用布套或干毛巾包裹热沙袋后给患者使用,对于老年、婴幼儿、身形瘦小或足部组织较少、意识不清、感觉迟钝的患者应降低水温,并加厚包裹。
(4)定时巡视,严格交接班。
(5)加强宣教,叮嘱病人或家属不得自行调节热水袋的水温。
(6)正确掌握使用时间。
(1)皮肤有潮红、疼痛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热水袋。
并遵医嘱用凡士林涂抹或涂烫伤湿润膏等处理。
(2)当烫伤局部起水泡时,应协助医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水泡抽吸,并用无菌敷料覆盖。
(3)用热期间严密观察病情,有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
七、冰袋使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并发症:冻伤;血液循环不良;房颤;房室传导阻滞。
2、预防措施(1)在使用冰袋之前,正确评估病情。
(2)对于老年体弱者、存在意识障碍、感觉迟钝的患者,使用冰袋时就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冷部位皮肤的变化。
(3)枕后、耳廓、心前区、阴囊、足底不宜用冷。
(4)正确掌握用冷时间。
3、处理措施(1)对于冻伤的患者,立即给予冻伤局部的保暖。
(2)血液循环不良时,可搓手脚心,可改善末端血液循环,并具有手足温暖的效果。
八、导尿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并发症:尿道粘膜损伤;尿路感染;尿道出血;虚脱。
(1)耐心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较软的导尿管。
(3)充分润滑导尿管,尤其是气囊处,操作手法轻柔,插入导尿管时速度要缓慢,切忌强行插管,避免来回抽插和反复插管。
(4)插管时见尿流出后继续前行1-2cm,气囊充液固定后回拉有阻力感,避免气囊充液压迫、损伤尿道。
(5)严格无菌操作,会阴消毒到位、彻底。
(6)插入导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对于膀胱高度膨胀而又极度虚弱者,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
(7)熟知尿道口的解剖位置,认真、仔细评估。
3、处理措施(1)发现患者虚脱,立即平卧或头低脚高位,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饮用,如无效,则应建立静脉通道,立即通知医生。
(2)导尿管所致的粘膜损伤,观察血尿情况,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九、灌肠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并发症:肠道粘膜损伤;肠道出血;肠穿孔、肠破裂;水中毒、电解质紊乱、虚脱;肠道感染;肛周皮肤擦伤。
2、预防措施(1)插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插管的目的意义,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使其配合操作。
(2)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有无禁忌症,对患有心、肾疾病、年老及小儿病人尤为注意。
(3)插管前常规润滑肛管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切忌强行插入,避免来回抽插和反复插管。
如有阻力,可移动肛管或嘱患者变换体位。
(4)选择粗细合适的肛管。
(5)插入深度适宜,成人插入7-10cm,小儿插入4-7cm。
(6)液体灌入速度适宜,灌肠筒距肛门的距离40-60cm。
(7)清洁灌肠时禁用一种液体清水或盐水反得灌肠。
(8)灌肠液温度39-41℃(9)灌肠液流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耐受力而调节。
(10)灌肠时应一人一管,一次性使用。
(11)患者排便后及时冲洗肛门并擦干,保持患者肛周局部的清洁、干燥。
(12)使用便盆时,应抬高臀部,不要硬拉硬塞,避免擦伤皮肤。
必要时在便盆周边垫以软纸或布垫。
3、处理措施(1)肛门疼痛或已发生肠出血者,遵医嘱给予止痛止血药对症治疗。
(2)一旦发生虚脱,立即平卧休息。
(3)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及臀部皮肤,保持皮肤干燥,必要时涂以软膏保护皮肤。
(4)肛周皮肤破溃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十、鼻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并发症:粘膜损伤和出血;误吸;腹胀、腹泻;胃食管反流;胃潴留;管路阻塞。
2、预防措施(1)操作前选择合适的胃管。
(2)插管动作轻柔,插管前充公润滑管前端。
(3)插管时镊子尖端不可碰及鼻粘膜。
(4)长期留置胃管者应每日行口腔护理,每周更换胃管。
(5)插管时应根据病情让患者取舒适卧位。
(6)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现配现用。
鼻饲液温度保持在38-40℃,每次灌入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7)每次鼻饲前检查胃潴留量,鼻饲前后灌入少量温开水。
(8)鼻饲时要注意鼻饲液的浓度、总量与滴速,浓度由低到高,总量由少到多,滴速由慢到快。
(9)昏迷病人翻身应在鼻饲前,以防止反流。
(10)鼻饲前辅以胃动力药,每次鼻饲前半小时灌入。
(11)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在床上或床边活动。
(12)服用药片时,应研细,充分溶解后灌入,并注入少量温开水。
(13)新鲜果汁不能同牛奶同时注入,以防凝结,堵塞管路。
3、处理措施(1)插管过程中如出现恶心、呕吐应暂停插管,嘱患者深呼吸。
(2)发生菌群失调,严重腹泻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暂停鼻饲。
(3)腹泻频繁者,应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
(4)发生误吸、呛咳,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位,及时吸出气道内的吸入物。
(5)发生胃潴留,停止鼻饲,告知医生处理。
十一、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并发症: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大量输血所致的并发症肺水肿;出血倾向;枸缘酸钠中毒反应。
2、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输血用具管理,有效预防致热源。
(2)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半小时给予抗过敏药物。
(3)输血前认真核对,严格遵守血液保存制度,不可使用过期、变质血液。
(4)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患、老年及小儿尤为注意。
(5)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3、处理措施(1)输血反应轻者,可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
输血反应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维持静脉通路,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