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文明社区测评标准》

《浙江省文明社区测评标准》

社区的专职工作者不少于人,规模在户以上的社区,每户配备名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办公经费、活动经费、人员经费按政策标准纳入政府财政保障。
社区有综合性多功能的室内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活动用房不少于100平方米,并建有个以上的室外晨、晚锻炼点,基本满足居民群众需要。

环境设施

社区设施建设布局合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新建住宅(年以后建造的电梯商品房)建有无障碍设施,功能健全。
新建住宅安装先进防盗装置,设有符合标准的消防设施、盗装置,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道无被占用、堵塞现象。







服务网络

健全社区服务站点,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开展有本社区特色的服务活动,实现社区服务的信息化、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为社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及时、有效的服务。

社区治安

社区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有固定工作场所和调解记录,建有治保会、调委会等群防群治队伍,充分发挥力量。
社区治安良好,未发生“八类”重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和火灾事故,居民安全感调查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达以上。
规范外来人员管理,流动人口超过人的社区,要依托社区警务室或者社会服务管理站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站(点);明确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做好社区闲散青少年、归正人员的教育管理,社区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活动。
四、申报要求
采取自愿申报方法,自评达到分以上方可申报。
浙江省文明社区测评标准
测评项目
指标名称
测评内容
分值







组织领导

社区党组织坚强有力,在居民中有威信,定期研究创建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
重视做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退休人员、流动人员、失业人员、人户分离人员中党员的管理。
发挥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一定的党建品牌,积极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搭建平台。
社区内无大声喧哗、无污言秽语、无寻衅滋事,邻里和睦,语言文明。







工作条件

社区工作者的年平均收入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职工年均工资水平,并为他们办理或接续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面积达到平方米以上,规模在户以上的社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平方米的标准配置。
建立健全社区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居务公开”,采用社区居民民主评议社区工作者等方式,自觉接受居民的监督,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达到以上。

社区共建

有健全的共建工作机制,做到“五有”:有一个共建领导机构、有一个共建工作班子、有一个共建工作的规划和计划、有一套共建制度和措施、有一笔必要的共建经费。
与辖区单位广泛开展共建活动,做到“五联”:思想道德教育联抓、环境卫生联搞、社会治安联防、服务工作联做、文化活动联办。
新建小区(年以后建造的)在重点要害部位安装电子监控,并有明显标识。
道路硬化整洁,窨井盖无缺失破损,下水道畅通,化粪池无满溢,无污水积留,无屋顶垃圾。
路灯、楼道灯亮灯率在以上。
建筑物外墙完好整洁,各种公共设施完好无损。
绿地率≥(老城区的绿地率≥)。
积极推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袋装化率,日产日清;建筑垃圾按规定管理,及时外运;与相邻社区结合部的环境整洁有序;居民对社区环境满意度达以上。
有健全的资源共享制度,辖区内单位的文体设施定期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服务。







宣传教育

重视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积极实施《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养成计划》,有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
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如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邻里互助、联谊活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增强节约意识,以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为重点,建设节约型家庭。
各级“文明家庭”总数达到社区家庭总数的以上。

社区公德

车辆进出、停放有序,小区内行车文明礼让。
居民无高空抛物现象,饲养宠物符合公安部门规定,不饲养家禽、家畜和无证犬。
居民生活方式健康,家庭娱乐等活动不妨碍邻里生活,婚丧喜庆节俭文明。
社区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无违法乱纪行为。

民主自治

社区居委会实行民主选举,选民参选率达以上,建立和完善业主委员会、居委会、议事协商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共同商讨社区重大事务,形成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
明确居委会届内任期目标,定有明确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学习、会议、办事等制度。
《浙江省文明社区测评标准》
说明:
一、文明社区申报条件
完成社区体制改革,已被命名为地级以上市(含)的市级文明社区,能在当地发挥先进示范作用。
二、测评内容
组织建设、思想道德、投入保障、平安管理、社区服务、文体生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测评方法
材料审核(以前一年和当年材料为依据)、实地考察、访问调查。
实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加强劳动关系协调与处理,社区劳动者总体就业率达到以上,无个月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
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依托物业公司,由党支部、居委会、物业公司联合组建志愿服务工作站,正常开展“学雷锋、献爱心”等志愿者活动,登记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占居民总数的以上。
社区内无乱搭建、乱张贴、乱涂画、乱设摊点等现象,无违规破墙开店,无车库或杂物间出租为生活居住用房现象,车棚楼道内无杂物堆放。







社区警务

社区建有警务室,有专职社区民警和民警值班制度,有专职或义务巡逻队,设有报警点。
进行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防破坏“四防”宣传教育。
实行治安全天候管理,安全防范设施健全,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等各项措施落实,居住小区有巡逻等安全防范制度,封闭小区有门卫值班。
发挥“社区讲堂”、“市民学校”、“市民论坛”等全民学习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社区学习网络。
定期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如社区用药知识宣传等活动),居民踊跃参与。
社区建有宣传栏或信息长廊,刊登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和各类宣传、科普文化信息,每季度更新内容。

文明家庭

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年度有计划、有措施、有载体,家庭参与创建面达以上,家庭美德知晓率达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