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2 质量守恒定律》分享人:清华大学史家昕
A .
B .
C . D
.
(2018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2018娄底)某有机物在9.6g 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 2和5.4g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 .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无法确定
(2018菏泽节选)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
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洗净、粉碎
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
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
关系如图所示:求:产生CO2的总质量为 g。
(2018绥化)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202137
反应后质量/g15321未知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4 D.物质Z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
质量守恒定律015种题型03
分享人:清华大学史家昕
本节要点小结
02
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
适用范围:化学反应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微观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及质量没有变化。
一定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种类、质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一定改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
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分子数目
考点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每种应用的依据?
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推断反应中化学计量数及比值
确定物质的质量
题型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例1.(2018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
定律的是( )
总结:当有气体参与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必须在密闭容
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
B .
C .
D .
C
例2.(2018苏州)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如下应:2KMnO 4+16HCl=2KCl+2MnCl 2+5X↑+8H 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 应是( )A .HClO B .ClO 2 C .O 2D .Cl 2解析:由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得X 的化学式是Cl 2。
D
例3.(2018娄底)某有机物在9.6g 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
8.8gCO 2和5.4g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 .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无法确定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8.8gCO 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8.8g ×16*2/44×100%=6.4g ,
5.4gH 2O 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5.4g ×16/18×100%=4.8g ,生成物
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和=6.4g+4.8g=11.2g ,11.2g >9.6g ;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1.2g ﹣9.6g=1.6g ,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题型三 确定物质质量
例4.(2018菏泽节选)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 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产生CO 2的总质量为 g。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CO 2的质量,为
25g+150g ﹣165.1g =9.9g 。
9.9
题型三 确定物质质量
例5.(2019长清区一模)由Cu(OH)2和CuO 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
取该混合物10g ,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 .6.4g B .64g C .12.8g D .13.5 g 解析:盐酸与Cu(OH)2、CuO 反应生成均生成CuCl 2和H 2O ,混合物中的铜元素完全转化到生成物氯化铜中,则溶液中氯化铜质量为:10g ×64%÷(64/135)=13.5g 。
D
例6.(2018聊城)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解题关键点: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析:由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 2+6H 2=== C 2H 4+4H 2O A 、该反应有单质氢气参加反应,生成了水,氢元素在反应前是0价,反应后是+1价,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错误;
B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不是原子,错误;
C 、该反应是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D 、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 2和H 2分子个数比为2:6=1:3,正确。
催化剂△
表格/柱状图/饼图/坐标系型
定反应物、生成物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不变的可能为催化剂写反应表达式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反应表达式,判断反应类型(化合或分解)定变化量
增加量或减少量标在相应物质下面,并求出未知量分析判断判断物质种类、质量比、化学计量数之比等
解题思路:
例7.(2018绥化)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 、Y 、Z 、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2137反应后质量/g
15321未知
A .物质Y 一定是单质
B .反应后物质Q 的质量为12g
C .反应过程中X 、Q 的质量比为9:4
D .物质Z 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20g﹣15g=5g,为反应物;Y的质量增加了32g﹣2g=30g,为生成物;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30g﹣5g=25g,故未测的数值为37g﹣25g=12g。
A、该反应为:X+Q→Y,故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错误;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正确;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5:25=1:5,错误;
D、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错误。
例8.(2019锦江区模拟)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a 、b 、c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
量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54%
B .b=6%
C .以上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丁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4%,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乙是反应物;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6%,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8%: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14%,则a=70%-14%=56%,错误;
B、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8%,b=8%,错误;
C、通过分析可知,甲、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D、丁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错误。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小结
分享人:清华大学史家昕
01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