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复习参考题二、简述题及论述题部分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
主要内容是:(1)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2)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3)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4)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5)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6)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
(1)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改革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落后状态,使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
(3)彼得一世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为北方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保证了法国瑞典等获胜国家获得大片领土。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国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3)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
主要影响:(1)和会与和约本身建立了以国际会议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2)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规定;(4)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意义?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其签汀的和约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把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第五,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即是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4.简述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欧洲大国举行这维也纳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商讨能反革命前的形势恢复到什么程度”,因此,会议的任务就是“恢复旧秩序”,重建欧洲的政治秩序。
会议确定的原则包括:(1)正统原则:承认1789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
(2)补偿原则:重整版图的过程中失去领土的国家及在对拿破仑力战有功的国家均给予补偿。
用小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3)势力均衡原则:确保在重整欧洲版图的过程中无一国家可取绝对的优势以如拿破仑般主宰欧洲。
(4)围堵法国原则:增强法国周边国家的力量,以围堵法国,以防其扩张。
5.对维也纳会议及其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
维也纳体系突出的特点是强权政治。
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对战败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
第一、它为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创造了一种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
该体系是一个五极均势结构,依靠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着欧洲的稳定。
第二、它堵塞法国向外扩张的渠道。
战胜国四强对法国的威胁心有余悸,深恐其卷土重来,因而增加法国周围国家的力量,堵塞法国向外扩张的渠道。
第三、它使俄国的势力局限于东欧,同时有利于英国履行其维持欧洲均势的作用。
第四、它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暂时的,相对的。
维也纳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在各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而非绝对的平衡。
平衡与均势只是暂时的,相对的。
从长远来看,不平衡才是绝对的,力量对比是在变化的,因此才有大国之间的兴衰更替。
第五、它追求封建体制的复辟又无视弱国的利益,因而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同时也是不正义的。
6.试析普法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
但战争是由法国发动的。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在1864年及1866年先后击败了丹麦和奥利,但法国却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诸邦,阻碍德国统一。
为此,在俾斯麦的策动下,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事端,令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
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投降而告结束。
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告建立德意志,德国遂告统一。
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军事格局,使法国受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
而德国成为强国,开始在欧洲拥有优势。
7.简述德意志帝国统一的影响。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统一无论对德国还是对欧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结束了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
第二、德国的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的统一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第三、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德国统一后建立起了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使德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国的统一是一场推动社会转型的政治革命,有利于德国社会的进步。
第四、改变了欧洲用到世界的政治格局。
德国统一后,成为欧洲强国,打破了法国独霸的局面,从而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8.简答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
奥斯曼帝国长期的对外征服和统治在给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的同时,又阻碍了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国库枯竭和税收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负担越来越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终于使帝国元气大伤,日趋衰落。
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帝国的经济技术停滞不前,缺乏当时西欧国家变革社会、提高生产力的动力。
(2)封建专制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帝国历任统治者和政府高官都很腐败,他们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获取经济利益。
9.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其性质而言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是在整个战争中只有从属的意义。
从战争的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酝酿的过程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体现在:(1)产生了两大政治后果:一是引起了包括十月革命在内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二是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2)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一是欧洲霸权遭到严重削弱;二是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欧陆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民族国家,同时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三是国际权力中心发生偏移,世界政治的权力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北美,并且由于俄国的崛起,权力重心也存在着向苏俄转移的迹象。
10.试述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内在矛盾。
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当承担战争罪责。
(2)重划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的疆界。
(3)承认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独立交划定它们的边界。
(4)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交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借地全部移交给日本。
(5)限制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军备。
(6)德国等战败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巨额赔款。
(7)成立国际联盟。
主要影响:(1)凡尔赛体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原奥匈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割给意大利,一部分归还波兰。
德国的疆界重新划分。
(2)凡尔赛体系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
奥斯曼帝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领地,只留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和亚洲的小亚细亚,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
(3)重新瓜分殖民地。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奥斯曼帝国的属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总之,凡尔赛体系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内在矛盾:维系凡尔赛体系的国际机构是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体系内隐含着许多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的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1.简述华盛顿体系体系的作用。
第一、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
“四国条约”的签订,解除了英日联合对美国的威胁,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扫清了障碍;“五国条约”的签署,使美国和英国取得了相同的制海权,英国的海上优势从此结束;“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创造了条件。
第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遏制。
第三、中国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总之,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宰割中国和遏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2.试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影响: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1)德俄奥土四大帝国被摧垮;(2)德国面积缩小,且东西互不连接;(3)欧洲出现7个新兴国家激起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战的祸根:即,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战胜国内部因分赃不均,矛盾重重;美日冲突,埋下太平洋战争祸根。
总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却为下一轮冲突创造了条件。
1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欧洲霸权遭到严重削弱;第二、国际权力中心发生转移;第三、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第四、新的国际争端正在酝酿,为新的国际关系添加了新内容。
14.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第一、巴黎和会带有浓厚的复仇色彩。
第二、巴黎和会缔结的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和约,是把战败国踩在脚下的和约。
第三、巴黎和会缔结的和约是掠夺性和约。
第四、巴黎和会缔结的和约是重新瓜分世界的和约。
15.论述国际联盟的性质及作用。
国际联盟是一战的产物,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①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原则”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②性质是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从本质来讲,国际联盟是英国、法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它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