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实录

《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节课,咱们就从生活出发,探索其中的数学知识。

(声调低)生:好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活动小组,仔细看看都有哪三组信息?(谈话式)师:看清楚了吗?有三个问题。

(不读,让学生看)会解决吗?生:会!师:其实以前学习过。

那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请同学们任选一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综合算式写在横线上,然后口算出得数填写在括号内,并想想看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请同学们在1号学具纸上完成。

开始停,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交流时,注意说清你的算式和得数各是多少。

谁来?这位同学,你选择的是的第几道题?读读你的算式和得数。

生交流算式和结果生:(4+2)X3=18师:说说你的想法生:先求出每组的男生和女生有多少人,再乘以三个小组,就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吗?生:可以师:你是怎么想的?先求出一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总和,再乘3.问大家:可以吗?有没有不同方法?你来?生:4X3+2X3师:结果呢?——哦,也是18。

你的想法呢?生:先看看男生有多少人,再看看女生有多少人,再相加,就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师:分别求出3个组男生和3个组女生的人数,再相加,也可以啊。

两位同学方法不同,但都求出了体育小组的总人数,思路很清晰。

继续,谁选择的第二小题?生:我的算式是(2+8)x5=50这是你的算式。

不同方法呢?2x5+8x5。

说的很完整!谁选择的最后一道题!你来!另一种呢,你来!生:我的综合算式是(10+15)X4=100师:另一种方法?生: 10x4+ 15x4=100大家同意吗?和第一道题,道理相同。

【设计意图:这种教学设计,主要是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虽然结果相同,但两个算式是不同的。

但它们之间好像又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引发探究欲望。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一)分类师:好了,同学们,我们运用以前的知识,非常好的解决了3个问题,得到了6个算式。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如果让你把这些算式分成2类,你打算怎样分?(生举手后再叫上台)谁愿意到台上来分给大家看看?师:这位同学你来!生如果不操作,师问:你打算把哪些分在一起?动手分分吧师:能告诉大家你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吗?生:这边都是合着算男生和女生的,师:分析的很有道理!左边都是先算了一个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也就是先算括号里——,两个数的和,(画加号)再算——乘;而右边是先算——两个乘,再相加。

生:左边都有括号,分在一起师:分析的很有道理,请回!左边都有括号?(面向全体),也就是先算括号里————两个数的和,(画加号)再算——乘;而右边是先算——两个乘,再相加(只画第一题)师:好,对算式有了初步了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刚的计算结果,这两道算式的得数怎么样?生:一样的师:这两组呢?生:相等师:既然结果一样,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师:现在我们得到了三组等式。

同学们,仔细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是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得数呢?生:一样师:是呀,算式不一样,得数却一样,仔细想想,这样的两个算式会不会有什么联系?(二)观察发现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再仔细想一想,他们都有什么特点(手指x3,稍停,再指右边x3)看来同学们都有想法了,同桌交流一下:生1:都x3——师:能上来指给大家看看吗?哪里x3了?(描红)大家同意吗?师:那有没有更深入的发现,左右两边都是谁在x3?问身边同学,你能说说吗?没想好,不要紧,回到座位上,再想一想!师:谁来说左右两边都是谁在乘3?生:左边都是4+2乘3,右边都是分开乘3。

师:来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左边用4和2的和x3,右边是先用——4x3,再用2x3,(画线)也就是4和2分别x3,再相加。

可以吗?师:这个发现很有价值,谁再说说看,左边右边都是谁在乘3?师:谁还想再来说说!生2:第一个都是4,第二个都是2师:能上来指给大家看看吗?左右两边都有4和2,那他们都是怎样乘3的呢?你有没有更深入的发现?谁来帮帮他!师:你是说右边算式是用4和2在分别乘3,你能不能再说一遍,右边算式中的4和2都是怎么来的?生:就是左边的算式的4和2师:来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左边用4和2的和x3,右边是先用——4x3,再用2x3,(画线)我们也可以说右边是4和2分别x3,再相加。

行不行?这个发现很有价值。

谁还想再说再说说看!非常好!生3:都展开乘3了师:以第一道题为例,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看,左右两边都把谁展开乘了吗?谁还想再说说看!非常好!生说不上,师说:来,同学们我们一起帮帮他。

你能再说一遍吗?(三)、翻提板(快说)这组等式有这样的特点,那这两组等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生——一样!师:真的吗?注意看,如果把它们反过来,(老师动作快有节奏)现在你能说出这个算式是什么吗?(慢慢说)生:——师:大家觉得他说的对不对,我们一起看答案。

如果对,我们给点掌声好不好。

掌声在哪里?师:这位同学,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算式的?(慢)生:分别求出男生女生人数师:你是借助情景进行分析,有没有谁抛开情景,通过算式的特点来说说原因呢?生:右边是把2和8分别乘5师:大家同意吗?他抓住问题的关键。

左边算式是2和8的和x5,右边的算式是2和8分别乘5再相加!他是根据左边的算式推想出右边的算式。

师:谁能根据右边的算式推想出左边这个算式是什么呢?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了。

来,最后边的男生生:(10+15)x4一起来看,对不对,来看答案!掌声啊,(学生鼓掌)说说你的想法,生:我的想法是先求出男生和女生一个小组的人数,再求出四个小组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分配律的算理,使得抽象的运算定律不再难理解——其实学生很早以前就接触过分配律,在观察、比较中感知分配律的外在变化规律,最后通过举例验证从乘法的意义角度进一步理解算理,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

同时根据课堂的动态生成及时对规律进行拓展。

】三、提出猜想猜想验证(一)提出猜想真好,同学们在数学的领域里,只要肯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就能探索出更多的奥秘。

(板书:观察)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三组算式都有相同的特点。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右边都是这两个数分别乘括号外的数,再相加。

结果怎么样?老师把大家的发现记录下来,(边贴边读)是这样吗?(板书)——问题来了,既然这些算式都有这样的特点,那是不是任意找出三个数,组成有这样特点的两个算式,(手势横着指)结果都相等呢?你觉得呢?生:相等!师:大家觉得呢?相等!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猜想)那这个猜想成立吗?口说无凭,还应该——?对,验证!(验证)谁能像这样举出一组例子?生1:(20+30)x4和20x 4+30x 4师:来,看看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算式?师:你觉得是不是这样?来,我们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左边的得数是生:200师:右边的得数是——?生:80+120=200师:两边得数的结果怎么样?生:相等师:这位同学举得例子验证了这个猜想是成立的,这是人家的例子,那们想不想自己来验证一下。

——想!好,来看要求,1、想一想,除了像刚刚这些例子用了比较小的数,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数举例验证?生:(500+380)x4,,当然可以借助计算器进行。

各小组的记录员在学具带中的小组探究表上记录下你们的发现,交流时,各小组可以选派两名代表。

师:清楚了吗?那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一下,开始!(二)验证猜想师:停,三组动作最快,哪个小组来交流。

好,六组。

下面的同学仔细听,看看他们小组的发现和你们是不是一样的?(交流时纸要放正位置)生:我们小组是用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举得例子,例子分别是:⑴(2+7)x 3=2 x 3+7 x 3⑵(25+21)x2=25 x 2+21 x 2⑶(450+141)x4=450 x 4+141 x 4我们发现结果相等。

师:非常有想法?还有哪个小组想来说一下?生:我们小组是用整十的,整百的,整千的进行验证。

例子有:⑴(40+50)x 9=40x9+50 x 9⑵(200+500)x7=200 x 7+500 x 7⑶(5000+1000)x5=5000 x5+7000 x 5通过验证,我们发现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结果相等。

师:哦,结果相等,非常好。

这是小组说话非常完整,说话也不错,请回。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有两个小组通过他们的验证,都发现结果是相等的,验证了我们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你们举的例子相等吗?生:相等师:老师相信大家肯定句了很多的例子,这样吧,快和你身边的小组交换看一下。

生交流师:好,停!刚刚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终于得出了我们最终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什么啊?师生共同: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结果相等。

现在我们可以把原来的问号擦掉了吗?生:可以师:好,换成叹号!同学们,科学家也进行了大量,全面的验证,最后得出的结论和我们是一样的,其实我们今天研究的这个运算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设计意图:这个设计是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严谨的,不能妄下结论。

苦思冥想之际,点子图的出现,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数形结合,运用乘法的意义,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四、总结归纳乘法意义那同学们想:那同学们想以上我们写出了很多这样特点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还能写出来吗?能写得完吗?能不能用一个等式代替这些所有的等式呢?可以借助一些数学符号,比如图形,字母,你来说生:我是用图形(师:这位同学用图形表示的,挺有新意的。

谁还想说?生:(a+b)x c= axc+b xc师:用字母表示的。

两种方法道理相同,都表示出了乘法分配律。

那把图形和字母进行比较,你们觉得那种方法更简洁啊?字母!(老师把图形擦掉可以吗)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确实如此。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习惯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律。

经过探索,我们得出了乘法分配律,并且用字母表示出来了,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点子图进一步理解。

能数清这一行有多少个吗?我们用a表示,有这样的c行,谁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点子的总个数吗?axc,这些红点有多少个呢?bxc。

一共的个数是?+ 注意点子动起来了,合二为一,他们的总个数变了吗?现在一行的个数是a+b,那总个数还可以怎样表示?生:(a+b)x c师:对啊,瞧,乘法分配律又一次出现了。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最终表示出了乘法分配律,并借助点子图进一步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