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及管理

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及管理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改变学习方式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符合生本教育体系的“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之行为观”,以及“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的评价观。

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本土文化的根基。

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来,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探究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管理、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两年来,我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虽还谈不上取得什么成绩,但看到“小组学习”已完全进入良性循环,看到了学生的变化,下面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经验:一、学习小组的合理搭建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

2011年秋学期我代的班共有36人,6人一组,分成6组。

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要根据班里人数和优秀生数而定。

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男女搭配,学科均衡,性格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三是小组成员一段时间要保持稳定,一般一学期一换。

每学期开学初,我依据上学期期末总成绩的前6名,确定为六个小组的组长,这样可给现在的小组长一个竞争的压力和危机感,又给其他同学竞争小组长的机会。

组长确定好了,再由小组长按照分组的原则,几个组轮流选自己的组员。

二、培训小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成绩优秀学生担任小组长,在组内才有威信,负责全组的组织、指导、分工、协调、等工作,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第三,帮助学习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学习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荣耀感,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的工作。

三、小组第一次合作小组的第一次合作就是由组长主持召开小组会议,在组内选好生活小组长、监察员、学科代表、制定小组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和职责等等,组长主要负责学习和小组的全面工作,生活组长负责小组的值日和日常的其它一些事,检察员主要负责制度的执行和小组日志记录,为了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小组的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负责一个学科的学习和指导,也就是学科代表,这样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任,都能为小组争光出力。

四、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我代的2012届在八年级时六个小组的名字分别是。

在九年级时六个小组的名子分别是。

这响亮富有激情的名字,主要是增强斗志和朝气,起激励作用.五、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编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1号至6号,为了不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老师不要参与编号,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组长主持学生自愿申请号码,出我意料的是学生都表现的很谦虚,都争着要6号,这样小组为了以后竞争不吃亏,会实事求是的编号,组内达成共识,按照考试成绩总分排名,1号一般都是组长,6号一般是成绩最靠后的,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号码相同.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时指定同一号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或者同一号的学生在班里展示,组间评价时公平合理,令人心服口服,形成良性竞争,个人的表现代表小组的表现,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争取每一个成员都不能给小组拉后腿。

六、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要合作就要讲究分工,有分工才称得上是合作。

应该指出,有没有明确的分工是决定“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的“小组活动”之所以流于形式,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分工。

一个题目下来,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完了事,谁也不会留心听别人说些什么,既没有主持,也没有听众,更没有评价。

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有时会比老师事必躬亲效果好。

因此,我在组建学习小组以后,首先向小组长交代组建学习小组的重要性,对管理小组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并要求各个组长严格要求自己,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做到的事情组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同时交代组长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使组长明白自己担当的不但是个班级的职位,还肩负着管理班级的一份责任。

并且,先由各位组长自己编写组长工作职责,以及组长对组员的奖罚制度,最后把组长的工作职责汇总成一份,让每位组长都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

在今后的学习、活动、管理等各项事物过程中,各个学习组长不但要认真完成我交给的任务,同时要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带动每位组员,促使本组每个组员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如果哪位组长不能胜任本组的管理工作,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本组成员可以向我提出请求免除其组长职务。

经过老师的多次引导,和组员帮助仍无法改正,然后再重新提出组长人选。

小组长在学习上更要起带头作用,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不能保持班里前六名,那么下学期将不能继续担任组长。

小组长平时的工作也很多,比如检查本组同学完成作业的情况,课堂调配发言人员,带领本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然后将疑问反映到班级中。

甚至本小组内出现了同学间的纠纷,小组长都要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报告给老师。

每项工作对一个孩子来说不是很容易,刚开始,告状的人很多,不是反映组长管理太严格,就是说组长没有很好履行组长的职责。

后来经过再三谈话,示范,总结,表扬,奖励等多种方式,各个小组出现了比成绩、比纪律,比卫生、比学习成绩的良好势头,小组工作很好地促进了班级管理。

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生本的课堂是离不开讨论,离不开合作学习的,所以一定要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一个可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才能使学生进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学习状态。

第一、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为此我精心编了一套合作规则技能和合作技能“七字诀”:听取发言要专心,注视对方动脑筋;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

求助别人要心诚,得到帮助表谢意;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

自控发言尽量轻,服从集体留个性;帮助同学要主动,诲人不倦情谊浓。

建议之前多思考,分工合作效果好;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

第二、设前置学习,这是预习也是本节课学习的开端,组长负责指导和监督前置学习情况,促使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要为学习的问题献策献力,查资料、交流研讨、互帮互学,确保每个组员上台展示都要出彩。

表现好坏,关乎本小组的声誉与分值高低,所以这个做法可以促进组长与组员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合作性;让学生上台展示,展示得好可以大大提升个人的自信心与本组的集体荣誉感,展示不好其他学生可以很踊跃地上台帮助与展示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相当于批改作业。

最后师生实时地进行评价,在评价激励中促超越,适当做超越自己挑战有难度的题目。

以上的做法符合了本教育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也就是终身性原则。

第三、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

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在教学“指出三角形的高”时,我给每组准备一份图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找高所需的学具,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发现有的小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在活动时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但是也有几个组表现得很好,任务完成得很快,而且还发现“锐角三角形三条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这时我就问:“请对比自己小组的操作结论,组内再验证这一发现是否正确?”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合作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第四、笔者认为要践行生本教育,必须实时改变课堂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应该是顺应课堂所出现的问题而作相应的变化,没有一套理论是任何时间与空间都适用的。

我的观点就是:评价机制应该是每时每刻都要做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是管理方面,荆志强老师在这方面虽不是完美的,但是他的经验是成功的。

他认为以学生管理学生比起老师管理学生更适用,特别是他那个例子发动多数力量管理组内某个厌学的学生效果明显。

一个老师不会和不善于用学生管理学生,那肯定不是一个出色的老师,用学生管理学生,解放了教师的艰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要在这方面做得好,前提是要相信学生,然后就是放手让学生去做事,老师只是适时点拨一下。

八、兵教兵、兵练兵;小老师、大徒弟。

各小组优差搭配,让学生在小组内“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我把6人组又分为三队子,两人一小队,一个是小老师,另一个就是大徒弟。

一般组内1、2、3号同学都是小老师,4、5、6号同学都是大徒弟,有问题先是师徒俩一块解决,解决不掉,师徒俩就一块找组长解决,小老师要在一学期内使大徒弟的成绩进步了,那就奖励小老师,大徒弟就要准备一份精美纪念品赠送给小老师。

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能适合学生讲解的,就让学生在班里过一把当大老师瘾,例如,在上《三角形相似》一章时,与三角形全等类比就很容易懂,我就把《三角形相似》一章分成十二个课时,我把每一个课时的课题张贴在教室里,由同学们自愿选择一个课时在班里讲课,一个课间的功夫把课题争抢完了,有的同学没抢的课题很后悔,反映了学生都爱讲课,都敢讲课,完全暴露了学生爱展示好表现的天性,又说明了学生都很自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