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

1.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为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高低的尺度。

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2.举例说明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综合题)
一、生产过程中的诸因素
(一)市场调研与开发设计
(二)原材料质量
(三)生产工艺和设备
(四)成品检验与质量控制
(五)商品包装
二、流通过程中的诸因素
(一)运输
(二)仓储
(三)销售服务
三、使用过程中的诸因素
(一)商品的安装
(二)商品的使用
(三)商品的保养
3.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三全一多样)
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全员的质量管理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5.PDCA法的意义和特点
(1)P(PLAN)--计划;D(Do)--执行;
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2)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4个阶段、8个步骤。

①周而复始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

②大环带小环
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③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④统计的工具
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

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种工具"。

6.“同位类、上位类、下位类”、线分类法的特点
表:线分类体系中各种类目之间的关系
线分类法特点:1.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适用于手工操作,又便于计算机处理;2.缺点:弹性较差。

一旦分类完成,其分类体系结构便不再能改动。

7.主要的商品分类标志
商品分类标志主要有商品的用途、原料、生产方法、化学成分、使用状态等最基本的属性和特征。

8.商品目录的级别、常用的商品目录
国际商品目录
国家商品目录
部门商品目录
地区及企业商品目录
常用的商品目录指的就是《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
9.《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的编制方法,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7635—87)1987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编码方法:
1 、为层次代码结构,共分四层(不包括门类),每层均以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 、每层的代码一般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最多编至“99”。

3 、各层中数字为“99”的代码均表示收容类目。

4 、各层均留有适当空码,以备增加或调整类目用。

10.商品条码的优点、作用
能够快速、准确地输入,并由计算机自动存储、分类排序、统计、打印或显示;实现售货、订货的自动化管理,而且通过产、供、销信息系统将销售信息及时提供给生产厂家,实现了产、供、销之间的现代化管理。

11.EAN-13码的结构、意义,校验码的计算
1、符号结构:由13位数字码及对应的条码符号组成。

2、字符结构:
项目左侧空白
区起始符左侧数据

中间分隔

右侧数据

校验符终止符右测空白

模块数11 3 42 5 35 7 3 9
EAN条形码与UPC条形码可以兼容。

3、13位数字码的意义:前缀码:由前二、三位数字组成;制造厂商代码:由四、五位数字组成,用来标识商品
的制造厂家;商品代码(或商品项目代码):五位数字组成,用来标识商品特征及属性或具体的商品项目。

校验码:是最后一位数字,用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校验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一般由承接条码胶片制做单位根据一定的运算规则由以上三部分数学计算得出。

4、校验码的计算
先按由右至左的顺序将包括校验码在内的号码编号(校验码的代码位置序号为1);
计算步骤:
1.将所有偶数位的数字代码求和并乘以3 ;
2.从代码位置序号3开始,所有奇数位的数字代码求和;
3.将步骤1与步骤2的结果相加;
4. 用大于或等于步骤3所得结果且为10最小整数倍的数减去步骤3所得结果,
其差即为所求校验码的值。

12.标准的级别及常见标准
按照标准发生作用的范围或审批权限,可以分为:
1、国际标准
2、区域标准
3、国家标准
4、行业标准
5、地方标准
6、企业(公司)标准。

13.按标准的约束程度分类法
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