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复习教案《物态变化》

中考复习教案《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中考复习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基础知识,深入挖掘学生知识盲点,达成第一轮中考复习目标。

[专题解读]
1、考纲要求: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

2、中考概况:
从历年广东省的中考试题来看,《物态变化》在中考中所占比例约为3~6%;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热现象定性的叙述,不涉及量的计算,由于热现象跟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所以命题的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于选择、填空和实验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复习成果的展示、分析与拓展,从多侧面多维度建立本章知识框架。

2、通过认识误区的解析,突破本章知识盲点和难点。

3、通过典型试题分析,了解中考常见题型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重点难点]
1、重点:构建本章知识框架;
2、难点:应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复习
(1)学生自主系统化本章知识
优秀作业展示,班级讨论,探索高效复习方案;
(2)课堂基础知识小测试
通过现场测评,了解学生自主复习效果;
(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
第一类:温度计的读数问题
馨提示:读数时要找准零刻线的位置以及分辨清分度值
第二类: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馨提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收热量。

第三类:液体沸腾的特点
温馨提示:液体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第四类:对“白气”的理解
温馨提示:“白气”是指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师生共同完成,突破知识难点;
二、典型例题分析
1、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的理解
例1: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
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D、珠海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例2: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
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态,达到果蔬脱水的目的。

例3: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根据我现在的体温判
断,我正在。

因我的较大,所以汽车发动机的散热装置用我来做循环冷却剂。

2、考查考生理解“温度—时间”图象的能力
例4:下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
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例5: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
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
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
化过程的是()
3、考查考生应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例6:寒冷的冬天,小刚的奶奶早晨将洗好的衣服拿到室外晾晒,小刚发现晾晒的衣服在冒热气;中午,他放学回来,发现这些衣服变硬了;傍晚,奶奶将衣服收到室内,小刚发现衣服干了;过了一会儿,一小部分没干的地方又湿了;第二早晨,小刚又发现本来是湿的又干了。

请同学们讨论上述情景中有哪些物理现象?
三、过关测试
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2、小明同学买了一块新鲜的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他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冻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主要原因是()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膨胀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
D、豆腐里的水遇冷结成冰,而后熔化成水而成的;
3、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

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图22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
收淡水。

则: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
水桶中,得到淡水。

4、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