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闸专项施工方案

水闸专项施工方案

XXX工程水闸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简况本工程水闸施工主要为1#、2#水闸施工,均位于堤岸沿线,桩号分别为K0+581、K1+717,1#水闸净宽12m、2#水闸净宽8m,闸门选用成品钢坝闸门。

水闸为闸桥一体设计,即兼有道路功能。

在成型的堤岸围堰上进行反开挖做外围堰施工提供水闸施工基坑。

水闸闸施工完毕试运行验收后将外围堰进行拆除。

水闸施工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见表1:表1 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二、施工总体部署首先进行测量定位,填筑外挡水围堰;围堰形成后,进行基坑开挖施工;然后进行垫层、碎石、砼施工;最后进行土方(砂)回填、桥面铺装、锥坡、浆砌石等附属工程施工;中间穿插闸门安装施工。

1、施工道路布置利用土方施工已形成道路,材料进场困难时视现场情况硬化部分道路处理。

2、施工用电用水布置目前施工现场沿岸堤布置有1#、2#、3#变压器配电柜,主要考虑从本施工地段就近变压器配电柜接入,平均距离1.5km。

施工用水就近打井取用。

3、二场布置钢筋、模板就近布置在1#桥施工作业面,占地约1000m2。

4、临建布置就近布置在1#施工作业面,高峰期约需要作业人员50人,以4m2/人考虑,需要大约200m2的生活住宿的临建。

5、主要施工材料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天泵入仓;钢筋、模板、铜止水、钢板等从市场现购;闸门业主提供。

三、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3.1土方工程3.1.1外围堰施工(1)围堰采用粘土回填,按顶高17m顶宽10m坡比1:2.5设计施工。

2#闸围堰布置及基坑开挖同1#闸。

(2)围堰填筑采用进占法施工。

从料场取粘土,自卸汽车运输至现场,进占法卸料,水上部分采用D85推土机铺料, 20T振动碾分层碾压密实。

(3)在围堰填筑时,应尽量考虑将底部淤泥挤出,当淤泥过厚的时候,要进行水下清淤工作。

由于水深一般都不超过2.5m,以PC200直接将淤泥挖除即可。

(4)围堰本身作为施工运输道路使用,同时在整个施工期间起到护岸的作用,施工时选取的填筑料质量要合格,要求达到设计对于堤岸填筑土方的质量要求,采用振动碾碾压,碾压遍数不小于6遍,压实度不小于0.9。

(5)围堰部分同时作为外堤的一部分,填筑位置要求准确,严格按照施工前测量放出的填筑边线推进,尽量避免向外侧超填而影响堤岸的线形和美观,如出现超填时,要及时予以清理整修。

(6)为保证整个堤岸的道路畅通,在填筑成型的围堰顶铺筑60cm碎石,形成泥结石路面,确保堤岸沿线施工的强度。

3.1.2基坑开挖施工外挡水围堰形成抽干基坑水后,首先进行原始地形测量,按图纸加宽1m作业面放样开挖,坡比1:2.5,开挖土方堆弃于三角围堰区。

(1)测量人员按照设计要求测量放样,划定削坡边线,现场标示开挖高度。

开挖区周边采用PC200反铲挖排水沟。

(2)开挖以反铲为主,人工配合修整,土方开挖一次性开挖到位,保留15cm 采用人工挖除。

开挖弃渣和可利用土方分别用12t自卸车运输至弃料场或填筑区。

(3)当基坑开挖成型后,将自检情况填表,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

若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案进行处理,若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1.3基坑回填施工按设计要求的填筑材料及压实指标进行分层回填。

3.2 基础处理在验收合格的基面上,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碎石找平,振动碾碾压后进行C15垫层浇筑,局部淤泥地带粗砂换填。

3.3 砼浇筑水闸工程砼浇筑包括闸室、交通桥、挡墙及护底砼浇筑。

闸室分三次五仓浇筑,第一次浇筑高程至13.7m,第二次浇筑高程至17.7m,第三次盖板施工;交通桥分两次两仓施工,第一次浇筑高程至13.7m,第二次浇筑成型;挡墙分四次八仓浇筑;护底分三次三仓浇筑。

仓与仓之间利用铜止水连接。

3.3.1钢筋施工所有进场钢筋应按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检验。

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分批验收,分别堆放,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以遮盖,并立牌便于识别。

材料进场后,每批任选2根,截取一组钢筋试样,进行拉伸、冷弯、可焊性试验,同时报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位置的偏差不得超过容许偏差,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钢筋安装完毕后,将自检情况填写《钢筋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表》,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到下一工序施工。

3.3.2接地施工按照图纸要求施工。

(1)接地体的制作熟悉图纸、依据图纸的型号规格采购材料,进行校正、除锈、加工制作。

(2)接地网的埋设、连接①配合土建同步进行埋设,埋设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对接地装置要用角铁或圆钢进行保护以防止接地装置发生机械损伤。

②接地线应采用搭接焊接,焊缝的长度和质量要求,应符合施工图纸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一2006)的规定: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焊接应可靠无虚焊。

焊接后应将焊件和焊缝清理干净,并加涂防腐涂料。

凡从接地装置中引出的延伸部分均应设明显标记,并采取防腐和保护措施。

③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

④接地线埋设深度,在施工图纸未规定时,其顶面埋设深度应不小于0.6m。

埋设在混凝土内的接地线应敷设在混凝土的保护层内。

⑤按施工图纸的规定,将埋设的接地装置从建筑物构件以及其它地方引出,其延伸位置应能保证后续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⑥引至外部接地连接线的安装,应便于检查和设备的拆卸与检修,接地线不得作其它用途。

⑦所有钢结构构件,应按施工图纸的规定接地。

⑧接地线通过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按施工图纸规定采取过缝措施。

⑨隐蔽部分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做好中间检查及验收记录。

⑩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技术要求①接地装置敷设技术要求Ⅰ、接地线在与公路、管道等交叉及其他可能使接地线遭损伤处,应用管子加以保护。

Ⅱ、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

Ⅲ、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连接。

Ⅳ、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连接。

Ⅴ、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接。

②人工接地线安装技术要求Ⅰ、应安装在便于检查又不影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Ⅱ、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为0.5~1.5m;垂直部分为1.5~3m;转弯部分为0.3~0.5m。

Ⅲ、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

Ⅳ、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为250~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的间隙为10~15mm。

Ⅴ、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件缩缝、沉降缝时,应设置补偿器。

Ⅵ、接地线应用防腐处理,防腐层完好,标识齐全明显。

3.3.2模板支架施工模板采用钢模板现场组装。

满堂脚手架施工,脚手架下部地基密实,设有方木垫板,脚手架搭设要考虑人员上下的扶梯,扶梯设有护栏,扶梯的爬升角度不应超过45度。

脚手架的搭设随同施工进度进行搭设,顶部设有工作平台,四周挂设安全网及护栏。

下铺不小于5cm厚的木板。

3.3.3砼浇筑施工砼采用商品砼,砼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人工配合天泵入模,插入式振动器振捣,人工收面。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砼浇注。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用海绵或泡沫填塞严密。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面要涂刷脱模剂,砼浇注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的坍落度,按设计要求控制坍落度。

混凝土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分层应水平,分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

在每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混凝土的灌入及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振动棒振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过程中,振动棒与模板间距保持5-10cm,并避免碰撞钢筋,不得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钢筋施加振动。

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出现较大的气泡。

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浇筑完毕时,要进行收浆,并及时向表面洒水养护(水质与拌和用水相同),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d。

当承台与流动性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混凝土在浇筑后7d不受水的冲刷侵袭;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各种外加荷载。

混凝土要在一次作业中浇筑完成,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

脱模时的强度宜为0.2-0.5MPa。

3.4 闸门安装施工准备→底节门叶吊装、锁定于孔口13.50m高程锁定梁上→依次吊装、调整第二至顶节门叶→节间焊缝焊接→门体整体测量、校正合格→滑道、侧轮、水封、充水阀等附件安装→整体起吊、沉放入槽→闸门试验→清理、防腐→验收。

(1)闸门安装准备Ⅰ到货验收闸门到货后,对到货设备进行清点和检查。

包括门叶和附件的数量清点、安装编号的检查和门叶在运输过程中损坏情况的检查,各节门叶组合处定位标记是否明显,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监理协调解决。

Ⅱ技术准备编制详细的安装施工方案、焊接工艺指导书、防腐施工工艺措施等,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按照经监理审批过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Ⅲ安装前的检查、清理按照施工图纸规定的内容,全面检查设备构件以及零部件的完整性和完好性,核对、复测门槽埋件的最终安装尺寸,并做好记录。

清理门槽内杂物,并对门槽工作面进行清洗。

(2) 安装工艺进水口拦污栅、进水口检修闸门、进水口事故闸门安装,采用将分节门叶在孔口立式拼焊、连接成整体,而后整体沉放入槽方式进行。

Ⅰ运输与吊装利用50t平板拖车,两台75t吊机卸车、孔口组装,整体沉放入槽,并准备10个千斤顶。

Ⅱ门体组装、焊接组装:首先将底节门叶吊入并锁定在孔口,调整门叶的垂直度等误差满足要求后,吊装相邻的第二节门叶。

使用调节螺栓调节两节门叶整体的平面度、直线度、扭曲、支撑部位及水封座板平面度等,待各项误差调整至允许范围内后,两节门叶牢固点焊连接。

而后用相同方法依次、顺序吊入其他节。

分节门叶吊入时,要对好定位标记,且每吊入一节,需与下面已吊入节整体调整门叶误差,合格后将分节门叶节间焊缝点焊牢固。

每节整体制造,在节间连接时,注意框架对齐,栅条对齐,栅条在左右和前后方向的最大错位应调整至小于栅条厚度的0.5倍。

安装完成,吊入栅槽,检验合格后,作转动试验,检查栅体在槽中的运行情况,应做到无卡阻和连接可靠。

闸门焊接:分节门叶吊装完成,整体点焊牢固、调整完毕后,进行节间焊缝工地焊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