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的地方,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
避免选择在其他蜂场蜜蜂过境地(其它蜂场蜜蜂飞经的地方。
“过境地”易出现盗蜂)。
(二)蜂群的排列中蜂的认巢能力差,但嗅觉灵敏,当采用紧挨、横列的方式布置蜂群时,工蜂常误入邻巢,并引起格斗。
因此,中蜂蜂箱,应依据地形、地物尽可能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应尽可能错开。
在山区,利用斜坡布置蜂群,可使各箱的巢门方向、前后高低各不相同,甚为理想。
如果放蜂场地有限,蜂群排放密集,可在蜂箱前壁涂以黄、蓝、白、青等不同颜色和设置不同图案方便蜜蜂认巢。
对于转地采蜜的中蜂群,由于场地比较小,可以3~4群为1组进行排列,组距1~1.5 m。
但2箱相靠时,其巢门应错开45°~90°。
当场地小、蜂群多,需要密排时,可采取分批进场的办法,把先迁来的蜂群在全场布开,2~3d后,再把后迁入的蜂群插入前批各箱的旁侧,这样可以减少迷巢现象。
饲养少量的蜂群,可选择在比较安静的屋檐下或篱笆边作单箱排列。
矮树丛多的场地,蜂箱可以安置在树丛一侧或周围,以矮树丛作为工蜂飞翔和处女王婚飞的自然标记,也可以减少迷巢现象。
蜂箱排列时,应采用箱架或竹(木)桩将蜂箱支离地面300~400mm,以防蚂蚁、白蚁及蟾蜍为害。
中蜂和意蜂一般不宜同场饲养,尤其时缺蜜季节,西方蜜蜂容易侵入中蜂群内盗蜜,致使中蜂缺蜜,严重时引起中蜂逃群。
(三)中蜂的饲喂养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授粉、取蜜和获得其他一些产品,而饲喂蜂群,正是为了上述目的所要采取的一种手段。
因此,“该取则取,该喂则喂”,是养蜂入员在管理蜂群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喂蜂的饲料,主要有糖浆、花粉、水等。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防止蜜蜂受饿。
其方法有:(1)补饲蜂蜜。
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
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直接倒入箱内的空脾上)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
(2)补饲糖浆。
糖浆是以白糖加水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2份白糖加1份水),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刺激蜂王产卵和促进工蜂育虫。
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为止。
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对蜂群进行饲喂,应注意:⑴不用来路不明的蜂蜜喂蜂,以防止蜂病的传染;⑵缺蜜群和强群多喂,反之少喂;⑶无粉期不奖励饲喂,以防蜜蜂空飞;⑷傍晚喂,白天不喂,饲喂期间要缩小巢门,以防盗蜂;⑸饲喂量以当晚食完为度;⑹在蜜源中断期喂蜂,应该防盗蜂,以免造成管理上的麻烦;⑺红糖、散包土糖、饴糖、甘露蜜等,在北方均不可当作越冬调料,以保障蜂群安全越冬。
3.饲喂花粉:花粉是蜜蜂食物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蜂群采集花粉,主要是用来调制蜂粮养育幼虫。
1个强群在1年中,大约要采集25~35kg花粉。
1万只幼虫在发育过程中需消耗蜂粮1.2~1.5kg。
粉源不足,会造成蜂王产卵减少和幼虫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蜜蜂群势的发展。
此外,还会引起蜜蜂早衰及分泌王浆和蜂蜡的能力降低。
因此,当蜂群在繁殖期内如果外界缺乏粉源时,必须及时补喂花粉。
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
饲喂方法如下:(1)液喂。
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入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
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
遇寒流时,经常采用此法。
将花粉拌糖浆制成花粉团的方式饲喂。
(3)粉团。
将花粉用适量50%浓度的糖浆拌匀后,放置12~24h,让糖浆渗入花粉团后,再酌情加入适量糖浆把花粉揉成团。
尔后,将花粉搂成长圆形小团,放在群内巢框上梁供蜜蜂自行取食。
花粉团大小,以蜜蜂能在3d内取食完为度。
4.饲喂水分及盐类。
一般每个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浆中加入1%的食盐(或水中加0.3%的食盐)。
外界气候适宜的时候,蜜蜂一般会外出采水。
但在外界水源不好或天气状况恶劣的时候,必须要人工喂水。
一般情况下蜜蜂可通过采蜜采粉从中摄取盐份,春繁时期,越夏期需要饲喂盐水。
(四)日常管理注意的事项。
1、蜂群检查(目的是了解蜂群内部情况)。
减少开箱检查蜂群的操作。
(1)全面检查(要求外界温度在14℃以上)。
结合蜂群调整,只在每一阶段的开始或结束进行一次;每次检查只关注群势、蜂子及发育、粉蜜饲料贮存和蜂脾比。
(2)局部检查。
必要时,开箱提出1~2脾检查某一问题。
贮蜜情况:提边脾,有蜜表明不缺;如边脾蜜不足,提边2脾,有角蜜表明不缺;蜂王及蜂子发育:在蜂巢中部提脾,有卵虫,无改造王台,则有王;可直接观察幼虫的发育情况。
(3)箱外观察。
在蜜蜂巢外活动的时段,在箱外观察蜜蜂在巢门前活动情况判断。
2、群势调整。
保持蜂群适当的群势,不饲养弱群。
(1)蜂群合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蜂群合并成为一个蜂群。
失去蜂王又没有贮备蜂王,交尾失败的新分群,失去生产能力的弱小群,越冬前群势在四框蜂以下的弱小群体,都需要进行合并。
合并时,要把弱群并入强群,无王群并入有王群,合并了两箱蜂相邻,若合并的蜂群有蜂王,应在合并前一两天,将品质差的蜂王淘汰。
(2)人工分群,从一至数群蜜蜂中,抽取数张巢脾,组成一个新蜂群。
给新分的峰群要诱入优质的蜂王或成熟的王台。
3、防止异味接触。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
饲养中华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
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华蜜蜂接受,防止飞逃。
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五)巢脾的修造中蜂喜爱新脾,厌恶旧脾,饲养中蜂要注意不失时机修造新脾,做到常年使用新脾。
中蜂造脾,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⒈造脾最适时期。
①当蜜蜂携带着大量粉蜜涌进蜂巢,巢脾上出现粉圈;②巢框上梁表面发白,即出现白色蜡点;③蜜蜂开始在巢脾下添造新巢房。
⒉造脾前的准备。
在造脾前2~3d要做好造脾得准备工作:①把蜂群内无子或少子的旧脾抽出,使群内蜜蜂密集;②对造脾蜂群实施奖励饲喂,促使蜜蜂泌蜡造脾。
⒊造脾的方式方法。
为了发挥蜜蜂的造脾积极性,诱导蜜蜂适时造脾,应根据蜂群的具体条件,分别采取以下方式方法:⑴加础造脾。
在蜂群大量进粉、进蜜,巢内子脾正常、蜂脾相称,且巢脾基本满框时,可插入巢础框造脾。
⑵未满框脾续造。
当巢内有不满框的巢脾时,应使蜜蜂更加密集,必要时可把群内的满框巢脾暂时抽调到它群,以促成造脾优势,并提供充足的饲料,使群内未造满的巢脾筑造至满框。
如场内各群巢脾大小不一,可逐渐将未满框巢脾与其它群满框的巢脾对调,促进蜜蜂将全场未满框巢脾全都修造成满框脾。
将群内未造满框的巢脾续造至满框,其一可以充分利用蜂箱空间,增加工蜂巢房面积,其二可防止以后蜂群出现分蜂热时,工蜂在原有巢脾的空处补造大量的雄蜂房,其三可避免因原有巢脾短小,加础后产生分隔蜂团的不良现象。
⑶接力造脾。
蜂场中,通常有一部分蜂群特别善于造脾,而另一部分却始终不积极造脾。
宜让善于造脾的蜂群连续不断地造脾,待巢脾修造至3~4成时,即调给造脾不积极的蜂群续造完成。
⑷割旧脾造脾。
在中蜂的巢脾上,育虫区通常在巢脾的中下方,巢脾的上方往往是贮蜜区,所以即使巢脾育虫区的巢房变黑了,上部巢房仍未变黑。
因此,中蜂咬脾总是从中下方开始。
由于中蜂在非分蜂期一般不造雄蜂房,因此可以利用原来的巢脾,把巢脾中下方黑旧部分切掉,让它们重新修造。
这在早春或秋冬繁殖期的小群饲养上,有一定的价值。
⑸巢础始工条造脾。
当巢础短缺时,可以采用宽度为30~50mm 的巢础条嵌装的巢框上梁覆面让中蜂造脾,同样可以造出工整的满框巢脾。
⒋插入巢础框的位置①2框群:插在2脾之间;②3框群:插在隔板内第2、3框之间;③4框群:插在隔板内第3、4框之间;④5框群:插在隔板内第2、3框,或第3、4框之间⒌注意事项。
①一般情况每群每次加1个巢础框;②加入巢础时巢础框两侧蜂路要缩小(5mm),脾基本造好后恢复原蜂路;③加入的巢础未造好时,不要急着加第2个巢础;④寒流来时,若蜂群较弱暂不加础造脾;⑤非流蜜期每晚要对造脾蜂群进行奖励饲喂;⑥对造脾偏向的巢脾或巢础框要适当调转方向。
(六)中蜂盗蜂的防止中蜂嗅觉灵敏,搜索能力强。
当蜜粉源缺乏时,比西方蜜蜂更容易发生盗蜂,使蜂群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导致集体逃群。
⒈预防盗蜂的发生。
①平常检查蜂群时,动作要快,时间要短;②喂词蜂群时,勿使糖汁滴落箱外;③抽出的巢脾,应放在密闭的空箱内严加保管,切勿暴露在外;④在繁殖期和蜜源缺乏的时期,应适当缩小巢门至1~2只蜜蜂能出入大小,也可使用圆孔巢门,或窑洞式巢门,并根据群势、蜜粉源及天气条件,决定圆孔的开放数目;⑤流蜜后期,群内要留有足够的饲料;⑥平常全场蜂群要通过调整、合并等措施维持至相近群势,并保持蜜蜂密集;⑦夏季少开箱(缺蜜源);⑧封堵蜂箱缝隙,防止作盗蜂侵入;⑨转地放蜂时,由于常和西方蜜蜂放在一起,因此更要注意盗蜂;⑩当与意蜂同场地采蜜时,应提前离场。
⒉盗蜂的识别。
⑴进入盗蜂发生期。
①老蜂在其他群蜂箱外打转,寻找入侵的孔隙;②蜂箱前有蜜蜂咬杀现象;⑵作盗蜂已攻入被盗群。
缺蜜时节,蜂箱巢门工蜂进出繁忙,且进去的蜜蜂腹部小而灵活,出来的蜜蜂腹部膨大。
⑶作盗蜂、作盗群和被盗群识别。
①作盗蜂:在其他群蜂箱外打转,寻找入侵的孔隙的工蜂。
缺蜜时节,蜂箱巢门工蜂进出繁忙的蜂群中,出来的蜜蜂腹部膨大的蜜蜂。
②作盗群:用面粉洒在作盗蜂体上,带粉蜂回归的蜂群。
③被盗群:缺蜜时节,蜂箱巢门工蜂进出繁忙,且进去的蜜蜂腹部小而灵活,出来的蜜蜂腹部膨大的蜂群。
⒊盗蜂制止。
⑴刚发生少量的盗蜂。
①立即缩小被盗群和作盗群的巢门,以加强被盗群的防御能力和造成作盗群蜜蜂进出巢的拥挤。
②用乱草虚掩被盗群巢门,或者在巢门附近涂石炭酸、煤油等驱避剂,迷惑盗蜂,使盗蜂找不到巢门。
⑵多群互盗的止盗方法。
蜂场发生盗蜂处理不及时,已开始出现多群互盗,甚至全场普遍盗蜂时,将全场蜂群全部迁到直线距离5km以外的地方,这是止盗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迁场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会增加养蜂成本。
(七)中蜂逃群防止1.防止逃群的方法。
针对中蜂逃群的可能原因进行预防。
①平常要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饲料,缺蜜时应及时调蜜脾补充或饲喂补充;②当蜂群内出现异常断子时,应及时调幼虫脾补充;③平常保持群内蜂脾比例为1∶1,使蜜蜂密集;④注意防治蜜蜂病虫害;⑤采用无异味的木材制作蜂箱,新蜂箱采用淘米水洗刷后使用;⑥蜂群排放的场所应僻静、向阳遮阳,蟾蜍、蚂蚁无法侵扰处;⑦尽量减少人为惊扰蜂群;⑧蜂王剪翅或巢门加装隔王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