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农用地规划

第八章 农用地规划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掌握耕地的规划要素和田间工程的配置。
教学手段
板书配合多媒体教学,并组织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提要
第八章农用地规划
一、耕地利用的组织
1、种植结构的确定:所谓种植制度包括:⒈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产条件,确定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即种什么、种多少、种在那里的问题;⒉复种指数高低,即一年种几次或几年种几次的问题,如一年两熟、二年三熟、一年多熟以及休闲的利用问题;⒊种植方式的确定,即首先怎么种及其实施问题,如间作套种与但作,轮作与连作,直播与移栽等。
畜牧场用地主要是集体或者养殖专业户畜牧养殖的用地,应布置在离生活区较远的生产用地边缘,有便利交通条件,地势高燥、向阳、背风、土质良好,且有较好的地面排水条件的地段。
2、畜牧场建筑布局原则
冬暖夏凉;通风透光,空气干燥;有利于经营管理、土地经济用地;有利于防疫灭病。
3、家禽养殖场规划设计
为了促进养禽事业的发展,必须做好家禽养殖场的规划。把场址选择在地势高燥、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和电源可靠的地方。
2、果园树种的选择
选用适合当地的果树品种,种植规模和树种类型适当,注意品种搭配,与土地规划其它项目,如绿化、水土保持等项目结合进行,充分发挥果园的效益。
3、主要果树树种的适生条件
4、授粉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二、果园小区设计
果园内被道路、林带分割的耕作地块称为小区。果园小区是果园生产管理的基本单位。
三、果园田间工程规划设计
(3)一些适应分户经营体制的耕地组织形式:
二、耕地规划单元(地块)的规划
1、耕地(利用)规划单元的概念和设计要素:耕地规划基本单元(简称耕地单元)是指由未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如沟渠、林带、道路等)所围成的沟渠路林等设计要素齐备并协调配置,兼有田间耕作、灌排和作物轮作的基本单元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地段。
2、耕地规划单元的方向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单元的方向就是耕作与作物种植的方向,也是固定末级灌排沟渠、林带和田间道路的走向。
(3)林带间距:林带间距应依据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来确定。一般林带的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0─25倍,但是在15─20倍距离内才有明显的防风效果。
(4)林带宽度:
林带宽度=(植树行数-1)×行距+2倍由田间到林缘的距离
行距一般为1.5,由田边至林缘的距离一般1─2米。
3、田间道路规划
农村道路按其作用和标准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为村间路,二级路为村内交通路,三级路是供直接下地用的田间路。
①水面资源:包括可利用水面的面积及其季节变化,水深、水量、水质以及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
②水产资源:包括水域中各种经济动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等;
③气象情况:包括降水量、气温、冰冻期、冰层厚度等;
④渔业生产现状:包括产量、质量、设备投资、劳力及经营水平等。
2、水产种类的选择与布局
根据水产地的特点,结合各种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着手选择和确定水产养殖的种
(1)轮作区组织形式:又称固定轮作或分区轮作。是把一定范围内的土地,根据轮作周期的年限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土壤肥力近似的轮作田区,在轮作田区之间按照一定的轮作换茬顺序,在时间和空间上轮换种植作物。
(2)耕作田块组织形式:又称分块轮作。即根据作物生长的要求和土壤、水利等情况,在耕地范围内划分作物种植区(如蔬菜区、棉花区、旱粮区、水稻区等),再在种植区内划分耕作田块,轮换种植作物。
4、奶牛场规划设计
以生产鲜奶为主的奶牛场,一般宜设置在距离城市10─20公里的地方,这样既有利于鲜奶的运输,又有利于饲料的供应和防疫卫生。
5、养猪场规划设计
在选择好场址以后,要合理安排场内全部建筑物。
三、牧草地规划
1、季节性牧场的划分
由于各地区草地的自然条件和利用习惯的不同,季节牧场的划分类型和轮牧方式也不同。一般划分为四季牧场、三季牧场,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两季牧场。
3、天然水面改良规划
池塘、湖泊、河道和水库的利用改造
4、人工鱼池的规划
课后小结
1、耕地规划单元的规划方法。
2、耕地规划中田块的设计要素及确定方法。
3、农田防护林设计结构类型。
4、沟渠路的主要配置组合形式。
5、果园、畜牧业、渔业的规划原则和内容。
第三节畜牧业规划
一、畜牧业生产规划的原则、内容
1、畜牧业生产规划的原则:自然资源最优利用原则、食草动物与食粮动物协调原则、市场需求原则、提高效益原则、综合发展原则
2、畜牧业生产规划的主要内容:畜产品需求量规划、畜群发展规划、畜产品产量规划、草地规划、畜牧养殖场
二、农区畜牧业规划
1、畜牧场场址选择的要求
划分季节牧场的依据是:草地上气候变化,草层的生长和枯萎时间,经营习惯和管理水平等。
2、各种畜牧群放牧地段的布局
3、轮牧小区的设计
轮牧小区是畜群放牧地段内进行轮牧的基本单位。实行分区放牧是提高牧场生产率的有效方法,同时也符合放牧饲养的防疫要求。
4、天然割草地规划
天然割草地主要用来收割干草,有计划地建立一定数量的割草地,是整个牧草地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案
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
授课教师
郝晋珉
所在单位
资源与环境学院
授课对象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
教学时数
2学时
授课内容
第八章农用地规划
内容简介
耕地规划单元(地块)的规划和田间工程的配置;简要介绍果园、畜牧业等用地规划。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掌握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中耕地、果园、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用地的规划原则、内容、特点和思路。
4、果园附属设施的配置
果园附属设施包括给水站、作业站、库房(工具、肥料、农药)、果品库房等。
四、果树的种植方式
果树的种植方式主要指果树种植的株行距、密度及其排列形式。
株行距决定于果园小区的形状、方向、坡度、土壤肥沃程度以及各种果树树冠的大小和所需营养面积。果树的排列方式通常有正方形、长方形、棋盘形和双行式等几种。
1、果园防护林网
在干旱、半干旱、高寒以及受主害风侵袭的地区,都应配置以必要的防护林网,以便为果树授粉以及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林带还防止害风吹落果实、吹干土壤,对防止早期冻害具有明显的作用。
2、果园内道路网
果园内道路网的布置应有利于果园条件管理与运输。
3、果园水源及灌、排渠系规划
在果园移栽树苗,追施肥料、喷施农药及灌溉,都需要及时的水源供给。在平原果园,主要水源为河流及水井。一般应将水源设置在果园中心位置。大果园则需设数个水源。
2、确定种植结构的方法
(1)常规方法:首先根据社会需要研究粮食和经济作物、主粮与杂粮、夏粮与秋粮作物、粮食与饲料和绿肥作物的比例,然后再根据具体条件研究确定各种作物的比例。以进一步确定各种需求指标。
(2)数学模型法:应用数学模型法可以合理解决作物组合的选择,作物种植面积的合理构成及作物合理布局等问题。主要的模型如线性规划模型。
4、沟渠路林结合的配置形式:田间道路和林带,一般沿斗、农级沟渠结合布置,其优点在于道路道路与渠岸一侧结合,节约用地。一般结合形式:沟─渠─路、路─沟─渠、沟─路─渠
第二节果园内部规划
一、果园用地和树种的选择
1、果园用地的选择
①在平原区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在丘陵地区,坡度不应超过30度;
②坡向视地区气候特点而定,在北方宜选择阳坡,以便采光增温,在南方宜选择阴坡,以保持土壤湿润;
3、耕地规划单元的大小和形状:确定单元大小要涉及三个问题,即长度、宽度以及面积。
三、田间工程的配置
1、田间灌排渠道的配置:灌排相邻、灌排相间、灌排合渠。
2、防护林带布置
(1)林带方向:林带方向应根据地区的主害风风向而定。一般要求主林带垂直于当地主害风风向。
(2)林带的结构:所谓林带结构,就是林带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主要指林带的宽度、树种组成、种植密度和断面形式。一般分为紧密结构、透风结构和稀疏结构三种形式。
3、渔业生产规划的内容
渔业生产规划包括天然水面改良规划、人工鱼池的规划等。主要内容包括:水产地调查、养殖水面的确定、养殖方式的确定、养殖的种类、放养密度和放养比例的确定以及各种养殖设施的用地规划等。
二、水产地的调查与评价
1、水产地调查
渔业生产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查清水产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5、放牧地畜圈、畜道、水源的配置
第四节渔业生产用地规划
一、渔业生产规划的原则和内容
1、渔业生产规划的意义: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增加渔民收入,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和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渔业生产规划的原则: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面;选择适宜本地区生产要求的鱼种;渔业与农、林、牧、副业相结合,相互促进;
③土质条件,土层厚度应在1─1.5米以上,底土宜疏松,以利果树根系发育;
④地下水位应距地表1.5─2.0米以上。地下水位太高会影响果树根系的生长发育;
⑤避免风害的影响,切忌将果园选择在风口上;
⑥果园附近有足够的水源,可以供灌溉和其他生产管理之用;
⑦果园要有比较便利的交通条件;
⑧除大型果树农场,或有特殊需要的外,一般果园应尽量利用条件适当,较为零散或居民点周围的边角土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从土地利用的总体安排上,要把较好的土地用作粮食生产,而将果园用地按排在山坡、河滩等地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