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词汇层面看大学生英语作文

从词汇层面看大学生英语作文

第12卷 第4期Vol 112 No 14北京印刷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04年12月Dec 12004 收稿日期:2004206222文章编号:100428626(2004)0420055204从词汇层面看大学生英语作文孙边旗(北京印刷学院外语部,北京102600) 摘 要:制约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很多,如教学思想、教学模式、考核内容等,其中词汇量的大小及遣词能力的强弱无疑是最根本的因素。

从词汇层面分析了作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英语作文;词汇搭配;教学研究:H315 文献标识码:B 笔者参加了最近的四、六级作文评阅工作,发现写作仍是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五花八门,包括“条理不清”,“思路紊乱”,“语言支离破碎”,“连贯性差”等,语言错误之多达到骇人的地步。

作为内容和语言的统一体,评卷人员是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对作文进行综合评判的。

既考虑是否用英语清楚恰当地表达思想,也考虑语言上的错误是否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与作文的思想内容相比,语言错误的多少及严重程度是评分的最主要的依据。

有关四、六级作文的文章,过去更多是从语法和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本文拟从词汇层面探讨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 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客观地说,大学生经过两年的基础英语学习把高中阶段所学的1,800个单词提高到四级要求的领会式掌握4,200个单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说六级所要求的5,500个,对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与本院多个二级学院的学生交谈了解到,超过85%的学生(笔者所教的02级3个班165名)把英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归结于词汇学习,包括词汇量的大小及对所学单词的灵活运用,访谈结果与其他院校所做的调查基本一致。

不可否认,无论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词汇学习。

就学生的单词学习策略,超过70%的学生采用所谓的“强记”,即按照四、六级词汇表的英文单词排列顺序根据中文解释进行默读、朗读,间或配以纸笔抄写记忆。

这种看似最直接的单词记忆方式恰恰最耗时低效。

目前多数学生面临的词汇学习瓶颈也证实笔者的这一判断。

一方面,学生的词汇量不见有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脱离了实际语境的单词记忆由于不是通过广泛阅读自然习得,结果必然是因不懂其用法而记而不用,陷入“屡记屡忘”的怪圈。

这种违反语言学习规律的囫囵吞枣式的“强记”策略所产生的后遗症在四、六级作文中表现得一览无余。

2 英语词汇和四、六级作文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 A.Wilkins )说过:“我们不能接受语法比词汇更重要的说法。

事实是,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1]。

可见,掌握必要的词汇是顺利进行言语活动的保证,一篇作文的好坏以及能否得高分也必然与词汇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国家四、六级考试作文评阅情况以及平时学生的四、六级作文练习,作文中词汇方面的不足和用法错误大体可归纳如下。

2.1 用词过于简单一篇文章的好坏虽然不以用词的难易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然而仅仅用高中英语词汇甚至初中英语词汇写出的文章按照大学生的标准要求显然过于简单甚至浅显。

根据所教02级学生提交的作文进行粗略统计,在一篇150字左右的作文中,刨除冠词、代词及其他功能词,一篇作文中有表现力的二级以上的词汇通常不超过20个,少于15个的文章不在少数。

如,作文中学生在表达“仁慈的”(le2 nient,beneficent,merciful)和“和蔼的”(affable, amiable,genial)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词汇储备,简单地一概用good表示。

又如,消瘦的(meagre, lean),苗条的(slim,willowy,slender),瘦长的(gangling,lanky)等统一用thin代替。

其实英语中表示“瘦(弱)的”的单词很多,稍微懂些构词知识就能轻易记住bony,skinny,fleshless之类的词。

同样地,在一篇描写动物的作文中,如果只停留在cat,dog,tiger,bird等之类的初级词汇上,相同情况下显然不如使用giraffe,leopard,boar,penguin 等词更能显示写作人的语言水平。

正如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在谈论词汇学习时所言:“我们知道了很多零部件,还需要熟练掌握如何组装这些零部件,我们有些学生还缺少组装和使用这些零部件的技能和方法。

”[2]2.2 词语搭配不当词语搭配(collocation)近来受到语言界的广泛关注,就搭配的概念至今语言界也没有广为接受的说法,即什么样的组合称为固定搭配,什么样的组合为松散搭配。

就中国学生而言,教科书中学到的多是特别固定的词组和表达方式,对于一些较为松散的搭伴关系一般不予关注或很少关注。

当然,学生的词语搭配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传统的语法教学没有将重点转移到以词汇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中来,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一味地讲解句子结构和成分,很少进行单词讲解,即便讲解也多是孤立地讲解,忽略了单词的底层文化内涵及常用的搭伴关系。

其次,汉语语言的负迁移无疑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词汇学习。

众所周知,由于汉语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极强的词汇粘合能力,使得学生很自然地忽视外语中的搭配。

然而,由于民族、文化、习俗、地理等方面的差异,语言间的搭配组合往往各不相同。

例如,汉语中的“群”在英语里就有不同的表述:一群牛(a herd of cattle)一群狼(a pack of wolves)一群蜜蜂(a sw arm of bees)一群人(a group/crowd of people)一群鱼(a school of fish)一群建筑(a cluster of buildings)汉语中的“场”,英语中有如下说法:足球场(football f ield)篮球场(basketball court)滑冰场(skating rink)拳击场(boxing ring)高尔夫球场(golf course)保龄球场(bowling alley)养鸡场(chicken farm)舞场(dance hall)从上例不难看出,汉英之间的非一一对等性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应予足够的重视。

另外,学生没有充分关注词汇的搭配关系也是造成搭配错误的原因之一。

即便阅读材料经常出现的搭配,他们仍会出错。

如把“濒危动物”(en2 dangered species)翻译成dangerous animals;把“瘦肉”(lean meat)翻译成thin meat等。

对于词汇搭配错误,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多多关注之外,还应鼓励他们大量阅读原文材料以培养语感,同时养成查阅英语词典的习惯。

2.3 近形近义词混淆与以上两种情况相比,近形近义词的混淆误用通常会给作文得分带来更大的杀伤力。

笔者在去年六月的四、六级作文评阅中发现,有许许多多的学生把blood写成flood或bleed。

诸如此类的词汇还有很多,如把adopt,adapt;vocation,vacation混为一谈等。

针对以上情况,学习除了作针对性的辨析对比外,不妨学一些构词知识。

以上述两组容易混淆的词汇为例,词根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opt (=choose),apt(=adjust/fit);voc(=call/voice), vac(=empty),从中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意义差别。

另外还有一些英语单词,由于汉语释意相同或接近,学生又没有查阅英语词典的习惯,也产生了65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4年不必要的用法错误。

如把“他个子高”(He is tall.)翻译为He is high.。

至于besides和except的区别只要看一看英语解释(分别表示as well as;in addi2 tion to和not including;but not)就很容易区分清楚,而不必在是否“除外”上纠缠不清。

2.4 英语词汇“度”的把握在任何语言中词汇意义都有一个“度”的概念。

表示频率时有副词never,seldom,usually,often, always等,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发生频率。

其它词性中同样有这样的区别,如:(adj.)important,cru2 cial,vital;cool,cold,frigid,freezing(v.)smile, grin,laugh;forbid,prohibit,ban(n.)breeze, draft,wind,gale等都存在“度”的强弱和“级别”的高低。

四、六级作文中,学生由于不了解单词间意思的细微差别,写出的句子要么平淡无奇要么词不达意,总之使人感觉很别扭。

困扰中国学生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英语中的绝对词(absolute),如excel2 lent,perfect,complete,demolish,destroy,return 等。

这些词表示的“质”或“量”本身已无可复加,只存在“是”与“不是”,而没有“是多少”的问题。

若生硬地按照汉语习惯用形容词或副词加以修饰,不仅冗余,也不符合外国人的表达习惯。

试看下例: She is very excellent.The village was com pletely destroyed.They yearned to return back to America.庆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绝对词都有用法上的差异,比如dead,pregnant,equal等之类的绝对词,中国学生则不存在“冗余”修饰的问题。

2.5 用词的准确性和得体性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加之学生对单词的死记硬背,导致他们不能够准确地应用所学词汇。

根据笔者调查,多数学生对广泛阅读自然习得词汇的方式不认可,普遍认为盲目性太大,太浪费时间。

在现行考试制度下,由于考试题型及考试内容范围的相对固定,部分学生对课本外的英语材料(四、六级练习册除外)从不涉猎。

多数人抱着只要通过四级考试能够拿到学位证书即可的态度,因此,心中没有强烈的语言学习的冲动。

如美军占领伊拉克后布什总统说:US,Allies have prevailed in Iraq.就“获胜”一词笔者曾让学生翻译为英文,他们用了win,defeat,beat,victory, conquer等,没有一个学生想到用prevail。

即便提示是以字母p开头,仍然没有人想到该词。

又如,美军抓到萨达姆,就“抓到”一词让学生翻译成英文,学生们想到了catch,get,seize等,在笔者说道“俘获”时,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说出captur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