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长期担任A公司的业务主管,在A公司有很大的代理权限。
在甲的努力下,A公司生意兴隆,新老客户遍及世界。
由于甲公司的董事长嫉妒甲的才能,无理解雇了甲。
价怀恨在心,于是再遭解雇一个月后,继续假冒A公司的名义从老客户B公司处骗得货物,逃之夭夭。
B公司要求A公司付款,A公司则以甲假冒公司名义为由拒绝付款。
B公司坚持认为在其与甲做生意期间,他并不知甲已被A公司解雇,并且也未收到关于A公司已解雇甲的任何通知,故B公司是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A公司仍应对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
双方相持不下,对簿公堂。
问:(1)按照国际商法的代理法原则,A公司是否要为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2)甲是否也要承担责任?答案:(1)这是个委托人撤回了代理人的代理权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代理关系的消灭是否对第三人生效的问题。
应美法和大陆法的许多国家法律普遍认为,他取决于第三人是否知情。
如果第三人之情,第三人就不能要求原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负责;反之,委托人则应负责,以保护善意的第三人的利益。
在本案中,由于B公司对A公司与甲之间在交易前已终止代理关系并不之情,故有权要求A公司对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
(2)甲的行为从商法的角度来看是无权代理行为。
在确定了A公司对B公司的付款责任后,甲要向A公司承担还款的责任。
如果A公司不承担对B的付款责任,则甲应向B公司承担付款责任。
从另一角度上说,甲骗得货物逃之夭夭,若构成诈骗,则同时要负刑事责任。
某地水果商某委托运输个体户某开车运输一批水果到,由于某与某长期有生意来往,又加上某这几天生意比较忙,一直无法脱身,于是某拟定了一个价格围,委托某将新鲜水果按时运到指定地点卖给的客户,价格由某根据当时水果的状况在某拟定的价格围自由决定。
某给予某运输费3000元,并且约定抽取卖水果所得的4%个某作报酬。
在某开往运输水果的途中,在境中途停车吃饭,谁料饭店的酒菜存在卫生问题,导致某食物中毒,昏迷不醒,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等某完全醒时以是第二天深夜。
某考虑到水果保鲜期较短,如果不及时运输,会导致水果无法在某给定的价格围出售,而自己身体虚弱无法开车进行长途运输,与某联系得知某已出国,10天后才能回国。
于是,某找到了一个当地的运输公司委托其将水果运到指定地点卖个的客户并告知了其价格围,某交纳了运输费2000元并约定运输公司可以抽取卖水果所得的2%作为报酬。
虽然运输公司及时起运,但由于已经耽搁了两天,运到时水果已经很不新鲜,的客户要求降价出售,运输公司联系上某,要求降价出售,某考虑到水果情况,答应降价出售。
结果以某给定的最低价格的一半出售。
事后,运输公司扣除了卖水果所得款项的2%后将款项交给了某,某又从中扣除了卖水果所得款项的2%后将款项交给了某。
某计算了一下,其损失将近5000元。
故某提出,原来说按指定价格围卖出,按比例提成。
现在卖价只有给定最低价格的一半,某就不应再拿4%的报酬。
某则认为延误是由于饭店的酒菜存在卫生问题造成的,自己并没有过错,自己当然应当拿4%的报酬。
最后,某起诉至人民法院。
「分析」本案主要涉及的就是代理中的复代理制度。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本案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某与某之间就运输水果形成的运输合同关系;某与某之间就出售水果形成的代理关系;某在饭店吃饭,由于加害给付形成的服务合同法律关系以及侵权法律关系;某在运输途中委托运输公司运输水果形成的运输合同关系;某在中途委托运输公司出售水果形成的复代理法律关系。
对于本案的处理,一定要区分某与某形成的运输合同关系与某与某形成的代为出售水果的代理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
某在中途委托运输公司处理水果,是紧急情况下作出的保护被代理人某利益的转委托行为,属于代理中的复代理。
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八条规定:“委托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转托他人代理的,应当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
事先没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应当在事后及时告诉被代理人,如过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对自己所转委托的人的行为负民事责任;但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转托他人代理的除外。
”那什么是《民法通则》第六十八条所说的“紧急情况”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通意见〉)第八十条规定:“由于急病、通信联络中断等特殊原因,委托代理人自己不能办理代理事项,又不能与被代理人及时取得联系,如不及时转托他人代理,会给被代理人的利益造成损失或者扩大损失的,属于民法通则第六十八条中的‘紧急情况’。
”我国《合同法》第四百条同时规定:“受托人应当亲自处理委托事务。
经委托人同意,受托人可以转委托。
转委托经同意的,委托人可以就委托事务直接指示转委托的第三人,受托人仅就第三人的选任及其对第三人的指示承担责任。
转委托未经同意的,受托人应当对转委托的第三人的行为承担责任,但在紧急情况下受托人为维护委托人的利益需要转委托的除外。
”由此可见,委托代理人转委托(复代理)的前提条件一般为被代理人的事先同意,被代理人事先未被征求同意,事后又不予追认的,转委托不成立。
但在特殊的紧急情况下未经被代理人的事先同意,转委托仍然成立。
因此,某在中途委托运输公司处理水果,并没有超越代理权。
所以某不能以某是越权代理为由请求其赔偿损失。
某应对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是因为某与某就运输水果形成的是运输合同关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在运输合同中,承运人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除非有法定的免责事由。
在本案中,某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因此应当就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当然,某有权向导致其食物中毒的饭店提起侵权之诉要求赔偿。
某建筑公司诉神州贸易公司案「案情摘要」1993年10月12日,神州贸易公司业务员林某以神州贸易公司的名义,与某县建筑公司签订木材购销合同一份。
合同约定:由神州贸易公司提供给某县建筑公司落叶松小径木300立方米,货款总额为128000元,交货期限为1993年11月18日,某县建筑公司预付货款3万元,其余货款于货到后七日一次付清。
1993年10月27日,某建筑公司将预付款3万元交给业务员林某,林某收到货款后存入其表弟王某个体经营的明新木器加工厂帐。
时至1993年11月20日,林某未向某建筑公司供货。
虽经多次催促,亦无货可供,且不退还货款。
为此,某县建筑公司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神州贸易公司退还货款并赔偿货款利息。
「审理」法院经审理查明:林某系神州贸易公司的业务员,但神州贸易公司并未授权林某于某县建筑公司签订木材购销合同,因为神州贸易公司的营业执照中并无经营木材这一项目。
林某以神州贸易公司的名义与某县建筑公司签订木材购销合同之事未向公司汇报,神州贸易公司也不知道此事。
某县建筑公司的预付款3万元也未进入神州贸易公司的。
故神州贸易公司对某县建筑公司的主表示异议。
法院认为:林某擅自利用其所在单位神州贸易公司的名义与某县建筑公司签订木材购销合同超越了代理权限,属无权代理,对此林某应承担全部责任,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林某个人承担。
遂作出判决:第三人明新木器加工厂返还林某3万元;林某返还某县建筑公司预付款3万元并赔偿货款利息。
「分析」这个案例主要是涉及代理人超越授权围订立合同时,应当由谁来承担超越代理权实施的行为的法律后果的问题。
代理人应当在被代理人授权的围实施代理行为,这也是代理人应当履行的义务之一。
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
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本案中,林某是神州贸易公司的业务员,但却未经过神州贸易公司的授权,因此,林某无代理权。
而他却以神州贸易公司的名义与某建筑公司签订了木材购销合同。
这属于典型的无权代理,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应当由无权代理行为人由此产生的民事责任。
故应当明新木器加工厂返还林某3万元,而林某返还某建筑公司预付款3万元并偿付货款利息。
某和周某共同代理案「案情摘要」A市某汽车修理公司授权委托本公司业务员某和某二人外出定购一批汽车零配件,并对所购汽车零配件的型号、品种、价格以及质量要求等事项在补充协议中作了详细说明。
某和某二人各持一份授权委托书分别在甲、乙两座城市寻找符合要求的货源。
后来,某在乙市找到了一批货,型号、品种、质量均符合要件,但价格较高,超出预定价格约20%。
某拿不定主意,于是与在甲市的某通协商,经两人反复讨论,觉得这批货值得,于是由某代表在乙市签订了价值八万余元的购货合同。
后来某、某二人回到A市向汽车修理公司报告了签订合同的情形,并把合同交给公司经理。
公司认为、二人所订合同价格过高,不能接受,于是拒绝履行合同。
供货方经几次交涉未果,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汽车修理公司履行合同。
供货方诉称:某是某汽车公司的业务员,有某汽车修理公司的授权委托书,因此,某代为签订购货合同的行为的法律后果应当由汽车修理公司承担,请求法院判决某汽车修理公司履行合同。
某汽车修理公司辩称:本公司授予给、二人的代理权非常明确的规定在授权委托书中,并对所购零配件的型号、品种、价格以及质量作了详细的说明,、二人的行为超越了授权委托书规定的授权围,属于无权代理,本公司不予追认,因此,本公司不能承担、二人无权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
「审理」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某汽车修理公司对、二人的授权围在授权委托书中规定的非常明确,因此某的行为构成了无权代理,是超越代理权的行为。
被代理人某汽车修理公司没有予以追认,因此,越权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由无权代理人自己承担。
由于某和某是某汽车公司的共同代理人,而且某与供货方签订合同的行为是经过与某协商的,是全体代理人共同的意思表示,因此应当由某和某对供货方负连带责任。
「分析」本案原为一个关系比较简单的越权代理案件,但由于涉及到共同代理的问题而需要受到重视。
所谓共同代理,是指数人同时接受被代理人的委托而成为代理人,或者依法律规定而使数人同时成为被代理人的代理人。
例如,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父母使其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权使由父母双方共同行使的,这就属于共同代理。
共同代理中的代理权是由数个代理人共同行使的。
这是共同代理最重要的特征,这也就涉及到共同代理人中的一个代理人或者数个代理人如果未经与其他代理人协商而擅自单独行使代理权,由此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的,应当由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七十九条第1款规定:“数个委托代理人共同行使代理权的,如果其中一个或者数人未与其他委托代理人协商,所实施的行为侵害被代理人权益的,由实施行为的委托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一人或者数人经与其他委托代理人协商而实施行为,该行为应被看作是全体代理人的共同行为,实施行为的意思表示应被看作是全体代理人的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