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大事件和时间轴年表
失败原因不同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
5.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比较
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商企业;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来源
地主、官僚、商人
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
特点
①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具有革命性的一面;②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一定依赖关系,又具有妥协性的一面
借口中国人民的反抗而联合出兵。攻入首都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虽未能真正实施,但但也推动革命发展
因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践
⑤时代特点和影响不同
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具空想性
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联系
后者继承了前者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前者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更具有时代气息;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斗争重点
以推翻清朝统治为重点
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重点,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③对外政策
主张平等交往,提出向西方学习
盲目笼统排外
④组织方式
有统一的领导,有明确的革命纲领
没有统一的领导,处于自发、分散状态,没有提出革命纲领
目的不同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
挽救民族危亡
1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
条约
内容
危害
南
京
条
约
割香港岛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
开始了对中国的赔款勒索,加重了人民负担
开放东南沿海五个口岸
外国势力侵入中国沿海
中国关税与英国商定
便利了外国商品输入
马
关
条
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①具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②自身特点:身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联盟;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
6.洋务派与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的比较
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
洋务派
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8.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相同点
背景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目的
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领导相同
都是统治阶级领导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内容相同
都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改革教育
影响
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不同点
结果
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失败
生产方式
手工工场
机器大生产
规模分布
规模小,分布于江南个别生产部门
规模较大,分布于沿海和沿江地区
管理者
手工作坊主(机户)
民族资产阶级
劳动者
早期工人(机工)
工业无产阶级
面临问题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10.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比较
早期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
出现于太平天国运动衰落时期
②经济主张不同
主张在维护小农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违背历史潮流
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③群众基础不同
突出反映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极大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与农民要求不符,无法调动其积极性
④作用不同
成功,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阻力不同
受到顽固派的百般阻挠和破坏,列强敲诈勒索,阻力较大
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天皇掌握了实权,阻力较小
程度不同
仅限于军事、经济和教育,没有进行政治制度变革
进行了政治制度变革,废除了旧的政治体制,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结果不同原因
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
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与迷信结合在一起,没有纲领,只提出口号,也无统一的组织
14.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比较
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相同点
①都反对外来侵略;②都带有宗教色彩;③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④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⑤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不同点
①起义原因
从内容和实践上看
抵抗派和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都是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抵抗派由于受到种种压抑和打击,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
洋务派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其主张付诸实施,在中国掀起了长达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
作用上看
抵抗派没有提出一条改造社会的有效方案
洋务派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作用相同
二者主张学习西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的近代化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
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属器物方面
4.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比较
以往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不同
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等
多了战争赔款这一因素,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发生的
起义形式不同
利用宗教,但多是中国自身宗教
利用的是外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教,具有时代特色
领导人思想有变化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自然科学的传播,为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
1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比较
事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品输出为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为主
联系
①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即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经济上主张振兴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创办新式学校。③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进步的。
不同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的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始巨额赔款勒索和借机控制中国内地
开放长江流域四个口岸
外国势力伸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便利外国资本输出
13.维新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事件
维新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目的相同:救亡图存是其目标;③对清朝态度相同:采取合作,抱有幻想;④结果相同:被反动势力镇压而宣告失败
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
只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完整的理论
不仅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使变法有较完整的理论
没有付诸行动
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11.关于洋务派、抵抗派与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比较
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
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玻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程度不同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编》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编》
不同点
①产生的背景不同
出现于太平天国运动强盛时期
高中历史重要考点横向比较—中国近代史(1)
◆◆一、中国近现代史◆◆
1.两次鸦片战争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一脉相承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性质一脉相承
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战争影响一脉相承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3.洪仁玕的思想与林则徐、魏源思想的比较
洪仁玕的思想
林则徐、魏源思想
相同
①都主张向西方学习;②都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③由于种种原因,其主张基本都未付诸实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命运
不同点
①阶级立场不同
代表农民阶级,但不是其要求
是地主阶级代表
②根本目的不同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学习西方的层次不同
建立了政权,斗争时间长
没有建立政权、斗争时间短
清政府的态度
自始至终坚持“剿”
经历了由“剿”—“抚”—“剿”的变化
15.近代前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活动
派别
时间
背景
代表
活动
结果
教训
维
新
派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康有为、梁启超等
戊戍变法
失败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从目的上看
鸦片战争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西方的长处以加强国防,抵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洋务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同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船炮的威力,便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之中虽不乏抵抗侵略的有志之士,然而他们的头面人物搞洋务的根本目的还在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力主“借师助剿”,而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妥协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