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市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D卷

南昌市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D卷

南昌市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①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②不错,多读书,提高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

③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前进,不断成长。

④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2 . 下列选项中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噩运沉湎(miǎn)裨(bǐ)益妄自匪薄B.荒僻自艾(yì)秀颀(qí)汗流浃背C.浮躁瘠薄(jí)臧否(zāng)恹恹欲睡D.锤炼孱弱(chán)窒息(zhì)浩瀚无垠3 . 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③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④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A.②④③①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4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拾级(shè)褒贬(bāo)圩子(wéi)言简意赅(gāi)B.地壳(qiào)拗不过(niù)拮据(jū)恣睢(zī)C.惬意(qiè)焙烧(pèi)吝啬(lìn sè)褴褛(lán)D.连翘(qiào)写意(xiè)惘然(wǎng)玲珑剔透(tī)5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黄果树瀑布名不虚传,几里之外就能听到水流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B.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坎坷之路,我们所取得的瞩目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

C.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往往在耳闻目睹中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

D.百米跑步决赛中,小航首当其冲跑在最前面。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月光汤徐徐①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凝起了一层透亮的“薄霜”。

②月光很亮,亮得连父亲也觉得,待在屋内睡觉未免太过可惜。

于是,他便带我去村外的湖边夜钓。

③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飘在水面上粒粒可见。

先是点点浮颤,继而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一沉,父亲便迅速起竿,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④月光清激、白亮,想是鱼儿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一盏月光灯,在湖中来回穿行。

当鱼饵明晃晃地摇曳在水里,它们又怎会怀疑这份恬静背后的真相呢?纷纷咬钩,就这样,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

此时,明月依然高悬在夜空之中,意犹未尽的父亲,并不打算回家。

⑤但我们有些饿了,父亲就索性找来一个废弃的陶罐,就着湖水洗净,然后支在火堆上——他要煮一罐鱼汤。

水,从湖里汲取而来,白白净净;鱼,是刚刚钓上来的,也白白净净;月光,自星空流淌而来,更是白白净净。

父亲说,喝下这白白净净的汤,心里就会安宁无比,少怨,无烦。

⑥很快,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皎洁地盛在罐子里。

没有碗,父亲便让我对着罐子先喝,喝剩下的再给他,好东西他总是让我先尝。

这罐未放油盐酱醋葱的鱼汤,竟将鱼天然的鲜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一丝的鱼腥!⑦父亲还不忘在一旁说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鱼汤,而是一罐月光汤,只不过是里面游进了几条白白净净的鱼。

”记忆中,这是父亲说过的最富诗意的话,让我终身难忘。

那一刻,眼前黝黑、整日忙碌的农民父亲,俨然像个白面书生,中年文艺男,只是他把精力全给了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

⑧是的,为了家人,父亲不得不埋身田间地头。

每遇旱季,我们都要用好几台水车,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田里翻送。

白天轮不到我们翻,只有等晚上,月光下,父亲、我和妹妹,一人负责拉动一台水车,一阶一阶地朝上翻送水。

⑨父亲的水车放得最陡,梯度也最大,拉起来格外费劲,他把平缓的梯度留给了我和妹妹。

即便如此,他也总是快速地拉几十下自己的水车,随后便过来帮我和妹妹。

一车车白花花的月光泉便是这样,从低处翻淌进我们的梯田里。

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夜。

累了,父亲便以堤埂为床,躺在月光里,小睡一会儿。

有时,我会抱怨,觉得这活太累,收益小,可父亲却说,百滴水就能救活一棵稻,只要水到了,就不会颗粒无收。

“莫要怨了,月亮不都在陪着我们,给我们照明嘛!”⑩暑假时,父亲常去集市卖红薯。

凌晨2点便要担货出发,夜行山路,我替他打手电筒照路,给他壮胆。

倘有月光明道,父亲便会独自上路,不要我陪。

月光,便是他的伴,他的明灯,他的保护神。

⑪中考那年,我考得不好,没能被县城里最好的高中录取。

一天晚上,父亲和我纳凉说闲话,他说:“你别看现在天这么黑,等月亮一出来,这里便会亮堂起来,你要相信明天一定会好起来的!”父亲的话点拨了我,让我重拾信心,后来,我考上一所重点大学。

⑫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一个很大的秘密:他曾是地方政府宣传部门的一名公职人员,写得一手好文章,前途无量。

可在我两岁时,他因违背了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多生下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妹妹,被解除了公职,回乡种田。

可我从未见过他因丢了公职和乡下的清苦而抱怨。

⑬一罐月光汤,一车月光泉,一弯月光路,我终于读懂了父亲: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中岿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6 . 请你谈谈题目“月光汤”的含义。

7 . 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的画线句。

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凝起了一层透亮的“薄霜”。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⑬段加点的词语。

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中岿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8 .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第⑦段的作用。

9 . 文章以“月光”为线索,写了父亲与月光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荞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③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④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绝对不应该这样。

观其大略同祥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⑦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

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有删改)10 . 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2)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11 . 结合全文,分析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12 . 文章第④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3 . 来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周志国①睡在稻草上。

小憩的庄稼人。

贪玩的孩子。

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

花儿一样的梦。

②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

③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

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

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连滚带爬回去的。

人回去,心也回去。

④父母家里就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舍得添一件时尚的家什,没有音乐,没有电视。

除了吃饭,我们就从早到晚围着曦曦燃烧的木柴火塘,嗑母亲炒的南瓜籽说话,常常要说到夜深了才想起该去睡觉。

⑤这么多年,我只要回去,都和父亲抵足而眠。

今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们说到家里的公鸡都叫了头遍。

临睡了,母亲说被子床单什么的,都是新洗了的,还用米汤水浆了。

父亲抢过话头,特别补充说,垫絮下面的稻草全部换了新的,是他从草垛里选那壮实金黄的稻草,把袍叶撸干净了,再用菜刀切齐整,一把一把,一层一层铺在床板上,平实,厚实,松软,睡在上面,不比席梦思差。

⑥我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了父亲做这一切时的情一景:视线在草把里探寻,双手在草垛里翻找,拉出来,一只手捏着草尖处,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张成梳子样顺着草身一次次往下撸,袍叶撸干净了,手上就剩下了金黄的草梗。

看看撸得差不多了,就顿齐了用刀切,然后抱到床边细细地铺好。

稻草铺好了,再铺上棉絮,铺上床单;看看自己精心忙活打理一新的床铺,只等自己的儿子回来。

老人家的幸福像蜜汁样从心底里往周身流淌。

⑦脱去臃肿的外衣,钻到被窝里躺下去,一股熟悉的稻草的气息顿时向我袭来。

稻草的味道,稻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甚至父亲的味道整个包裹了我。

我没有说话,我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一起感受,一起回味,一起品尝,重温自己生在稻草铺上,睡在稻草铺上的那些过去了的岁月和生活。

⑧我也种过水稻。

收获金黄的稻谷,也收获金黄的稻草。

季节熟了,把多数的稻谷卖给粮站,把够吃的稻子留给自己。

想象着金黄的稻谷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去养育天下的生命。

也有骄傲,也有自豪。

稻谷都安排好了,成堆的稻草则留下来陪着我们过一年里剩余的日子。

它的用处很多,切碎了洒上清淡的盐水用它做牛的饲料,晒干了用它来生火做饭,理净了用它来垫床铺,过去它还是庄户人家盖屋面的唯一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