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铸造铝合金及低压铸造知识

[化学]铸造铝合金及低压铸造知识


h
23
• Mn对合金的影响
• Mn可以在铝合金热处理时起到固熔强化的作用,同时可 以改变针状的富Fe相的形状,形成骨架状的相,改善塑性。 但对于Fe≤0.1%的高纯合金,加Mn将形成(Fe、Mn)Al6, 降低塑性。
h
24
• Mn对合金的影响
• Mn可以在铝合金热处理时起到固熔强化的作用,同时可 以改变针状的富Fe相的形状,形成骨架状的相,改善塑性。 但对于Fe≤0.1%的高纯合金,加Mn将形成(Fe、Mn)Al6, 降低塑性。
度不宜过低。多次重熔炉料要适当控制。 • 2)炉料要烘干燥、干净,去除锈及油污。 • 3)熔炼及浇注工具要烘干。 • 4)金属型必须干净,要预热至规定温度。 • 5)可在适当位置加排气塞。
h
34
二、AL-SI合金的熔炼
• 按作用机理的不同,精炼工艺可分为吸附精炼和非吸附精 炼两大类。
• 1、吸附精炼 • 吸附净化是指通过铝液直接与吸附剂(如各种气体、液体、
• 通氮温度控制在710℃~720 ℃,并且氮气中一定不能有 水蒸气。氮气在通入铝液之前要通过干燥器处理,进行严 格的脱水处理。
h
37
h
38
h
39
三:铝硅合金的变质和细化
• 变质前的力学性能低,切削性能差,必须 进行变质处理,使板片状的共晶硅转变成 纤维状,并消除初晶硅。
• 变质方法:加入变质剂(变质元素有Na、 Sr、Ba、Sb、Re)。
h
3
一、铝及铝合金的基础知识
合金: 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熔合 在一起所得到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 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份、同一聚集状态并以界面互相分 开的各个均匀的组成部分。合金中所有的相可分为固溶体 和金属化合物两大类。
h
4
一、铝及铝合金的基础知识
亚共晶: 共晶: 是在低于任一种组成物金属熔点的温度下所有成分的融 合。 过共晶:
h
13
Al-Si Al-Cu Al-Mg Al-Zn
成分 Si:6~13%
特点
铸造性能、气密性好, 线膨胀系数较小, 应用广泛。
要变质
Cu:>4%
耐热性高,室温强度较高, 但铸造性能较差,密度较大。
要热处理
Mg:>5% Zn:5~13%
密度最小, 耐蚀性、力学性能优良, 但铸造性能较差。
较高力学性能, 但耐蚀性差,密度大。
• 钠引起硅的同素异晶转变假说
• 钠毒化了铝硅合金液中的可能存在的硅的胶 体颗粒假说
• 钠破坏了硅的自发形核假说
• 钠变质导致共晶铝相生长领先于共晶硅相假 说、
• 钠降低了铝液中硅的扩h 散速度假说
42
三:铝硅合金的变质和细化
• 变质处理:提高铝硅系列铸造铝合金机械性能的有效工艺 措施。通常在含Si量为4~14%的范围内,含Si量越高变质 效果越显著。变质处理是在铝合金熔液精炼除气之后进行。 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变质剂是钠盐和钾盐混合而成的。下 面介绍几种变质元素在变质时起到的作用。
• Si是Al-Si合金组织中的第二相,Si含量的提高大大改善了 合金的铸造性能。在A356合金中,Si的质量分数在 6·5%~7.5%范围内,Si的含量偏上限(7.5%)时,有利于 提高流动性。
h
19
• Mg含量对中金的影响
• Mg元素对形成Mg2Si强化相是必不可少的。随着Mg含量 的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都会有所提高,而伸 长率则降低。此外,Mg在熔化、除气和变质过程中,特 别容易烧损,因此应严格控制其含量和烧损量。Mg的质 量分数的适宜值为0.25%~0.45%。
h
20
Sr含量对中金的影响
Sr变质是其吸附在Si的晶坯上,使晶坯难以成核成大;变 质使共晶体中Si呈细小粒状分布,因而改善了合金的力学 性能。Sr是长效变质剂(6-8小时),以铝锶中间合金 (Sr占10%)加入进行变质处理使合金中的硅以粗大片状 组织变为细粒化组织,变质良好时在金相观察α枝晶网及 共晶硅质点小,硅呈细小分布,使合金的机械性能特别是 延伸率得到显著提高
h
31
二、AL-SI合金的熔炼
• 2、铝液中氢的来源 • 1)熔炼过程中化学反应产生的。比如 ,铝和炉气中的水
发生化学反应。2Al(液)+3H2O(气)=Al2O3+6H(溶 入铝液)。 • 2)炉料带入的:比如 ,铝锈( Al(OH)3 )在熔炼过程中 分解为Al2O3和H2O。而H2O和铝液按照上述化学反应产生 氢原子溶入铝液。
h
15
• 铝硅二元相图(状态图): • 共晶温度为577℃, • 共晶点的硅含量为12.6%, • 共晶温度时硅的溶解度最大,可达1.65%, • 在室温只有0.05%
h
16
• 356 • A356.0 • A356.1 • A356.2 • ZL101A • AC4CH
h
17
h
18
• Si含量对中金的影响
铸造铝合金及低压铸造
h
1
一、铝及铝合金的基础知识
二、AL-Si合金的熔炼 三、 AL-Si合金的变质和细化
四、化学成分偏析
五、低压铸造工艺介绍
六、A356的热处理 七、常见缺陷
八、培训效果测试
h
2
一、铝及铝合金的基础知识
固态密度(20℃)时为2.7(g/cm3) 液态密度(700℃)时为2.37 (g/cm3) 铝熔点 660 ℃ 铝沸点 2467 ℃ 铝硅共晶温度: 577 ℃ A356固相线温度: 555 ℃ A356液相线温度: 615 ℃
h
21
Ti含量对中金的影响
加Ti以细化剂原子与被细化合金元素原子间的电子交换, 以细化剂原子为基形成动力学上的化合物,即形核初始状 态的形成。少量钛能细化合金晶粒组织,提供结晶核心, 过多易聚集长大成渣。
h
22
• Fe含量对合金的影响:
• Fe在合金中以Al9Fe2Si2的形式存在,这是一种粗大的、针 状的脆性相,Fe的含量过多会割裂基体,反映在铸件上会 形成开裂。生产中可以通过刷涂料的方法预防Fe参杂入合 金。
h
25
Cu、Zn对合金的影响 Cu会使A356合金的伸长率和耐蚀性降低;
锌 (Zn)也会降低合金的耐蚀性。 因此,炉料中应尽量避免Cu元素和Zn元素的混入。
h
26
二、AL-Si合金的熔炼
• 铝合金熔炼基本工艺流程: • 配料——预热——加料——熔化——调整成分——出炉——
调整成分——除气——除渣——静置——浇注
h
28
二、AL-SI合金的熔炼
• 1、铝液中的熔渣 • 铝液中熔渣的种类主要有Al2O3、Mgo和SiO2等。 • 其中Al2O3所占的比例在75%以上。 • 因此,我们可以近似地将含渣量看作是含Al2O3的量。分
布不均匀的大块夹渣物使合金基体不连续,引起铸件渗漏 或成为腐蚀的根源。成弥散分布的夹渣物在低倍显微镜中 不易发现,铸件凝固时成为铸件的形核基底,生成针孔。
1XXX系——未合金化的纯铝(≥99%Al); 2XXX系——以Cu为主要合金元素的时效强化铝合金; 3XXX系——以Mn为主要合金元素可冷加工硬化的铝合金; 4XXX系——以Si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 5XXX系——以Mg为主要合金元素的可加工硬化铝合金; 6XXX系——以Mg和Si为主要合金元素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 7XXX系——以Zn(和Mg)为主要合金元素的时效强化型铝合金。
h
36
二、AL-SI合金的熔炼
• 3 、本公司精炼措施
• 我们在生产中的精炼方式是充氮气精炼。氮气从底部充入 铝合金液,铝液中的Al2O3夹杂物被氮气泡吸附,随氮气 一起浮到合金液的表面。铝液内的氮气泡中氢分压为零, 氢气在压力差的驱动下自铝液扩散进入氮气泡中。因此, 氮气泡上升的同时带走Al2O3夹杂物及氢气。
h
29
二、AL-SI合金的熔炼
• 2、铝液中熔渣的来源 • 1)炉料带入的:比如 ,铝锈( Al(OH)3 )在熔炼过程中
分解为Al2O3和H2O。 • 2)熔炼过程中化学反应产生的。比如 ,铝和炉气中的水
发生化学反应。2Al(液)+3H2O(气)=Al2O3+6H(溶 入铝液) • 3)熔炼炉炉壁及熔炼工具带入的。
铸造铝合金
h
9
如何区分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
F
铝合金的分类示意图
➢ 状态图上有开始共晶转变 发生的D点(最大饱和溶解 度)是这两类合金的理论 分界线。
➢ 根据溶质原子有无固溶度 的变化又可分为可热处理 强化和不可热处理强化两 类,以F点为分界线。
h
10
h
11
变形铝合金牌号
第一位数是表示主要合金元素
h
5
共晶相图的一般特征
T
T
L
L&;
L L+
A+B
+
A
B%
B
A
B%
B
溶质
h
6
h
7
一、铝及铝合金的基础知识
亚共晶: Si:8-10% 共晶: Si:11-13% 过共晶: Si:14-26%
2020/11/14
h
8
铝及铝合金分类
变形铝合金
铝 合 金
热处理强化变形铝合金 非热处理强化变形铝合金
• 1 、钠和锶的变质 • 铝液中微量的钠和锶会使共晶硅从片状转变成纤维状,使
力学性能尤其是伸长率大幅度提高。
h
43
三:铝硅合金的变质和细化
• 2、锑变质
• 锑变质只适用于亚共晶合金,变质效果对冷却速度敏感, 常用于金属型铸造,变质后共晶硅呈短杆状,需辅以热处 理,使共晶硅进一步熔断、粒化,方能明显提高力学性能。 经过锑变质的铝液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而且锑不易烧 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