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煤厂设计复习思考题(仅供参考)讲义

选煤厂设计复习思考题(仅供参考)讲义

《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复习思考第一章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依据1. 选煤厂的分类方法和依据是什么?说明各种类型厂的特点,并举例。

(P5)(1)根据原煤的性质和产品用途不同,可分为 :①炼焦煤选煤厂——主要产品为炼焦用煤, 入选下限到0;②动力煤选煤厂——主要产品为动力用煤, 入选下限一般不到0;③炼焦煤和动力煤兼选厂——两用;④筛选厂——只控制粒度。

2. 厂型和类型的区别何在?厂型如何划分?(P5)(1)选煤厂类型根据选煤厂处理原煤性质和用途以及其所处于采矿、冶炼、化工等工业场地地理位置(即选煤厂建厂地点)和原煤的来源划分;选煤厂厂型根据选煤厂处理能力的大小划分。

、(2)选煤厂厂型的划分3.不同煤种的合适用途是什么?不同用户对煤炭质量有哪些要求?(课件)(2)不同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①炼焦用煤的质量要求:②发电用煤的质量要求:③高炉喷吹用煤的质量要求:⑤液化用煤的质量要求:4.采用什么措施保护稀缺煤种?(网络资源)(1)稀缺煤种是指在我国实际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中赋存较少, 同时又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煤炭品种。

如炼焦煤、优质无烟煤等。

(2)保护措施:①制定合理的资源回采率标准②制定合理的稀缺煤种价格政策③建立起以产权管理为核心的稀缺煤种的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第二章基本建设程序1.基本建设程序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件)2.选煤厂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2)(1)总论:慨述选煤厂位置、行政隶属关系、任务的来源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在技术经济总分析方面说明资源可靠性、特点及煤质特征,选煤厂类型、厂型及选煤方法,用户及选煤产品方案的分析,铁路、供电、用水、占地等外部协作配套条件情况,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分析;(2)厂区概况及建设条件;(3)煤质特征及其可选性;(4)厂型及厂址;(5)煤的用途;(6)选煤工艺;(7)总平面布置和地面运输;(8)给排水;(9)电器;(10)采暖、通风和除尘,浮选药剂库,干燥设备选型,干燥设备的投资成本;(11)建筑物及其结构;(12)环境保护;(13)项目实施计划;(14)经济评价。

第三章工艺流程设计1.煤质资料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课件)(1)煤质资料的可靠性;(2)煤样;(3)采样规程;(4)试验精确性;(5)试验误差。

2. 煤质资料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39)(1)原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①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工业分析指用指定的方法测定煤炭分析基下的水分、灰分、挥发份和固定碳。

元素分析指煤中C、H、N、O 等元素的分析,硫的含量测定属于元素分析的范畴;②煤的物理性质:主要指煤的密度,煤和矸石的泥化性、安息角和摩擦角等;③煤的化学性质:指煤的氧化、风化、自燃氢化等性质;(2)筛分浮沉资料分析:①煤的筛分特性:+50mm 粒级情况、各粒级含量分析、各粒级质量分析、煤质较好的情况下,动力煤选场-13mm 粒级可不入选,筛选厂直接使用筛分资料得出各种产品的理论产率和质量指标;②煤的浮沉资料分析:各粒度级含量和灰分分析、原煤浮沉资料是绘制可选性曲线,求出理论分选指标的依据、原煤含硫量低时,不必进行硫份测定和硫的分布分析;(3)煤的其他资料分析:指煤泥筛分试验、煤泥浮沉试验以及煤泥浮选试验。

3.+50mm 级筛分资料可能为流程制定提供哪些信息?(1)夹矸煤含量和结构特征:选择入选粒度上限的参考因素;(2)矸石含量:评定原煤的含矸量等级,含矸量标准:(占全样%)<1:低矸;1~5:中矸;>5 高矸;含矸量低煤质好的动力煤可考虑手选后直接作为商品煤出售;动力煤含矸量高时,应考虑机械选矸;分选炼焦煤时,对于+50mm 粒级,一般设置检查性手选拣矸。

含矸量高时,也应考虑机械选矸方法;(3)含硫量及存在形式:决定硫的处理方法。

4.如何判断矸石的泥化程度?如何判断原煤的可选性?(1)煤和矸石的泥化是指矸石或煤浸水后碎散成细泥的现象。

泥化程度试验按 MT/T109-1996《煤和矸石的泥化试验方法》进行。

(P41)(2)煤的可选性表示按要求的质量指标从原煤中分选出精煤产品的难易程度。

在选煤方法一定的情况下,影响煤的可选性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密度组成(煤炭固有特性)和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外在因素)。

浮沉试验结果(密度组成)就是可选性的全部信息。

从密度组成来看,低密度级含量(产率)多,中间密度级含量少,表明可选性好,反之,可选性差。

对精煤产品的质量要求是影响和决定可选性难易程度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它反映了对煤炭加工的要求。

通常,同一原煤,要求的精煤灰分越低,对应的分选密度越低,可选性越差,反之,可选性较好。

在给定精煤灰分的情况下,根据可选性曲线和理论分选密度,可选性等级采用“分选密度δ±0.1 含量法”进行评定。

(P44)5.常用选煤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课件)技术经济比较一般分为技术比较和经济比较两部分。

(1)技术比较:根据原煤可选性, 对不同选煤方法可能达到的技术指标进行比较, 选出可行选煤方法。

技术比较步骤如下:①列出可能方法, 画出原则流程;②对可能方法进行产品预测;③计算数量效率;④选择技术上合理的方案保留之。

(2)经济比较:主要是对技术上合理的方案从综合经济效益上进行比较,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基建投资等相关因素。

7.分组入选的条件有哪些?分级入选呢?(课件)(1)分组入选是指将分采, 分运的不同原煤, 从入厂到产品出厂都分系统处理。

分组入选在下列条件下应当使用:①原煤牌号不同;②选后产品有特殊用途或要求;③精煤硫分相差悬殊;④用密度--基元灰分曲线判别能否混选. 当δ一定时, ∆λ>5%考虑分组;当λ一定时, ∆δ>0.05, 考虑分组;⑤先决条件是分采分运(2)分级入选分级入选是指不同粒级的煤分别洗选。

是否分级入选, 取决于以下因素:①各粒级煤的性质一般,在正常分选条件下, 不同粒级煤有如下分选特性:在同一分选条件下,粒度越细,分选密度越高. 如果各粒级的δ-λ曲线有相同趋势,将符合上述规律。

否则应考虑分级入选。

另外,分组条件的(4)也适用于分级:当δ一定时, ∆λ>5% 考虑分级;当λ一定时, ∆δ>0.05, 考虑分级。

②分选工艺和设备若采用斜立轮分选、重介排矸必须按设备允许的入料粒度分级。

重介旋流器也要考虑是否脱泥。

我国跳汰选一般不分级, 但国外分级较多。

8.常用的原煤准备、分选、产品脱水、煤泥水和介质回收流程及其特点有哪些?(改错分析题,详细说明见P62 工艺流程结构设计)9.总结选煤用和选矿用分选流程各自的特点和异同。

(希望总结出答案的同学分享一下)10.筛分资料和浮沉资料各用什么方法校正?校正基准是什么?(P86)(1)筛分资料的校正筛分资料的校正是以筛分试验前煤样的总灰分为基准,来校正筛分后各粒级的灰分。

即∆ = A−A式中△——灰分校正系数,此值可正、可负,%;A0——筛分前总灰分,%;A——筛分后各粒组综合灰分,%。

将灰分差值△与各粒级的灰分相加,即得各粒级校正后的灰分,从而使试验前、后的总灰分在数值上完全一致。

(2)浮沉资料的校正浮沉资料通常有两种方法进行校正,但校正的基准均以筛分综合表中的相应粒级综合校正灰分值为准。

煤泥灰分不校正,则∆ = A筛-A浮式中△——灰分校正系数,此值可止、可负,%;A筛——筛分表中参加浮沉各粒级的综合校正灰分,减去综合浮沉表中浮沉煤泥的从分,%; A浮——综合浮沉表中各密度级累计灰分(去泥),%。

(1)第一种方法:|△|<0.2%时,与筛分资料的校正基本相同。

将灰分差值 A 与综合表中各密度级的灰分相加,即得各密度级的校正灰分。

(2)第二种方法:|△|>0.2%时,校正前后的灰分仍为除去浮沉煤泥的灰分,但其方法假定各密度级灰分不变,调整备密度级质量百分数。

即:11.浮沉资料校正时,|△|>0.2%,所用的校正公式的导出原理是什么?(见第10 题)第四章工艺流程的计算1.重选作业产品预测有几种方法?它们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个是什么?说明使用近似公式法计算的步骤。

(P101)产品预测是根据原煤资料、分选作业水平,预计出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两产品平衡法①根据产率、灰分量平衡的原则列出如下公式:②使用范围及优缺点:两产品平衡法多用于浮选等简单的两产品计算。

(2)分配曲线法①用最小二乘法(格氏法)计算实际的精煤、中煤和洗矸石产率,再用产品的实际产率与浮沉试验资料计算出分配率,并绘出跳汰机的一段与二段分配曲线,找到实际的分选密度和可能偏差 E。

设计时,依据这些资料,或用改变分选密度、平移分配曲线的方法,找到分配率并计算出设计指标。

②使用范围及优缺点:分配曲线法应用于设计的前提,必须有实际生产的精煤、中煤和洗矸石的浮沉试验资料。

预测本厂原煤时,结果精确,局限于获得分配曲线的条件。

(3)近似公式法①正态分布积分曲线形状与分配曲线相似+∞f ( x) = ∫p( x) = ∫(x−m)2e−2σ2 dxt =x−mσσdt = dxt t2F (t )−-∫e−∞2 dt∫ ∫ ∫ 2∫ 24 6 8 变换:图形中心从坐标轴移至δp,跳汰横坐标用 Lg (δ-1)。

设 x 2 = t, 则 dt =2dx ,代入 F (t ) = t t 2− - ∫ e 2 dt 中,得21x21 x22π −∞ 1 0 21 x 2F (t ) = e − x2π−∞2dx = e − xdx = π −∞ e − x dx + π −∞ e − x dx π 0e− x = 1 − x 2 +x − x + x −x10x 12 + − 2! 3! 4! x 4 6 5! 6! 8 10 12F ( x ) = 0.5 + 1 x ∫ (1 − x 2 + − x + x − x + x− )dxπ 02! 3! 4! 5! x 3 x 5 x 7x 9 6!x 11x 13= 0.5 + 0.5641895( x − + 3 10 − + 42 216 − 1302 + 9360−)②使用范围及优缺点:适用范围广,可在任意情况下预测,精确度差。

(4)使用近似公式法计算的步骤 ①选定 δp 和 I(E); ②对应不同密度级 δ, 分别计算; ③查 F(t)-t 分布表, 或计算得到分配率。

2.产品预测时,如何确定初始分选密度?(课件)在可选性曲线上, 可以查到理论分选密度。

根据统计资料, 跳汰分选中, 理论与实际分选密度差别 ±0.1 含量 ≤10 10.1-20.0 20.1-30.0 30.1-40.0 ≥40 可选性 易选 中等可选 稍难选 难选 极难选 差值 0-0.04 0-0.05 0-0.06 0.02-0.08 0.04-0.10 精煤段: δp=δi-(0.05-0.1) (减少污染) 矸石段: δp=δi+(0.1-0.2) (减少损失) 其中: δp--实际分选密度;δi--理论分选密度. ②重介选差值接近零③此关系只给出参考的取值范围, 计算时,由此开始试算几次, 找出最佳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