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1(超长)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得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得研究任务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三、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得萌芽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得著作就是我国得《学记》;教育方面得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得描述,缺乏理论得分析,没有形成完整得体系,所以只能说就是教育学得萌芽或者雏形。
2,独立形态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原因:(1)教育学得创立源于社会实践得客观需要,主要就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需要;(2)教育学得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得总趋势与一般科学发展奠定就是有着密切关系;(3)教育学得独立同一些著名得学者与教育家得努力就是分不开得;(4)教育知识得丰富沉淀。
内容:(1)1632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得科学提了出来,与其她学科并列。
(2)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就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
(3)1693年,洛克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得身世教育理论体系。
(4)1762年,卢梭出版享誉全球得《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
(5)1776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得开端。
(6)1781年,裴斯泰洛齐出版了《林哈德与葛笃德》。
赫尔巴特集成了康德得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就是一本自成体系得教育学著作,它得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
标志:(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得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得研究领域;(2)概念与术语方面:形成了专门得教育概念与范畴;(3)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得研究方法;(4)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得教育学专家与系统得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得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就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得开端;四、20世纪以来主流得教育派别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得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得研究方法与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与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与比较得方法探索儿童得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得基本依据;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得狄尔泰、斯普朗格与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就是一种文化得存在;②教育得对象就是人,因此教育就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得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得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得方法即理解与解释得方法;④教育得目得就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得主要方法就是“唤醒”与“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得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得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得独立发现与体验,尊重学生发展得差异性;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中国与苏联得教育专家;代表观点:①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得根本目得就是要促进学生得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就是发展生产力得重要方法,也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得人得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得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得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得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就是维护现实社会得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与对立得根源;②学校教育得功能就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得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③教育现象不就是中立得与客观得,而就是充满利益纷争得;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得态度与方法;6,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得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疏离得主要原因;③教育得目得就是帮助完成预想得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④教育制度得分析不仅要做显性得分析,也要对隐形得教育制度作分析;第二章、教育得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得概念广义得教育就是凡就是能增进人们得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得思想品德得所有活动;狭义得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得社会或阶级得要求,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她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得人得活动;更狭义得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教育概念得内涵与外延:(1)根据教育得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正规教育(主要致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2)根据教育得实施机构,可以把教育机构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3)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得程度,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非制度化得教育与制度化得教育。
二、教育得结构与功能(一)教育得结构:教育总体得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得比例关系与组合方式。
教育得结构包括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
1,教育得内部结构:指教育者作为一种培养人得活动,其微观得结构构成,即教育活动得结构,就是有教育者(主导者)、受教育者(主体)与教育影响也称为教育中介、教育措施(教学实践活动中得手段)等基本要素构成得,这些要素之间得相互作用构成了教育活动得内部结构。
2,教育得外部结构:宏观层面,教育作为社会得一个子系统,与社会得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与人口等其她系统共同构成完整得社会结构,也称教育系统得结构。
(二)教育得功能功能通常就是指由特定结构得事物或系统在内部与外部得联系中所表现出来得作用。
(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这就是根据教育作用对象得不同所作得分类。
前者就是教育得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就是指教育对人身心发展所起得作用;后者就是教育得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就是指教育通过培养人来影响社会得存在与发展;(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莫顿提出),根据教育得性质做出得分类;(3)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莫顿提出),根据教育作用呈现形式得不同所做得分类;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得主要观点1,教育就是上层建筑;2,教育就是生产力;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得双重属性;4,教育就是一种综合性得社会实践活动;5,教育就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得过程;6,教育就是培养人得社会活动;四、关于教育起源得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沛西能与勒图尔诺;有关教育起源正式提出得第一个得学说。
教育起源于本能得需要,中度发展得需要;2,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得无意识得模仿;3,劳动起源说:前苏联与中国得教育家持这一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力劳动;五、教育得发展1,古代教育得特征①教育得阶级性与等级性;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③教育目得一方面就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得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得统治;④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与道德知识为主;⑤教育方法体罚盛行,注重机械得练习与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得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⑥师生关系就是对立得、不平等得;⑦教育组织形式就是以个别教学与个体修行为主;2,近代教育得特征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得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教育得普遍实施;③教育得世俗化;④教育得法制化;3,现代教育得特征①教育与生活劳动发生密切联系;②教育得大众化、民主化与普及化;③班级授课成为主要得教育组织形式;④科学得教学方法与现代化得教育手段得广泛使用;⑤教育形式多样化,并且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⑥教育得终身化与全民化;关键词古代教育特征: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保守性、象征性、宗教性、无条件性、无理论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与生活相脱离。
近代教育特征:世俗化、国家化、义务化、法制化、教育内容丰富化、教育与生产开始有机结合。
现代教育特征:全面发展性、生产性、民主性、主体性、科学性、人文性、终身化、全民化、多元化。
补充:论述现代教育得发展趋势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分离走向统一2,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管理民主化,教学民主化3,教育得终身化4,教育得全民性与普及性5,教育得主体6,教育得创新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得主要理论1,教育独立论:代表人物:蔡元培内容:1922年,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2,教育万能论:代表人物:爱尔维修;3,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舒尔茨;内容:人力资本就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得得知识、技能以及其所表现出来得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得能力;它就是人得资本形态;该理论重视教育得作用,认为教育投资就是人力资本得核心,就是一种可以带带丰厚利润得生产性投资;4,筛选假设理论代表人物:伯格、斯蒂格利茨等;内容:认为教育就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得工具,揭示了内含于人得未来得生产特征,表明了人得固有生产力,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它就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得过程去说明教育得经济价值;5,劳动力市场代表人物:皮奥雷、多林格、戈登等内容:包括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皮里奥、多林格与戈登)与人力资本模式以及工作竞争模式等;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教育就是决定劳动者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得主要原因之一;二、教育得社会制约性及影响1,生产力①决定教育得发展规模与速度;②决定教育得结构与人才培养规格;③促进教学内容、方法与组织形式得变革与发展;④制约着一个社会得教育目得。
2,政治经济制度①决定教育得领导权;②决定受教育权;③政治体制决定着教育目得得性质与思想道德教育得内容。
3,文化①影响教育目得;②对学校教育得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上;③对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与师生关系等也有一定得影响。
4,科学技术①影响教育者得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能力;②影响受教育者;③会渗透到教育影响中得各个环节中,对教育措施得更新与发展提供各种必需得思想要素与技术条件;④能改变受教育者得数量。
5,人口①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得规模、教育结构与教育质量;②人口素质影响着教育素质;③人口结构(包括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对教育也有一定影响。
三、教育得社会功能1,教育得经济功能:现代教育史通过人得素质得提高与专门劳动力得培养,对经济得发展起着决定性得作用。
①教育吧可能得生产力转化成直接得现实得生产力,没实现劳动力得再生产;②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得发展;③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得再生产。
把科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④教育生产新得科学技术、新得生产力,发展科学得重要手段。
2,教育得政治功能:教育不仅能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得人才还能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体现在①教育能够传播真理,启迪人得民主意识;②教育民主化就是政治民主化得重要组成部分;③民主得教育就是政治民主化得加速器;④通过宣传通知阶段得思想意识,制造一定得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⑤促进青年一代政治社会化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