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紫阳古街

游紫阳古街

游紫阳古街
各位朋友,大家好,紫阳街是临海的明清古街。

明清时代,紫阳街商铺林立,酒馆茶肆鳞次栉比,百年老字号叙丰园馆、王天顺马蹄酥、同受和茶食店、蔡永利称店等享有盛名。

今天,它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紫阳街,因街的北端紫阳真人的故居而得名。

紫阳真人即道教南宗祖师张伯端,张伯端(987—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北宋台州人。

他融汇佛道,博采众长,在临海珞璎巷故里编著了道教南宗的传世之作《悟真篇》。

古街长1080米,宽4-5米,为南北走向,两侧均为二三层木结构建筑,白墙黑瓦,屋檐斜飞,一排排木门木窗镂空雕刻着花鸟,看上去古朴而雅致,灰雕灰线做工精美而寓意吉祥,整条街保留了明清建筑风格。

古人为了防止木结构房屋失火而建的五堵跨街防火墙更是别具特色。

窄窄的石板路,高高的防火墙,原汁原味,古色古香,是千年府城的一个缩影;而今天,它们更是成了古街最具“古”色的一道风景线。

往前走,在左前方会看到紫阳街古迹的一大特色——古井。

这口井,名叫千佛井,这口井始建于元代,井壁内凿有世上罕见的千尊凹阴佛像,这刚好与井对面百米开外的千佛塔凸阳佛像阴阳相对,更玄的是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可在井中看见两个月亮。

紫阳街的古井众多,有建于明清年代,历经二、三百年的风雨沧桑的古井,也有建于民国时期的水井,各眼古井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水井深度不同,一般在3余米,水味甘甜,水色明净,冬暖夏凉。

每逢夏天,人们就会把西瓜放在篮中,浸入水井并冷却,吃起来比放在冰箱更爽口。

来到老街,不禁让人想起风味独特的小吃,迫不及待地捧起刚出锅的“蛋清羊尾”,热腾腾软酥酥香喷喷,吹着气卷着舌,唇齿来不及盘点个中滋味,嗓子眼已经彻底没收了,就想守着油锅不走,吃个淋漓痛快。

这道“蛋清羊尾”内馅是豆沙,以蛋清搅拌麦粉为皮,再裹以网油下锅,保持羊尾的蓬松形状。

其工艺复杂考究,已具有1400多年历史。

紫阳街上的各色麦饼、松糕、马蹄酥也风味独特,吸引了不少客人驻足品尝。

“一副挑柴担,挤翻两边馄饨摊”,这句话反应出了昔日的紫阳街有多么的繁华。

清朝末年的时候这里的商业处在最鼎盛时期,随着光阴流逝,老街也逐渐落尽了往日的繁华,仅剩屈指可数的几家小店铺。

历史的脚步忽忽而去,老街仿佛是个陈年旧梦,在时光的岁月里诉说世事的沧桑。

古街,还是那样安详幽静,与世无争,犹如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人们出行的关门声好似他那低沉的叹息,静静的隐身在城市的一角,那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一墙一隅,无不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抹不去它的无穷魅力,走在老街上,用心去感悟它的历史,它的市井风情,它的文化内涵和它在岁月长河中慢慢积淀而成的独特回味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