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等。

教材编排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如直线、射线,由学生初步认识的线段引出,借助手电筒、激光光束等体会射线。

本单元内容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又如在角的大小比较中,则渗透了观察、实验、类比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

1.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能识别线段、射线和直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初步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重点:角和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

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三角板、直尺。

师:同学们喜欢大桥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如何绘制大桥呢?(课件出示:大桥图片)请学生到黑板上绘制大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叫什么呢?生:线段。

师:那么这些线段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1.认识线段。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看出线段有哪些特点吗?(课件出示:线段)生: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通常用两个连续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

2.认识直线。

师:同学们,除了线段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两位朋友,不过它们不愿意就这样直接出场,它们想让同学们自己探究它们的奥秘,你们愿意吗?课件演示: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

板书:直线。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直线有哪些特点?生: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

直线可以用“直线AB”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3.认识射线。

师:认真观察,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课件演示:把一端延长)现在你看到的还是一条线段吗?组织交流讨论。

师:我们得到一种新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这样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板书:射线。

师:“射”字怎么理解?生:射箭,灯光照射等。

师:射线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

课件演示:打开手电筒光线射向掌心。

师:如果老师把手移开,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移开手掌将光投至墙壁,感知光线可以不断延长。

)生:光会照射到墙上。

师:如果不受任何阻碍,想象一下,这束光线将会穿越天空,冲出云层,穿进宇宙……这束光线它长吗?手电筒的光源——灯泡我们就可以把它近似地看作一个端点,它射出的光线向外无限延伸,像这样的光线就可以看作是射线。

师:生活中还有像这样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现象吗?师:我们认识了射线,那谁能说说射线有什么特点?生: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如射线AB。

师: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吗?谈话:我们的新区盛元广场大家去过吗?那里的夜景美丽极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课件显示)一束束绚丽的灯光把广场的夜空装扮得格外美丽,你能从中找出我们熟悉的“线”朋友吗?(学生可以找出射线、直线和线段以及曲线等。

)其实只要善于观察,做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4.合作交流:探究三线的联系与区别。

师:每种线都有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下面需要大家认真观察、讨论,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以同桌为一小组,分工合作,团结探索。

先画出三线的图示,再交流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小组汇报后教师小结三线的区别。

(课件出示)线段: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

射线: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边无限延伸。

5.认识角。

师: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角?角是由什么组成?(课件出示:角的图片)生: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教材第39页上方“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2.教材第39页下方“做一做”。

引导学生根据角的定义找图中的角。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指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质疑问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疑问吗?在二年级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

在教学时,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即让学生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和区别,又在射线的概念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法。

作为概念教学课,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学习材料,能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

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

让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才能得出准确答案,那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认识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

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材第40~41页的内容。

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2.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初步建立1度和几度角的表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4.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重点:认识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课件、量角器、直尺。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角,那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1.认识量角器。

课件出示量角器图片。

师: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引导学生得出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的大小就是1度。

度是角的计量单位,1度还有个简洁的写法,记作1°。

学生观察1°的角,并体验1°的角。

2.尝试量角。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主题图)让学生自主探究:估一估角1的大小。

尝试测量角1的度数。

把量角的方法讲给同桌听。

比一比,谁说得更完整。

(先估,后量)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补充,逐步完善量角的方法。

练习:先估一估角2的度数,再来量一量。

学生说出自己读度数的方法,突出内圈刻度与外圈刻度的作用。

3.总结量角的步骤。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板书:点点重合)(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板书:线边重合)(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板书:读准度数)(4)与零刻度线重合的一条边指向哪个圈的0°,就读那个圈的刻度。

(板书:从0开始)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量角器上分别找到相应的刻度,观察它们的大小,注意刻度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读出度数,然后小组检查。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学生会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分别记下各个角的度数。

教师指名汇报各个角的度数,集体订正,要求测量不准确的学生重新测量一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质疑问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疑问吗?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做准备。

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时,应从学生认识量角器入手:先让学生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每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根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测量角的大小时,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

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准确,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

但不可否认,学生的思维在自然而流畅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

第3课时角的分类教材第42页的内容。

1.认识平角、周角,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经历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建立平角、周角的表象。

3.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各种角的意义。

难点:角的分类及其之间的关系。

量角器、活动角、三角板、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这节课老师将与大家一起来学习《角的分类》。

如果我们要将角分类,你想按照什么进行划分?生1:我们可以按照角的度数来划分。

生2:我们可以按照角的大小来划分。

师: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我们按照角的大小来划分。

师:其实有一类角,我们在上二年级时就已经认识了,还记得是什么角吗?生:直角。

师:那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下直角。

1.测量直角的度数。

师:你能说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和平面中存在直角吗?生1:我们黑板的四个角是直角。

生2:我们用的书桌的四个角是直角。

生3:我们的数学书和这张白纸的角也是直角。

生4:三角板的这个角是直角。

师:同学们找的可真多,可见直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是多么的广泛!那么谁知道直角是多少度的角?生:90度。

师:你们都说是90度,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们可以量书桌的一角,也可以量书的一角,还可以量三角板的直角,可以量一个直角也可以量几个直角,看看直角是不是90度的角。

(教师巡视看学生量角的方法是否准确。

)师:结果怎么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

生:90度的角是直角,直角都是90度。

2.认识平角。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图形想让你来帮老师判断一下,它是不是角,(演示折扇抽象为平角的过程)在判断它是不是角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怎样的图形才称为角?生1:有一个顶点,两条射线。

生2:从一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师:(演示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平角)这是一个角吗?理由是什么?生1:因为这个图形是由一个顶点引出了两条射线。

生2:我刚才认真看老师画了,老师画的就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以组成的这个图形是角。

师:同学们都会用定义来进行判断了,你们说的都非常好。

这是一个角,你知道它是什么角吗?生:平角。

师: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角是平角吗?生1:平角就像一条直线,但是有一个顶点。

生2: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

生3:平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课件出示平角的定义。

)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样的角是平角了,你能自己摆一个平角吗?(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同桌互相判断摆的是不是平角。

师:你们同桌说说看,他摆的是平角吗?为什么?师:量一量平角是多少度的角?(180度)师:说说平角和直角有什么关系?(板书:1平角=2直角)3.认识周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