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岱《湖心亭看雪》最后

张岱《湖心亭看雪》最后

痴行:大雪独行 痴景: 上下一白 一痕、 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乐 醉情自然
痴行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传达出冰天雪地、万赖无声的森然寒意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 往湖心亭看雪。
在這里,作者那種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 赏的情调,溢于言外。
痴景
雾淞沆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痛饮 酒杯
还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像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这是一篇游记,找出文中的四要素: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说明张 岱是一个怎样的人? 痴人
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余挐 (ráo)一小舟,拥毳(cuì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 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 的阅读理解能力。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 又字石公、号陶庵、 明末清初人。出身 仕宦世家,明亡后 不仕,入山著书以 终,擅长写景和表 现士大夫的闲情雅 致。主要作品有 《陶庵梦忆》和 《西湖梦寻》。
诵读指导
读文言文要读准 字音,读准停顿,读 出语气。
正字音节奏 1、我能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dài chóng zhēn gēng (ráo) cuì



更定


jiè
毳衣
zhān
sōng hàng dàng
雾 凇 沆

长堤 一芥 铺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
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 辨的景象。而且人在景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想一想: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 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写作手法: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 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2)写景的方法: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 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 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 物的特征,不用形容词加以修饰, 只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 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可写 景,可写人。
撑,划
都 消失 这 初更以,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 已。 罢了
全白 只 痕迹 白气弥漫的样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
相对而坐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高兴 哪能 还 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 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等到 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指导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保留不 译; “替”:用现代汉语替代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规范; “补”:补出省略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 日更定,余 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正字音节奏
2、我能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天与云与山与水
C.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正字音节奏
3、我能读出下列句子的语气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
课外练习
以白描的手法写一段景或一个人。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 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 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 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 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 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 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 原野上怪诞的风……《土地的誓言》端木 蕻良
小结: 痴行
湖 心 亭 看 雪
(叙事)
大雪独行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痴景
(写景)
痴人
痴迷于天 人合一的 山水之乐, 醉情于世 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
(白描)
一芥、两三粒
喜—知己之乐
痴情
(抒情)
痴—醉情自然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 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 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痴情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 同饮。余強饮三大白而別。问其姓氏,是金陵 人,客此。
写出了作者意外的惊喜,有幸逢知己之乐。 对故 国的怀念之情。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 这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 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 外的闲情雅趣。惟如此,才能化解心 中对故国思念的愁绪。
余挐 (ráo)一小舟,拥毳(cuì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 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白描手法写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 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 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 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 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渲染的例子: (形象,具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