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细则

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细则

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细则根据《印发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办函〔2012〕52号)的要求,为全面评估考核各地级以上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目标完成情况,并发挥评估考核的推动、激励和约束作用,推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细则。

一、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省政府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情况、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

考核对象为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二、组织机构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监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审计厅、统计局、物价局、质监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组,开展考核、评分工作。

省水利厅牵头负责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省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考核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日常事务。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自查并配合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组的考核工作。

三、考核内容(一)考核内容为各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和分阶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重点考核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重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考核指标和标准。

考核分为指标考核、工作测评和公众评价三部分,具体指标和标准分别为:1.考核指标。

2011~2015年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为3大项9个指标,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其中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包括用水总量、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等3个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包括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3个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包括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等3个指标。

其中水功能区考核名录、指标以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省水利厅分年度下达;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由省环境保护厅下达。

指标考核的具体方法见附录1。

2.工作测评。

2011~2015年各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测评分为用水总量管理、用水效率管理、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及体制建设、信息化及人才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

工作测评的具体方法见附录2。

3.公众评价。

每年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重点调查公众对所在地级以上市水资源管理、节约与保护等工作的满意程度。

公众评价的具体方法见附录3。

四、考核安排考核采用年度自查、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年度自查。

从2012年起,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按本办法的要求于每年4月中旬前将本市上年度落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总结、自评情况以及相关指标数据完成情况一并报送省水利厅。

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于每年5月中旬前完成对各地级以上市自评情况和相关指标数据的审核,并根据审核情况对有关地级以上市进行抽查,于每年6月底前将考核总体情况上报省政府。

2.中期考核。

各地级以上市政府于2014年4月中旬前将落实2011─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总结、自评情况以及相关指标数据完成情况一并报送省水利厅。

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于5月中旬赴各地级以上市对考核内容进行实地考核,并于6月中旬前提出各考核组评分和考评等次意见。

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对各考核组考核评分和考核等次意见进行审核,于6月底前将中期考核情况报省政府审定。

3.期末考核。

各地级以上市政府于2016年4月中旬前将落实2011─2015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总体情况以及相关指标数据完成情况一并报送省水利厅。

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于5月中旬赴各地级以上市对考核内容进行重点抽查和现场检查,并于6月中旬前提出各考核组评分和考评等次意见。

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对各考核组考核评分和考核等次意见进行审核并编写考核总体情况报告,于6月底前报省政府审定。

(二)考核等次划分按照各地级以上市考评所得分值,评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

考核总分90分(含90分)以上,评为优秀;得分80分(含80分)以上,评为良好;得分60分(含60分)以上,评为合格;得分60分以下,评为不合格。

其中指标考核部分得分低于60分,直接评为不合格。

备注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在试行期间对本细则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省水利厅,以利于进一步修改完善本细则。

附录附录1:指标考核评分方法附录2:工作测评考核评分方法附录3:公众评价考核评分方法附录1 指标考核评分方法备注:1.当年考核上一年的考核指标,如2012年考核2011的考核指标;2.“●”表示列入该年度考核。

(二)指标考核评分方法指标考核得分以满分100分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指标考核得分=∑单项指标考核得分×单项指标权重单项指标考核得分统一以满分100分计。

各项指标的权重见附表1-2。

指标考核评分结果按附表1-3填写。

附表1-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标考核评分表填报单位(盖章):填表日期:填报单位负责人签名:(三)单项指标统计分析与评分方法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统计口径参考《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23598-2009),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省水资源公报和省统计年鉴;水功能区和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指标由省水文局监测统计。

地级市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考核方案由省环境保护厅下达。

各单项指标评分均以总分值100分计。

1、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各年度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均以粤办函〔2012〕52号文中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作为目标值。

(1)用水总量①定义及计算用水总量主要包括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等用水量的总和。

是包括地表水供水工程和地下水供水设施供给用水户的含输水损失的毛用水量,不含废污水回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以及海水利用量。

②数据来源指标数据来源于省水资源公报。

③计分方法年度用水总量小于考核目标值时的计分公式为:80+100×(考核目标值-年度实际值)/考核目标值年度用水总量大于等于考核目标值时的计分公式为:80+800×(考核目标值-年度实际值)/考核目标值年度实际值小于考核目标值20%以上时得100分,大于考核目标值10%以上时得0分。

(2)地下水开采量①定义及计算地下水开采量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包括浅层水、深层水及微咸水的开采量,是包含输水损失在内的地下水毛用水量。

浅层水指与当地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深层水指承压地下水,微咸水指矿化度介于2g/L~5g/L的地下水。

②数据来源地下水开采量应统计各开采井的计量实测值。

数据来源于省水资源公报。

③计分标准年度地下水开采量小于考核目标值时的计分公式为:80+100×(考核目标值-年度实际值)/考核目标值年度地下水开采量大于等于考核目标值时的计分公式为:80+800×(考核目标值-年度实际值)/考核目标值年度实际值小于考核目标值20%以上时得100分,大于考核目标值10%以上时得0分。

(3)工业和生活用水量①定义及计算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为年度的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之和,是包括地表水供水工程和地下水供水设施供给工业和生活用户的含输水损失的毛用水量,不含废污水回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以及海水利用量。

工业用水量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包括火电等直流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按取用的新水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量。

水力发电用水属于河道内用水,不计入工业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指居民生活用水、建筑业用水、服务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

居民生活用水指城镇和农村居民住宅日常生活用水。

建筑业用水包括城镇土木工程建筑、管线铺设、装修装饰等行业的用水。

服务业用水包括商品贸易、餐饮住宿、金融、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文教卫生、机关团体等各种服务行业的用水量。

生态环境用水指人为措施提供的维护生态环境的水量,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统计城镇环境用水(含绿化、清洁用水)和农村生态用水。

②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省水资源公报。

③计分方法年度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小于考核目标值时的计分公式为:80+100×(考核目标值-年度实际值)/考核目标值年度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大于等于考核目标值时的计分公式为:80+800×(考核目标值-年度实际值)/考核目标值年度实际值小于考核目标值20%以上时得100分,大于考核目标值10%以上时得0分。

2、用水效率控制指标考核各年度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以粤办函〔2012〕52号文中规定的相应年度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作为目标值。

(1)万元GDP用水量①定义及计算万元GDP用水量是指行政区用水总量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计算公式:万元GDP用水量=用水总量(m3)/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采用当年价。

万元GDP用水量指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

②数据来源用水总量采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中的用水总量。

GDP数据由统计部门提供。

省统计局于每年5月上旬向省水利厅提供。

③计分方法万元GDP用水量小于考核目标值时的计分公式为:80+100×(考核目标值-年度实际值)/考核目标值万元GDP用水量大于等于考核目标值时的计分公式为:年度实际值小于考核目标值20%(相对值)以上时得100分,大于考核目标值20%(相对值)以上时得0分。

(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①定义及计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年工业用水量和年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单位为m3/万元。

计算方法如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用水总量(m3)/工业增加值(万元)工业增加值含规模以上及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

火核电(含直流和循环)工业增加值已含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不要重复统计。

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之外的统称为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

水力发电属河道内用水,其用水未统计入工业用水量中,因此在计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时,水力发电的增加值相应扣除。

工业增加值按当年价统计。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

②数据来源工业用水量采用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指标中的工业用水量。

工业增加值由统计部门提供。

省统计局于每年5月上旬向省水利厅提供。

③计分方法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小于考核目标值时的计分公式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于等于考核目标值时的计分公式为:80+400×(考核目标值-年度实际值)/考核目标值年度实际值小于考核目标值20%(相对值)以上时得100分,大于考核目标值20%(相对值)以上时得0分。

相关主题